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刺身及壽司檢測結果滿意
***********

  食物環境壎芵p(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最近進行一項評估刺身及壽司食用安全的普及食品專題調查,全部二百個刺身及壽司樣本通過測試。

  中心發言人今日(五月二十九日)公布有關檢測結果時表示,去年多宗食物中毒個案有可能涉及刺身及壽司,中心亦關注這類食物的安全。

  發言人說:「由於製作刺身及壽司涉及不經烹煮的食材及繁複的人手處理,食材的選擇、處理及貯存均會影響食物安全。」

  他表示,中心在三月和四月從多間食肆、超級市場和食物製造廠抽取不同種類的刺身及壽司樣本,包括魚類、貝類、蝦及蟹、八爪魚及墨魚、海膽及不含海產食材的壽司等,進行微生物及化學檢測。

  微生物測試包括常見的致病原,例如臘樣芽孢桿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和副霍亂弧菌;化學測試則包括一些較常見的有害物質,例如金屬雜質、獸藥殘餘和毒素。

  雖然全部樣本通過測試,發言人提醒業界應經常遵守壎穻u則,食物從業員應保持良好的個人壎矷F把生的食物與即食食物分開處理及貯存,防止交叉污染;以及把刺身及壽司存放在安全溫度,即攝氏四度或以下。

  此外,業界應向可靠的供應商採購壎糽M品質優良的材料配製刺身及壽司。用作烹調的一般食物,不應當作刺身出售或作生吃用途。進口的食物材料應附有出口國家有關當局簽發並獲食環署認可的壎芤狻書。業界亦須遵從《食物安全條例》的要求,保存良好的記錄制度,以便在有需要時追查食物來源。

  他又建議消費者留意食肆是否持有食環署發出的牌照和獲得有關售賣刺身及壽司的批簽,避免選購貯存不當的刺身及壽司,例如沒有蓋好或在室溫下存放過久。此外,消費者應盡快食用外賣的刺身及壽司,否則應將食物存放在攝氏四度或以下,以減低食物風險。免疫力較低的人士、長者、孕婦及幼童患食源性疾病的風險較高,應避免吃生或半生的食物。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4時3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