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策動精神健康護苗先驅 「怡晴軒」兒童及青少年全人健康服務中心(只有中文)(附圖)
******************************

下稿代醫院管理局發出: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獲李嘉誠基金會(基金會)慷慨解囊,為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那打素醫院)建設一全方位兒童及青少年全人健康服務中心──「怡晴軒」。

  「怡晴軒」由基金會捐資港幣八百三十五萬支持設立,聯同醫管局的配套資金,將為那打素醫院新界東聯網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凝聚社區支援 倡導全人關顧

  除精神科及其他有關的醫護服務,「怡晴軒」發展計劃結合醫院與社區機構的力量,建立醫社協作模式,從臨床兒童精神科與心理學診斷及評估、職業和語言治療、醫護照料、醫院院牧的心靈關注,以致社區內社工的協助、家長和老師的關懷等,都包含在此一站式精神健康服務。計劃強化社區教育及培訓活動,大大提升醫社合作的成效,為兒童及青少年患者提供全面及適切的治療。「怡晴軒」的醫社協作模式與基金會「香港仁愛香港」公益行動所提倡的關愛本地社區精神非常配合。

  那打素醫院行政總監鄭信恩醫生非常感謝基金會對那打素醫院及兒童精神科服務發展的支持,她說:「『怡晴軒』發展計劃可建立全方位的協力支援平台,聯繫醫院、社會福利署、壎芵p和區內學校、家長、家庭醫生、社福機構及相關服務單位,以協作模式推行『預防教育』、『盡早識別』、『及時介入』、『評估治療』及『康復支援』,醫社彼此支援落實無縫服務。」

嶄新醫療模式 拓展正向社區力量

  二○一一年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包括那打素醫院在內的新界東醫院聯網總人口約一百三十萬,二十歲以下人口約有二十三萬人,當中有不少兒童和青少年患有心理或精神科疾病,如自閉症、過度活躍症、情緒困擾和焦慮症等。

  「怡晴軒」計劃為聯網內的兒童和青少年患者提供嶄新的精神健康醫療模式,促成家長、學校及醫院三方面合作。於二○一○至二○一一年間,推行「早期識別及到校支援試驗計劃」,為就讀於主流小學、疑似缺乏專注力和過度活躍的學童,提供早期介入及到校支援服務,協助他們發揮學習潛能。計劃也為家長和老師提供諮詢與支援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在培育或教學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舒緩他們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所面對的壓力。

  試驗計劃直接惠及學童,他們指這樣的學習模式充滿歡樂,能夠幫助他們掌握上課專注的技巧,也感受得到老師較以往清楚如何處理他們的學習問題。家長表示不同的講座增強他們對兒童精神健康的認識,讓他們了解孩子各種行為表現的因由。老師也歡迎有關試驗計劃,認為所提供的教學貼士非常有用,有助他們減輕教學上的困難。

強化資源整合  融合大學科研

  除已展開的精神科門診及跨專業醫療服務外,「怡晴軒」計劃原有的精神科專科門診中心也將於今年中重新裝修落成,並已於日前正式舉行了啟動禮。

  整項計劃預計在二○一三年中全面投入服務,屆時可處理的兒童精神科門診個案,將由二○一○年每年一百二十宗增加三倍以上至約四百宗;服務人次更將大幅提升超過六倍至二千二百人。至於跨專業醫療服務如臨床心理服務、職業治療和語言治療等,更可以由二○一○年每年九十人次增加至五千人次,增幅高達五十五倍。

  此外,基金會的支持也令「怡晴軒」發展計劃得以融合大學科研到精神健康的領域之上。中文大學醫學院可藉此加強與精神科有關的臨床研究,不斷改善與確證效益,為兒童精神健康帶來最新進展。

無間支持 推動本地創意仁愛精神

  總額港幣三億元的「香港仁愛香港」公益行動在推動本地醫療及社區公益事務一直不遺餘力,在二○一一年與醫管局合作,擴展自二○○八年推行的「人間有情」香港寧養服務,增設寧養服務網站「寧舍」,讓罹患末期癌症的病人感受人間的關愛。

  基金會今年初又捐贈價值四千萬港元、全球科技最先進、能進行高速精確腫瘤治療的 TrueBeam 系統予中文大學醫學院。系統安裝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內,是香港公共醫療系統內第一台 TrueBeam 高準確度放射治療儀器。



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6時34分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