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文化博物館舉辦展覽介紹嶺南畫派高奇峰師徒歷年創作(附圖)
****************************

  由今日(四月十八日)起,香港文化博物館推出最新展覽「天風舊夢──高奇峰師徒作品展」,讓市民認識嶺南畫派始創人之一──高奇峰及其弟子的畫藝。展覽將舉行至二○一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是次展覽展出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藝術館的藏品,以及高奇峰弟子趙少昂的家屬借出之珍藏,為數約三十件,涵蓋高奇峰及其弟子中有「天風七子」美譽的七位弟子的作品,藉以勾勒嶺南畫派的承傳和高奇峰弟子所走過的足跡。

  高奇峰幼時在其胞兄高劍父的指導下習畫,故對繪畫取法自然之理早有所悟。一九○七年隨高劍父東渡日本學畫,接觸到西方寫生和透視等技法,故能從中西畫學各取所長,並且服膺於「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革新旨趣,為嶺南畫壇帶來嶄新的格局。

  他作畫的題材以翎毛、猛禽、走獸、花卉和山水為主,擅於用色和水墨渲染,同時又注重寫生;他的用筆矯健,後期更趨粗獷豪邁。正值英年的高奇峰因染上肺病,於一九二九年在廣州二沙島療養,並自建「天風樓」設帳授徒,經常於天風樓與弟子談藝作畫。一九三三年,他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德國柏林中國美術展覽會的代表之一,在出席籌備會議途中肺病復發,於同年十一月二日在上海逝世。

  高奇峰生前不遺餘力的推廣藝術,雖在世匆匆四十五載即因病辭世,惟幸他的畫藝透過眾弟子的承傳而得以發揚。高奇峰後期曾在天風樓授徒,在他的眾多門弟子中,以趙少昂和其他六位弟子的成就最為卓著,遂有「天風七子」之名。天風七子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除經常共同舉辦畫展和合作繪畫外,又組織畫會和傳授畫藝,對推動嶺南畫派的發展和影響功不可沒。

  「天風七子」分別為:周一峰(一八九○至一九八二)、張坤儀(一八九五至一九六七)、葉少秉(一八九六至一九六八)、何漆園(一八九九至一九七○)、黃少強(一九○一至一九四二)、容漱石(一九○三至一九九六)及趙少昂(一九○五至一九九八)。

  高氏弟子各擅勝場,其中周一峰的傳統畫藝最為深湛,而何漆園則能融合中西之長。張坤儀與老師的關係最為密切,她專攻花鳥,並深得老師真傳;黃少強則專擅人物,他對民間疾苦尤為關注,每於畫中流露悲天憫人的情懷。葉少秉於理論方面頗有建樹,而容漱石則較為低調。趙少昂以十六歲之齡隨高奇峰習畫,使其畫學之路有所轉變,並造就了他日後在藝術上的成就。

  有關展覽詳情,請瀏覽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相關網頁: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exhibitions/exhibition_details.aspx?exid=187,或致電:二一八○ 八一八八查詢。

  香港文化博物館位於沙田文林路一號。開放時間為星期一、星期三至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逢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休館。入場費十元,全日制學生、高齡人士及殘疾人士半價優惠,逢星期三免費入場。



2012年4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05分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