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六題:為雙非兒童提供的支援服務
******************

  以下為今日(三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梁君彥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的書面答覆:

問題:

  早前有報道指出,由於父母均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在本港出生的兒童(「雙非兒童」)在內地沒有戶籍及福利,他們的家長要求政府安排他們在本港居住及入學。亦有報道指出,有小學近年取錄的學生中有只曾讀過幼稚園數個月的「雙非兒童」,他們的自理能力差,亦欠缺辨認數字等基本能力,因而令教師在管教方面非常吃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每年「雙非兒童」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個案數字為何;

(二)過去三年,每年要求為「雙非兒童」提供寄養服務的個案數字為何;及

(三)當局會否提供額外資源,協助「雙非兒童」解決在港入讀小學一年級時所面對的問題和融入社會,以及會如何支援學校處理他們在校的學習及適應問題?

答覆:

主席:

  就梁君彥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

(一)在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下,部分受助人在提出申請時為十八歲以下、在港出生的兒童,而根據他們所提交的資料,其父母均是非香港居民的內地人士(即所謂「雙非」兒童)。這類個案在過去三年的數字如下:

年份(於十二月底時的數字)  個案數目
-------------  ----
   二○○九         255
   二○一○         286
   二○一一         327

(二)由社會福利署(社署)安排寄養服務的個案中,在二○一○年及二○一一年分別有三宗及四宗為「雙非」兒童。社署並沒有備存這類個案在二○○九年或以前的資料。

(三)無論學生父母是否擁有永久性居民身分,符合資格在香港接受教育的學生均可享有與本地學生相同的教育支援服務。

  跟其他新來港學童一樣,「雙非」兒童若符合資格在香港接受教育,均可接受教育局的支援服務。他們可選擇在入讀主流學校前,先報讀為期六個月的全日制「啟動課程」,這項課程主要是提高有關學童的英語及中文水平,並為他們提供實際在課室環境學習的經驗,以及幫助他們適應香港的生活。若有關學童選擇直接入讀主流學校,他們亦可同時修讀由非政府機構舉辦的「適應課程」。該課程為期六十小時,旨在協助這些學生解決在入讀本港學校時可能遇到的適應問題和學習困難。教育局亦為取錄新來港學童的公營學校提供「校本支援計劃」津貼,讓學校為有關學生開辦校本支援課程,例如補習班、迎新活動、輔導課程及課外活動等。上述各項課程均有助新來港學童融入及適應本港的教育制度。

  新來港學童包括「雙非」兒童或會遇到語言和文化的適應問題,例如語言發展遲緩或語帶鄉音等。教育局一向有為小學提供額外資源,協助學校按學生需要提供預防性及治療性的言語治療服務,包括家長工作坊、個別、小組或入班治療和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等。倘若懷疑小一新來港學童有學習困難,學校可透過恆常的「及早識別和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計劃,識別需要加強支援的學生,運用教育局為協助學校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額外資源,及早提供輔導,並安排有持續學習困難的學生接受評估,繼而給予進一步的輔導建議和服務。教育局的專業人員包括教育心理學家、聽力學家、言語治療師、督學等,會按學校的需要提供進一步的支援。



2012年3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02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