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香港科研人員獲頒「國家科學技術獎」(附圖)
*********************

  香港科研人才的成就獲國家認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今日(二月十四日)在北京公布二○一一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得獎名單,本地科研人員共獲得七個獎項。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說:「香港的科研人員獲獎,彰顯了香港在基礎和應用研究方面的超卓實力,給予本地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士和特區政府極大的鼓舞。我們衷心恭賀各得獎者,並期望他們能在科研工作上繼續再創佳績。」

  獲香港特區政府推薦的兩個得獎項目,詳情如下:

國家技術發明獎

  香港城市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主任陸貴文教授領導的研究項目「多種新型天線的發明,分析及應用研究」,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該項目的主要研究人員包括陳志豪教授、薛泉教授和黃衡博士。

  得獎團隊是無線通訊天線技術領域的權威,享譽國際。團隊研發的無線通訊小型天線,透過增闊天線的頻寬和多頻應用,令小型天線保持高度接收效能,但不增加成本。有關技術在無線移動通訊和全球定位領域方面已獲廣泛應用。例如,在四川汶川地震後,當地面通訊網絡失靈期間,救援人員使用配備得獎團隊發明的「附尾開槽貼片天線技術」北斗嶼P通訊系統,進行嶼P定位雙向通訊,使救援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國家自然科學獎

  香港科技大學葉玉如教授的研究項目「受體酪氨酸激J介導的信號通路在突觸發育和可塑性中的作用」,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神經系統是控制人類認知行為和活動能力的中樞,其發育和功能受到眾多信號分子的調控。若神經信號傳導出現異常,將破壞神經系統的功能及導致腦疾病。葉玉如教授長期專注於探索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她近期的研究證明,腦部的神經細胞可以通過多種信號途徑進行溝通,從而對神經系統的功能進行調整。這些成果進一步解釋了學習和記憶等認知過程的分子機制,也為治療腦退化症和帕金森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重要依據。

  獲內地單位推薦的五個得獎項目,詳情如下:

  四項由內地單位推薦的研究項目獲頒「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分別是香港科技大學劉雲浩教授、倪明選教授、李默教授及楊錚教授參與的項目「基於非測距的無線網路定位理論與方法研究」;香港浸會大學蔡宗葦教授參與的項目「典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與生成轉化機制研究」;香港科技大學李波教授參與的項目「計算機網路資源管理的隨機模型與性能優化」;以及香港科技大學楊海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學林興強教授共同參與的項目「基於行為的城市交通流時空分佈規律與數值計算」。

  此外,香港科技大學張成志教授參與的項目「網構軟體技術、平臺與應用」,獲頒「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辦,是國家科學技術界一項崇高的榮譽,旨在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及組織。「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有五個類別,除「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外,尚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邀請,負責統籌和推薦「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香港特區候選項目。創新科技署負責統籌「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在香港特區的推薦工作,「國家自然科學獎」的推薦工作則由教育局負責統籌,並由香港研究資助局和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協助。



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6時08分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