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中央圖書館舉行「屈文中音樂作品展」 回顧他的藝術人生和音樂成就(附圖)
******************************

  近代享負盛名的中國作曲家屈文中(1942 - 1992),於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樂曲,包括《十面埋伏》、《帝女花幻想曲》、《帕米爾綺想曲》、《廣東民謠三首》、《黃山•奇美的山》等,其家人慷慨將他珍貴音樂作品手稿、獎項、唱片及其他收藏捐贈予香港中央圖書館的「香港音樂特藏」。

  為回顧這位才華洋溢作曲家的音樂成就,香港中央圖書館由明日(一月四日)起至三月三十一日於十樓藝術資源中心舉行「屈文中音樂作品展」。

  開幕典禮今日(一月三日)於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舉行,主禮嘉賓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文化)鍾嶺海及屈文中夫人王守潔,其他出席嘉賓有周凡夫、黃瑩及屈文中學生梅廣釗博士等。為緬懷與屈氏一起走過的日子,鋼琴家王守潔、口琴家何百昌、女高音黃偉樺、鋼琴伴奏鄺家輝等聯同天馬合唱團演出屈文中的作品《帕米爾綺想曲》、《李白詩組歌四首》(作品第十七號)之《白雲歌》和《行路難》,以及梅廣釗博士的作品《靈犀》及《採蓮歌》,以向此位德藝雙馨的音樂前輩致敬。

  鍾嶺海在開幕禮上說:「屈先生畢生熱愛音樂創作,為中國民族音樂注入現代風格,作品力求雅俗共賞;又致力薪火相傳工作,培育新秀,對本地樂壇貢獻良多。」

  他指出香港中央圖書館的香港音樂特藏在二○○一年成立,十年來有系統地蒐集香港音樂文獻,為研究本土音樂的人士提供重要參考資料。適逢中央圖書館及香港音樂特藏成立十周年,是次的音樂作品展覽,回顧屈氏這位著名作曲家的藝術人生和音樂成就,顯得更具意義。

  他更感謝屈氏家人的支持及捐贈,令音樂特藏得以公諸同好。

  屈文中出生於廣西桂林,五歲隨父母定居北京,並接受音樂教育,早於八歲創作兒歌《早早起》,嶄露光芒。他於一九六○年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師隨江定仙及杜鳴心等名家,畢業時適值文化大革命,他被分派到天津葛沽農場及中國鐵路文工團工作,上山下鄉採風,期間令他接觸到豐姿多彩的民族音樂,這些閱歷成為他日後創作民族音樂的靈感寶庫。

  一九七五年,屈文中舉家移居香港,他的音樂道路變得寬廣,譜寫了大量不同體裁和意境的佳作,展現圓熟豐茂的音樂生命。十多年間他寫下了多首膾炙人口的作品,樂曲除了為他贏得不少音樂獎項和榮譽,也奠定他音樂大師的地位。一九九二年二月,屈文中在台北逝世。

  「屈文中音樂作品展」除詳盡介紹屈氏的生平和成就,亦羅列他移居香港後創作的音樂作品,如管弦樂、獨奏曲及聲樂作品等。並展出其音樂作品手稿、金唱片、書信、相片和獎項等珍貴文獻,包括交響音詩《十面埋伏》手稿和鐳射唱片、口琴及管弦樂合奏《帕米爾綺想曲》手稿、《帝女花幻想序曲》金唱片、歌劇《西廂記》手稿劇本、錄音帶、劇照和出版譜、合唱組曲《黃山•奇美的山》作曲金鼎獎證書、《李白詩四首》手稿等。

  展覽免費參觀,查詢詳情可致電二九二一 ○二五九。



2012年1月3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21時07分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