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答問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今日(十月二十七日)為「粵港清潔生產伙伴」標誌頒授儀式主禮後與新聞界答問全文:

記者:幾日前有說法指希望香港明年有一千個電動車充電站,但有業界覺得要三千個才合乎比例,你有甚麼看法?

環境局局長:電動車的發展有兩個主要因素,第一是有沒有電動車大量生產可以輸入,第二個是配套,包括充電。我們開心看見香港現在已經有超過二百部電動車在道路行走,比幾個月前的一百多輛的數量多了。就電動車的充電設施來說,有兩個原則,第一個是數量,直至明年年中,由現在三百多個充電器希望增加到超過一千個。另外,我們在不同地點,平均在二十公里的範圍內有一個快速充電器,供市民應付不時之需。根據這個計劃去推動的話,如果在外地能進口多些電動車的話,我們亦會擴展充電站。大家看到電動車的擴展,我們希望除了私家車外,亦盡量吸引電動車在公交上使用,譬如巴士或客貨車,它們通常較易找到一些定點充電,我們希望綠色運輸試驗基金和政府對專利巴士的資助可以增加電動車在公共交通上使用,亦可減少路邊空氣污染。

記者:如果連公交也使用(電動車),充電站是否要更多?

環境局局長:我們當然要配合做法。譬如巴士公司去充電,因有固定地點停泊汽車,充電會更為容易。我們所說的一千個充電站,是政府和私人停車場內設置,即一般市民可使用。但公交方面,其實(充電站)是在定點,即在日常停泊的地方,這相對來說充電會較為容易。

記者:充電站在未來計劃由三百個很快增加到一千個,是否因為油價?未來會否加快推動電動車?

環境局局長:我們看到香港是很適合推動電動車,因為電價和油價有一個很大的折讓。小數怕長計,因此使用電動車是較划算。第二是將電動車引入交通工具,明顯可以看見未來幾年,三分一的專利巴士要更換舊的車輛。在這個時候引入電動車和鼓勵他們長遠使用,對於將來整個車隊,尤其是巴士車隊的更新有很大的作用。我們亦一視同仁,除了專利巴士外,我們特別透過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資助小巴、客貨車、校巴、屋h巴士等,使他們能盡量引入電動車。我們期望未來五至十年,香港的公交系統如果能多些使用電動車,推動電動車發展,對空氣污染會有改善,亦能及早引入新的技術。大家知道我們在進行電力能源的更新,如果將來的電力能源更清潔的話,能多些使用的話,兩者是相輔相成。對普遍市民的得益,如果多引入這些(電動車),在成本折讓或日常運作便宜一點的話,對票價等等的壓力亦希望有幫助。

記者:現在各方面都引入很多電動車,有否預計未來五至十年用油量可能減少多少或用電量會增加多少?

環境局局長:現在較難估計,但有一個分別,如果引入電動車,使用燃油當然會減少,但引入電動車是否一定會增加電力的供應,這也不一定。電動車充電時,未必是在一日內最高用電量的時候,反而整體來說,電力的使用可能是較划算。

記者:現時政府是否有計劃減少巴士路線,即減少一成令到空氣質素有改善?

環境局局長:我們一直說如果要改善空氣質素要多管齊下,近年政府有很多措施,包括從電廠減排,或好像今天的清潔生產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我們亦有一些措施需要民眾和議會幫手,如巴士路線的統整,如果有剩餘的巴士線或剩餘的巴士位置,令路線如重複、可減省時,(統整巴士路線)是有幫助的。我們亦看到有些區域,如西九龍,在巴士路線統整後減少了班次,但沒有影響服務,但在主要繁忙地區,如能減少百分之十的剩餘巴士路線,對路邊空氣會有頗大幫助,因此我們希望繼續和議會一起討論。

記者:是否要待區議會選舉完結後才有機會進一步減省班次?

環境局局長:我認為這是不應等的,就像我們很多改善空氣質素的措施亦一直出台。正如巴士路線,如今日有剩餘時,其實亦可在議會內有很好的討論空間。

  在清潔生產方面,在過往三年這計劃能達到計劃最初推出時的期望。在短短三年中有超過一千六百家港資企業,在廣東省進行清潔生產,其中有一半進行實地評估,亦有一半完成核查,其中亦有百多家有示範作用。

  透過清潔生產,一方面當然減少了空氣,特別是VOC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更重要是在過程中亦能協助(企業)改善生產流程、節省成本。如從整個區域看,港資企業在這幾年中可以節省兩億度電。這對生產成本,特別是在09年從金融危機恢復過來時,對企業升級轉型有很大幫助。這亦證明了香港的資源跨界在珠三角內做環境工作,對兩地均有幫助。

  我們期望這計劃,在這九千三百萬元將完結時,我們會檢視看看下一步應如何走。如我們下一步能將清潔生產推廣至優於現時國家和兩地訂立的標準,如能令企業再投放多些資源,亦能在合理回報環境下做到時,我們希望清潔生產不單為環境好,亦作為一種產業推動。因在過往一段時間,很多香港的節能機構和清潔生產技術機構,確實能透過這計劃進入內地工作。在這段時間,內地政府和內地企業亦同步做這項工作,否則我們不能達到在過往幾年,整體區域尤其在二氧化硫和粒子排放方面有大幅改善。

記者:在香港能否看到在清潔生產計劃推行後,在空氣質素方面帶來的改善?

環境局局長:在過往四年,有兩個污染指數有明顯改善,第一是二氧化硫。在過往四年,無論是路邊或區域,我們的二氧化硫污染量減少百分之四十至五十,而懸浮粒子亦減少百分之二十。這清楚是與清潔生產和香港的電廠、油品改善有直接關係。當然在我們面前仍有其他挑戰,如路邊二氧化氮等這類污染物仍然高企。這直接與香港本身(有關),可否在巴士、公共汽車更新和盡快引入零排放的電動車作推動,相信在多管齊下時會有持續改善。

記者:今次參與計劃的企業佔香港在當地,如廣東省整體多少?

環境局局長:如單是看參與計劃的一千六百家企業,好像不是太多。但計劃其中一個重點是,如企業參與示範改善計劃並能獲資助,他有責任在同行中將這項技術推廣,所以受惠的不單是這一千六百家企業,其他同業在八個港商重點參與行業內,這些技術是可以應用的。另外,近年來,在配對計劃中企業投放的資金遠遠多於政府出資的資助,這證明這項投資在短期內,如在兩、三年內獲得回報,亦可看到這類技術能協助生產改善,我相信這才是動力。在省內的非港資企業、廣東省省政府和市政府,他們投入的資金不少於香港的九千三百萬。這是兩地建構綠色優質生活圈,透過清潔生產改善的重要地方。



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6時17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