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行政長官《施政報告》記者會談話全文(二)
********************

記者:想問有關復建居屋的細節,《施政報告》提及,家庭月入上限為三萬元,其實有否定下限?如果收入比較低的家庭都可以買的話,可能每個月供款會超過家庭月入的四成;在定價與供樓能力掛u方面,會否出現一個情況,就是同一層樓、同一款單位會出現不同售價?

行政長官: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最基層的市民,我們有公屋資助,這是政府最大的補貼,(讓)他們有安定,亦無須緊張沒有安居之所。我相信,現在要應付的,如果是三人家庭的話,每個月入息達到一萬五千元至一萬六千元。現在我們所說的居屋計劃,雖然沒有下限,但我們目標的市民就是現時不能住在公屋那些,或者公屋綠表者,他們生活已經有所改善,購買能力有所提高,家庭收入提高而可以買。我主要針對的是(月入)一萬五、六千元至三萬元的市民。他們現在的確是可以做到租屋,不過頗為辛苦;但要買樓時,市場根本沒有合適的選擇。我想,這就是我們的方法。

記者:曾生,想問在○九年的《施政報告》,你就提到《施政報告》是一個談政策方向,而不是一個「派糖」的場合。可是,回看今次《施政報告》,也有不少糖派了,包括免租、綜援雙糧等等。其實會不會是有個心態:都去到最後一份功課,會想無論做甚麼,都沒有甚麼包袱,想多一點掌聲,好看一點呢?

行政長官:我想最重要的是面對現時的情況。一個是政策上的改變,一個是現在經濟上的需要。我們以往發覺到,香港市民以為《施政報告》是一個政策上的宣布,而《財政預算案》是另一個政策上的宣布,他們不會了解到兩件事都是同一個工程。每一年政策的宣布根據《施政報告》,而預算案開支部分則落實了《施政報告》所作的承諾,兩者成一體。所以今年我們諮詢時,大家都知道,故意一次過告訴別人:我們除了做《施政報告》諮詢外,也很想一起諮詢市民對《財政預算案》支出部分的意見。這是這次《施政報告》的特別安排。

  第二,是實際上的需要。我們現時看到一個很惡劣的環境──經濟環境。我們看到歐洲,現時他們國債的大問題,美國的復蘇是如此緩慢和不叫人有信心。我覺得,我們很有機會面臨第二次的全球性衰退。所以我也在《施政報告》提及。今年可能面對通脹問題,不過沒多久,明年經濟衰退,可能出現通縮情況。無論如何,我們發覺今年做了足夠的工夫,給予基層市民和中小企充分本錢,應付今年的問題。

  但明年又如何呢?我們覺得需要傳達(這樣的)信息:我們是關顧他們的,知道他們可能會辛苦。所以有幾項規劃,特別針對最基層的市民,領取綜援的、住公屋的,都有特別安排。但細節上,最後如做呢?如何具體化呢?稅務上對中產又應如何呢?對中小企又如何做呢?仍要等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再提出。特別他會諮詢各位關於稅收的部分,以能夠掌握到最後在年底的資料時會一併公布。

  但我覺得現時是一個危險的時間。我們出口的幅度突然大幅減少,雖然仍在升。我覺得今個月,可能下個月,出口會有負數字。這情況的影響性頗大。所以我每天不只看市場上的波動,(還看)有何對策,我更看茪中p企,(思考)如何協助他們處理。所有我有一段故意說出來,我們一定要小心,提防和保護我們中小企的活力。基層市民方面,我們一定要給予信心,所以我提出來。我相信這個方法是對的,我想以後也是。關於預算案開支部分,特別有需要的話,應該可在《施政報告》同時宣布。不是(因為)今次是最後一屆政府、最後一次《施政報告》的特別措施。

記者:曾先生,之前有兩位記者已經問過你,但你始終沒有解答,其實復建居屋的要求,在兩三年前很多政黨都有共識,立法會已通過動議。但你在前一年的《施政報告》、上一年的《施政報告》亦無做到,只做了「置安心」,而政黨的反應也很差。到現在你快走了,才說復建「新居屋」。究竟你過往,你在接受電台訪問時也說過,房屋政策是有缺失的,但你又說到好像是(因為)金融風暴,是上一屆政府的事。究竟你在任內是否在房屋問題內,有沒有應可以做的沒有做到?可以復建居屋的又沒有復建呢?去到現在最後才說復建,但幾年後才做,但其實樓市已開始下跌,你是否後知後覺?現在才做,希望任內最後大家總結你的時候記得你復建了居屋?

行政長官:我想大家要知道,房屋政策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政策,不能朝令夕改。當某些評論員、某些人提出要改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行事,看看實質的要求。現在我們所說的是二○○八年底開始,經過雷曼事件、第二個低谷、又再升級之後,看見樓價再次升溫,距離現在大約是一年多的時間。但我覺得一個重要的政策,好像房屋的政策,不能說今天有事發生便立即改政策。這樣做對於很多事情、對於市場的信心是不夠和負面的。我們要照顧想買樓的人,盡量幫忙,好像我們現在所說,每年興建五千個居屋。但最好不要忘記,香港有百多萬的業主,一定要照顧他們的問題。如果將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使市場價錢突然波動,對他們的負面影響更大。當然,現時我們的市場已趨於穩定,因為我們做了一連串政策,由那時開始,關於按揭、制止炒賣措施,已使市場安定下來。我覺得,在冷靜的期間提出政策,是適當的做法。當然你可以說,六個月前做會否更好呢?一年前會否更好呢?現在回想,可能是也說不定。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這些重要政策,特別是房屋政策,(經歷過)二○○二年、二○○三年,如果沒有充分心理準備,影響會很大。負資產大家記得,情況很厲害,所以我們一定要小心行事,使各方面利益得到平衡。一方面照顧想買上車盤的人,讓他們得以安心;照顧香港百多萬的業主也同樣重要。

記者:居屋方面,未來幾年平均,每年都不會超過五千,第一年只有二千五百,還好像要到二○一六年才可以供應,但你有沒有計算合資格的申請者有多少?這樣的需求夠不夠?還要多等多少年?還有相關的問題,明明復建居屋就復建居屋,你又要改名為「新居屋」,是不是當年你叫停居屋仍有心魔、有陰影?

行政長官:居屋就是居屋,但今次的居屋計劃是有修訂條件,特別是在訂價方面和轉售方面有新的限制和制度。要這樣做的理由,亦詳細說明,所以很明顯是居屋的制度,但跟以往居屋的條件有所不同,分別就在這堙C

記者:供應的問題?

行政長官:供應多少才夠呢?香港以往長期在市場的新樓吸納量都是二萬多,這麼多年來都可以見得到。現在我們所講的,起碼私人屋宇有二萬,另外居屋內有五千,我覺得是一個中肯的數字。根據我們目前估計,可以適應市場的要求。那為甚麼我們開始時說二萬多,然後去到六萬多,原因是我們土地的安排,短期間內不能大量生產土地,但我覺得平均來說,五年是足夠的。每年五千,將來幾年我們是做得到的。

  首先我們香港人需要甚麼呢?是需要信心,需要一個清晰的政策,知道怎樣做,知道怎樣去投資。買樓不是今天買,明天賣,像菜一樣,不是這樣的。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生人中最重要的投資,不是等待一個月、兩個月就有很大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一個好的政策,讓我們可以安定,安心去做。另外,你不要忘記,居屋方面我們已加快程序,在五年內生產出來,「置安心」計劃亦會出台。我們逐步見到市場內幫助不同的中產,應付他們房屋上的需求。

記者:想請問一下,剛才你對於貧富懸殊好像很有感慨,但我們看回實質,以往不多受惠的三無人士,很想政府幫助那些,是繼續沒有甚麼受惠的。其實是否這些人士你覺得不值得幫呢,還是因為其實貧富懸殊,你無甚麼策略,所以沒有甚麼新的政策推出呢?

行政長官:貧富懸殊是我們資本主義必然的產品,我說了很多次。香港處理這問題,已經以多元化的方法去做。首先我們有一個很健全的安全網,有綜援制度。另外,我們要照顧基層市民的衣、食、住、行。但你見得到,我們在居住方面,今次的房屋政策有充分對基層的照顧。食方面,我們在供應方面,食物銀行亦有補助。行方面,我們的交通津貼亦已經實行。在醫療方面,我們亦有很大的進步,保障到基層市民的需要。教育方面,我覺得是最重要的,培訓能夠提升基層市民的生活。我們每一年總開支百分之二十二點五,都是投放在教育培訓方面,就是為促進我們香港市民的流動,使今天的窮人不是明日的窮人。再培訓方面,你見到我們再培訓局所做的工夫已經不少。我們現時有十三萬個學額在再培訓堶情A九百多種的課程,三十幾個行業都可以照顧得到。換句說話,我們香港基層的工人,可以透過這些計劃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每一方面,我們都照顧荌羆h市民的需要。我們現時做的工夫,譬如經常性開支,(只要)有空位,我們將資源全部放在基層的福利和醫療上。我覺得,我們在資本主義下,可以照顧到基層市民的需要。我所謂的感慨,就是在這方面一定要繼續努力,知道這些永遠都不會足夠。因為奉行資本主義,一定會有貧富差距的問題出現。我們容許最能幹的人來香港,另一方面,我們每天有一百五十人單程來香港,這個貧富差距一定會繼續存在。最重要是,剛才我所說的,就是今天的窮人,我們要想盡辦法,不要變了明天的窮人,不要隔代貧窮。這個做得到便最好。這個是我們現時做得到的,社會的流升率還是夠的。我們現時投放在教育及再培訓方面,是見到成效的。

記者:在你民望低迷兼之前也為房屋上的缺失「認衰」之時,你有兩位曾班子的成員,唐英年及梁振英先生先後在《施政報告》前「跳船」備選。有些評論覺得他們不肯為你「執手尾」。作為現任特首,你自己覺得他們這兩位有可能有機會接班的人會否不夠義氣?無甚承擔?譬如他們沒有你奮鬥到最後一刻的精神的人,會否不是你心目中接班的人選呢?

行政長官:我已說了很多次,不好意思,我作為行政長官,對於任何參選行政長官的候選人或備選人,都不應該作任何的評論。對公眾不公道,對有關人士亦不公道。我只想說兩句話,我認識梁先生及唐先生很多年,他們兩位也是對社會有承擔的人,我很相信他們是真正想投身社會服務。

記者︰不談他人,不如談談你。對於任內的表現,你多番說要留給市民去評價。但其實你與香港人度過了七個年頭,香港人很想聽聽你怎樣看你自己的施政,你有沒有做好這份工,你覺得任內的代表作或有甚麼失誤是你比較深刻的,以及接下來的八個月你還想為香港做些甚麼?

行政長官︰我今日勾劃出來的工作,短期的、中期的、長期的,會在我餘下的任期內,不單止我,我所領導的班子亦會很忙,一定會完成這件事。事實上,短期政策要落實,中期政策要具體化,長期政策一定要做好準備工夫,我相信我們會忙到最後一分鐘,亦不會忘記這件事。但是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做公務四十多年,盡量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對得住自己,對得住香港人。我未曾試過做過一件違背良心、違背香港人利益的事。當然評價不在我,是香港人的事。有時覺得自己做得好,市民未必覺得你做得好。但每一次我都是「有則改之,無則勉之」。每一次對我的評價,我都會反思發生甚麼事。這幾年我都這樣做,直至現時都是這樣。我很相信香港人。這幾十年最大的動力是參與公務員工作,以及公職人員的工作,最後未曾有一次氣餒的原因,是我信任香港人,我愛香港人,亦愛這個地方。

記者:其實今次見到你的《施政報告》,都有不少的篇幅談到未來挑戰,你亦拋下了一堆的問題,說到未來都要探索,包括行政改革、福利可攜性,甚至乎其他如政府在經濟角色上面的。你對於這些可否分享自己的看法,有沒有甚麼見解是可以解決你拋出來的問題?

行政長官:我想要留待下一次再討論。我覺得今日要講的已經很夠。今日的演辭是兩小時,說得快才可以兩小時說完,到一時才完結。另外,我要說的已經在後面幾段很精簡的說出來。

  這些雖然不是我在○七年對香港人的承諾,但經過這四年多的洗禮,覺得這些問題真要以長遠解決。特別是你說到福利可攜性的問題,我們今次已經做了一些,但我很希望可以做得更多。

  但是堶戚n牽涉的東西不少,有法例、資料分配的問題,很多實際問題和監察問題。但不能阻止我們面對,一定要長遠來看待。

  我還有幾個月,離開時再談吧。

記者:想問一個跟廣東有關的問題,是人口政策方面的。你提及跨境學童主要是廣東的,會過來補充香港的新血液,亦有提及廣東計劃支持長者回廣東養老,這兩個政策加在一起,有否從廣東輸入新血,之後將老年人口輸出去廣東的動機和嫌疑﹖

行政長官:最重要的是這並不是政府的行為,這是市民的行為。他們作出自己的選擇,好像內地有些夫婦來港產子,因為有特別的訴求,喜愛香港的設施,但(根據)香港的法律,這些小孩是香港的小孩,我們必須想想如何照顧他們。現時根據我們的調查,這些父母對於這些孩子日後回港就學或就業,有不同的意見,有的說十多歲會回來,有的會較遲回來,在這方面我們要深入研究。人口政策委員會一定會作出檢討,我們有甚麼結論,一定會與廣東省一起協商處理。

  我們與廣東省的關係十分好,在多個基建和政策範疇,都可以輕易解決。但這些出於市民自願,政府只能盡量配合。老人家回鄉養老也一樣,是香港老人家的選擇,如果他們認為那堛漸肮“韟n,因為環境更好,住的地方更寬裕,而現時粵港合作的交通網這麼發達,他們的家人前往探望,到廣州和到粉嶺探望都差不多,動身可以即日來回,我覺得這亦要方便老人家。這是自然流動,兩地政府的區域發展,特別是粵港合作,會有許多流動。貨物會流動,資金會流動,人口也會流動,而且流動是雙向的。我們兩地政府的領導都必須為這件事詳細計劃籌備,但這必須要適應個別人士的需要和選擇。

記者:之前中產說,你一直在幫那些基層是不公道。今年也是,幫很多基層拉近貧富懸殊,或幫了他們之後,中產的聲音都開始大,因為有報章也說,其實有些基層整體可用的開支還多於中產。其實這方面你看法如何呢?或者有些甚麼可以給下屆政府?

行政長官:我們每一次的《施政報告》、財政司司長做的《財政預算案》,都針對最艱苦的市民,也就是基層市民。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如果我們需要一個和諧的社會,要各人做出本身的貢獻,就一定要應付到最急切的需要,往往最急切的需要是集中於最基層的市民。所以,我希望香港其他的市民不論富有或是中產,都要明白我們在同一社會生活。同一條船行駛時,應照顧其他乘客,使各人能夠安全、安穩過活。所以,我亦相信中產亦都能照顧到這件事。我相信大部分中產都明白這道理。但這個都不是香港的特別現象。每一個社會,都會面對同樣情況。還有,今次我說過,如果來年真的有問題的話,財政司司長會在《財政預算案》中,特別在稅收部分,(看看)採取何種策略。這個特別是針對中產的人士,包括中小企及中產人士,在稅收方面是否需要紓緩呢?我很相信財政司司長會用心做的,我們一定會多些交代。

記者:很多市民都好關注下屆特首的問題,看看你有何接班人選。我想問問,你作為現屆特首,你如何看待辭職考慮參選的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先生的緋聞呢?你覺得如果他有婚外情,是否適合做政務司司長、甚至是參選下屆特首呢?

行政長官:我剛才已經說過,對於任何參選人,我作為現屆行政長官是不適宜評論的。這樣對任何人都不公道,對選民不公道,對香港人不公道,對有份的都不公道。關於唐先生的事,唐先生已對各位交代了。好嗎?

  多謝各位。

  我特別想說一句,今日早上我去聖堂時,正是滂沱大雨。我見到新聞界的前線工作者,有些不怕淋雨,全程守候,明知我在聖堂堣@定不會說甚麼,但還是來了。

  還有,見到幾位負責拍攝的新聞界同事,下雨時沒有遮擋的,給淋得濕透,我心堳傮P動。這是香港人的專業精神。很多謝你們對我這份《施政報告》的重視。我佩服你們的專業精神,你們也反映出香港人拼搏的精神。多謝。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英文部分。)



2011年10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18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