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政務司司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會見傳媒談話全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林瑞麟、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梁卓偉教授今日(九月三十日)在添馬行政長官辦公室地下大堂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政務司司長:各位媒介的朋友,大家好。今日獲得行政長官提名,並且獲得中央政府委任為政務司司長,這是一個榮幸,亦是一個責任重大的任命。在這個新的崗位,我會盡心盡力、竭盡所能,為香港社會和市民來服務。在未來這九個月,有好幾方面的工作,我需要努力推動。

  首先,我會致力按照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落實一系列社會、經濟、民生的事宜,亦會盡心竭力按照行政長官的參選綱領和以往多份的《施政報告》,落實當中的承諾。

  第二方面,作為政務司司長,我本身亦都有好幾方面的工作要推動,這包括:西九、「十二五」規劃、粵港合作、人口政策和關愛基金。特別是透過關愛基金,我希望可以關心香港的基層市民,以及為他們做一些實事。

  而第三方面,我會努力確保我們第三屆的特區政府和第四屆的特區政府,能夠順利過渡和銜接。

  香港特區已經成立了十四年,在過去這十多年,我們共同經歷過一些很關鍵的時刻,包括在九七年的順利回歸,九七之後的亞洲金融風暴,其後的經濟復蘇,政改的討論和去年就二○一二年的政改方案達到一人兩票的共識。

  所有這些經歷都顯明,香港社會既有理想、有自信,而香港市民亦是實務和有決心、實事求是,讓香港進步的。我很願意繼續為香港社會服務。

  在大約六個月之後,新一任的行政長官就會產生。而在新的一個五年任期,香港社會、我們大家就要共同努力,要將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的落實,變成一個事實,亦藉此為在二○二○年普選立法會鋪路。

  在餘下的九個月,我們第三屆的特區政府,會努力將各場的選舉辦好,包括區議會、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選舉準備。我們總體的目標就是要為最終達致普選創造有利的條件,亦都讓一國兩制發展到一個新的、有盼望的階段。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各位傳媒朋友、各位現時收看電視新聞的市民,大家好,早晨。

  我首先要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和行政長官的信任。獲任命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感到無比光榮。我同時深刻明白我將要處理的工作極具挑戰性,難度和敏感度都極高。我更加提醒自己我今日所接任的不但是個職位,更是社會各界對我的交託和期望。我在未來的日子媟|努力爭取市民大眾對我的信任。在這塈琤H大概兩年前我所講過的一句說話來表達我現時的心聲,就是我會盡心、盡性、盡意、盡力,以謙卑的態度服務香港市民大眾。

  我亦要借今日的機會多謝在過往兩年多以來與我共同奮鬥、合作無間的特首辦團隊的同事。今日我以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特首辦。

  我會竭力完成本屆政府餘下任期需要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處理的工作。展望新的工作崗位,包括以下六方面的重點:

  第一,依法處理好區議會選舉、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行政長官選舉,以及為明年九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做好準備工作,要確保這數場選舉都會在公開、公平和誠實的原則下順利舉行;

  第二,我會與新選出的區議會和社會各界共同商討跟進取消區議會委任議席的問題;

  第三,就立法會議席出缺安排相關的問題,我會仔細和謹慎地研究諮詢期所收集到的各種意見。在適當的時候,我會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議;

  第四,跟進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CEPA、《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和發展前海等一系列有關促進香港和內地經濟融合各方面的具體工作;

  第五,繼續推進香港和台灣在經濟、貿易、文化、旅遊方面進一步的合作和交流;及

  第六,爭取有關加強保障個人資料私隱的條例修訂草案能夠在本立法年度在立法會通過。

  要完成上述的工作殊不容易,但是我深信局內的同事一定會和我一起緊守崗位,全力以赴,爭取市民大眾和立法會議員就我們各方面的工作給予體諒、理解和支持。我更希望各位傳媒朋友能給我多些鼓勵、支持和指導。

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傳媒朋友,你們好。今日很榮幸接受任命,成為第五任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我首先感謝行政長官給我的信任,亦明白到責任重大。我會秉承之前四位主任,為特首辦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礎,竭力協助行政長官施政,服務市民。

  行政長官辦公室專業的團隊,將會協助我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投入新的崗位。我們首要的任務,當然是未來兩個星期將會發表的《施政報告》最後階段的籌備工作,確保現屆政府繼續有效施政,並順利過渡到新一任的政府。

  在新崗位上,我會繼續虛心聆聽社會各界的聲音,更特別關注普羅市民對政府施政的意見,同時我亦熱切期待繼續與立法會、區議會、政黨政團、公民社會,以及不同持分者加強合作,共同為廣大市民謀福祉。

  最後,我要感謝周一嶽局長的提攜及指導,同時我要向食嬪翩B漁護署、食環署、壎芵p、政府化驗室和醫管局,一直與我共事的同事致敬。他們每一天都克盡其分,以無私的精神去服務香港市民,亦共同協助香港克服了例如三聚氰胺、馬尼拉人質事件、福島地震、人類豬流感等引發的危機。我可以預見,未來的工作將會挑戰重重,但是我可以承諾,無論面對逆境或順境,我與行政長官辦公室所有同事,都會緊守崗位,以服務市民為己任。

記者:因為唐英年辭職而你替補為司長,你覺得是否過渡的司長?

政務司司長:我們在《基本法》下,每一個的任期都是五年,而作為其中一位的主要官員,我們整體的責任是要確保我們對香港社會的承諾,對市民的服務得以延續下去。作為一個政治委任的官員,我們間或要走馬上任,這是一個實際上要處理的情況。我深信行政長官作出這個提名和中央政府作出這個任命,他們已經通盤考慮過。在未來的九個月,我會竭盡所能為香港做完需要做的事。如果談政治,一個星期已經是很長的時間;如果九個月,在政治上的發展,其實是以年計。

記者:(中央的使命)

政務司司長:我們作為政治委任的官員,做好當下的事,而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要在這個五年任期,好好、完整地做完它。同時,我跟大家剛才已經說過,在未來這九個月,雖然時間比較短,但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是很關鍵的。有幾場的選舉要處理好,我們要確保第三任和第四任的政府要順利交接和過渡。還有一系列行政長官在他的施政綱領,以及他各個的《施政報告》承諾了為香港社會努力推動的事。所有這些社會、經濟、民生、政治的事宜,我們都要辦妥,努力落實。

  同時,今次在二○一二年這一屆,是第一次香港在九七回歸之後,我們有一個正式的兩任政府交接。因為大家記得,在二○○五年的時候,董建華特首退,而曾蔭權特首上,那一次,我們的時間很短,同時我們整個主要官員的班子,基本上是延伸下去的。

  但是今次,因為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已經連任一次,所以在下年他退任之前,我們有這個第四任的行政長官選出,我們需要為他安排一個過渡辦公室,就有些像我們在九七年的時候,順利回歸那一套的安排。但因為現時香港特區已經成立了,我相信這個第三任和第四任的過渡是會較容易安排的。

記者:......有沒有信心扭轉民望?抑或你視民望如浮雲?

政務司司長:不論民望高與低,對我們主要官員、對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提醒,就是要繼續努力為香港社會、香港市民服務。在過去大約十年,我確實需要處理不少比較富爭議性的問題,例如政改、選舉等等。因為要處理這些比較富爭議性的問題,我們自己要很堅定、很有決心地為香港解決問題。在未來這九個月,我會以同樣的態度來服務香港社會,希望香港社會各方面有所進步。

記者:你之前做政制事務好像為你樹了很多敵人;你現在做司長,那你會不會致力去改善與他們的關係,尤其是泛民,還是......

政務司司長:首先,香港社會是一個自由、開放、多元化的社會,所以在議會內外,我們與政黨,大家有不同的意見,甚至間中有些爭拗,這是很自然的,亦是在一個開放社會,我們要進步,是有必要的。但是爭拗歸爭拗,我們依然是可以有進步的。大家會看到我們在二○○七年訂了普選時間表,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以及二○二○年普選立法會,大家整體上都接受。雖然有黨派依然認為可以早些,但亦看到去年我們做二○一二年政改方案的時候,其實我們在議會內外,有一個跨黨派的支持,亦不單是建制黨派,泛民黨派亦有支持。所以政見不同是一方面,但是我們求同存異的心態,不論在政府方面,或在政黨方面,都已經慢慢在孕育成長,由現時跑到二○一七年、二○二○年,這個求同存異、為香港做實事的心態,我希望在政府方面,在黨派方面,我們繼續落實,繼續讓它成長。

記者:心臟方面?

政務司司長:其實在今年四月我接受了心臟的手術,通了一條血管。之前之後,我和親戚朋友說,通常如果要通這些血管,一個支架數目不算多,有很多心臟有這狀況都起碼要三幾個支架,我覺得是頗好,及早發現有這個情況。而通了這血管後,其實血氣的運行好了,人精神了。我今後繼續注意飲食,多跟太太一起去行山、做運動,我相信工作的壓力是會應付得來的。還有,在政府已工作了三十多年,大體上每方面的政策和背景都認識,所以要「上手」希望不是太難。

記者:你的任期只有九個月,下任特首有權決定下任政務司司長的人選。假如他不選擇你,你會否難堪和是否願意做下一級的局長呢?

政務司司長:首先我們接受政治任命,我們是很明確的,是五年一任的,與提名我們作為主要官員那位行政長官是共進退的。既然接受政治委任,接受五年的任期,我們自己就完全有這個心理準備,服務完五年便告一段落。所以大家關心下一屆那個行政長官的選舉,以及他有甚麼班子呢,這是大家很合理的一個期望。這個問題,在未來的幾個月,大家可以有很多機會問各位準候選人。而至於我們第三屆的特區政府,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維繫好這個制度,讓這個一千二百人的選舉委員會順利誕生,和做好在明年二、三月期間,這個第四任行政長官的選舉。所以,制度已經形成,大家有甚麼問題,可以問將來出現的候選人。

記者:(有關填補立法會議席空缺安排公眾諮詢)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正如剛才我在開場發言提到,公眾諮詢剛在九月二十四日完結,現在局內同事正在梳理所收到的意見。據我初步的掌握,都有不少的意見,而這些意見也是各式各樣的,需要一些時間整理,再把諮詢報告盡快向公眾交代。就我自己來說,我今日才開始就任,所以我需要一些時間仔細和謹慎地看各種各樣的意見。我相信我會待適當的時候才就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議。

記者:就民望偏低,林司長提到與處理一些富爭議性的問題有關。你處理這些政策的時候,手法和林司長會否有分別?還是你覺得做這些富爭議性的問題都是會拖累民望?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認為這包括兩方面。第一,政府一向的政策都是集體的決定,政策亦有其延續性。我相信市民都希望,政府的政策能夠有一定的穩定性。我們的重大政策,包括剛才你所提到的事情,相信都要行政會議去決定。作為負責的主要官員,我們都有共同責任聽取市民的意見,考慮最新的情況,然後在適當的時候提出意見。

  第二,剛才你提到個人民望的事宜,我有一句說話經常用以勉勵自己──以出任公職來說,這麼多年來一定有起、有跌。在順境的時候,我們要學懂感恩;在逆境的時候,我們要學懂忍耐。我相信這座右銘,會幫助我做好手頭上的工作。

記者:(長處)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第一,林司長的能力一定比我高。第二,不要「人比人」,剛才我也說過,政策是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個人風格或者有少少不同。我相信同一番說話,大家表達的方式說不定可以不同。各位傳媒朋友認識我多年,知道我大概是怎樣說話的。在做了兩年特首辦主任後,現時有多些機會跟大家見面。我相信日後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就譬如你關心的問題再詳細談,亦趁此機會可以聽聽你們給我的意見。

記者:林司長是這個替補機制的最大受益者,升職了。你接手做了局長後,會否再碰這個「燙手山芋」?還有,你的處事手法不同,一般都認為你是「柔」些,會否有助你處理這麼敏感的政策工作?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在過往兩年做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的工作,也曾協助行政長官處理幾項政治爭論比較大的議題,包括政改方案,以至今年年初的時候,譬如交通津貼的落實,甚至是財政預算案的修訂等。在這過程中,我都與不同的黨派溝通,希望在當中能夠找到一些平衡的地方,令各方都接受:市民可以接受,在立法會亦能夠通過。我會繼續秉承這份精神和做事的手法。

  剛才我亦說過,接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有不少的事情,特別是政制方面的事情,都是很敏感、難度亦很高的。我相信要成事的話,一定要有很大的耐性、很大的智慧、和很大的──如果容許我說──很大的恩典才能成事。我希望在這方面我能夠幫助到行政長官做好這份工作。剛才你說九個月不是很長,但其實九個月是頗長的。

記者:做了特首辦主任後,會繼續在政壇發展?還是回大學教書?

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剛才司長也好,局長也好,都說過九個月其實不是一段短的時間。我相信現在最重要的是做好未來九個月的事。我剛才也在開場稿向大家交代了,有很多事等茩n去做,希望現在專注做好餘下任期,尤其是司長也說了,是我們回歸以來第一次所謂「兩任政府正式的交接」,所以在這方面,我相信工作會非常繁重。

記者:......

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我在過去這三年多以來,在局堶惟M直轄的部門、醫管局,和這麼多位同事的感覺是,公務員團隊是一個非常專業,大家是非常好的合作夥伴。

  我相信在過去這三年,亦都見得到,尤其是在第一年上任,有不少的,所謂引發比較大的事件。從我上工第一天,我好記得是○八年九月十八日,我剛上工的那一早,就是這個三聚氰胺事件開始;至第一年尾,就是○九年的人類豬流感,全球的流感大流行。

  在這些事件堶情A教懂我如何去和局內、局外和部門,不同的同事一起去做好,大家共同的一個目標,而那個目標也非常之簡單,是希望可以把任何的危機減到最低,是把市民的福祉擺在第一位,以及保障市民的公眾健康。

  我相信如果在特首辦堙A亦都有一隊非常非常之優秀和專業的同事,我剛才已在開場稿交代了,我是非常有信心,他們會在最短的時間去協助我,去理解所有我應該要去理解的事情。而最近最近的就是未來這兩星期,就是要做好最後階段《施政報告》的準備工作,在這方面我是有信心的。

記者:你加入政府三年,就做到這個位,你會否覺得自己坐了白金升降機?還有當初副局長加入政府時都是給人罵的,現在會否有吐氣揚眉的感覺?

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我相信在當初任命的副局長堶情A其實都有好幾位同事,都是和初頭的任命做副局長職位都已轉職。所以我相信作為整個政治任命團隊的其中一個成員,在不同崗位有不同需要。而在這個時刻,我們看到特區政府亦有一些人事變動,而得到行政長官的信任,覺得我可以幫到他,來到特首辦。我希望不會令除了行政長官失望外,亦更加不會令市民失望。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21分

圖片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