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談在台設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
**************************

  政府今日(七月四日)公布,香港計劃於今年內在台灣成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今日下午在中區政府合署就有關事宜會見傳媒,以下為他的談話全文: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想先談香港在台灣設立辦事處的事宜,然後再回答大家的提問。若大家就有關遞補機制有進一步的問題,我之後會回答大家的。我會分兩個階段來作回應。

  為進一步提升港台交流的層次和深度,我們與台方經過十個月的商討已達成共識,香港今年稍後會在台北成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辦事處)。這是承接我們在去年四月成立「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協進會」),及台方在去年五月成立「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策進會」)的發展。而(「協進會」榮譽主席)財政司司長與(主席)李業廣在去年八月率團到台北進行首次訪問,召開了「小兩會」的首次聯席會議。

  這辦事處的功能會與特區政府駐內地的經濟貿易辦事處的功能相若,處理包括貿易往來、投資推廣、資訊發放,及文化交流和合作的事宜。辦事處盡可能為香港在台的居民提供協助,亦會按需要處理台灣赴港人士的入境申請。辦事處成立後,我們的同事可在台灣方面按「協」、「策」兩會處理的事宜聯繫相關的部門。基於互惠互利的安排,會有一定的便利措施方便駐台灣辦事處人員的工作。首先,他們會獲免繳納薪俸稅;亦會獲安排可進出機場的禁區,以迎接從香港到台灣訪問的高層官員及相關的人物。基於同樣互惠互利的精神,港方已同意中華旅行社於今年七月十五日起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過多年的努力,港台關係現已到了新的台階。

記者:「錢七條」規定香港官員和台灣官員會面需要獲中央批准。成立新辦事處後,香港和台灣兩地交流會否增多?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香港回歸後和台灣的聯繫是持續的,特別在二○○五年兩岸關係提升後,我們已逐步加強與台灣的交往。大家知道,我們在過去這兩年也有主要官員到台灣訪問,有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本人、財政司司長及其他同事。

  自去年正式成立「協」、「策」兩會──我們叫作「小兩會」──的平台後,確實方便了香港和台灣之間的聯繫和合作。除了現在將成立的辦事處外,我們就許多方面的實質議題都正進行溝通和協商,例如民用航空、金融合作和食品安全等議題的討論已開始,我希望在今年「協」、「策」兩會的年會有進一步的進度,可以和大家分享。因為台灣和香港當局已透過這「小兩會」的平台將溝通合作納入正常軌道,我們已開始有良性互動和合作,所以,我相信今後主要官員以適當身分到台灣訪問是會越來越多的。

記者:辦事處對在台灣的港人有甚麼實質的用途呢?可否補領證件?處理商業糾紛?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們在每個地方,例如在內地的辦事處,都會尊重當地的法律來辦事。如港人在外遇有任何問題,例如發生意外,以前我們需要入境處短期派駐人員將受傷或遇到意外的港人即時送返香港。現在有了這辦事處,我們以後提供這些援助會更加方便。至於在台灣經商的港人當然要按當地的法例來辦事。我們希望今後逐步和台灣當局的部門建立正常的工作關係,加強合作。我相信做到這方面的工作對今後協助港人在台經商、旅遊等都有好處。

記者:是否因為台灣「塑化劑」事件,所以才決定在台灣成立辦事處?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不是。自去年「協」、「策」兩會的年會後,我們已向台方表示有一系列的議題需要跟進,包括雙方互設辦事處、民用航空、避免雙重徵稅等。我們一直跟進這些議題,今日雙方達成共識,便率先向大家公布。

記者:中華旅行社除了改名外,實際功能或角色上會有甚麼改變?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它以往慣常所做的工作會繼續,但現在它的工作職能更加明確,和我們在台灣的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是對稱的。我們會處理貿易合作事宜、投資推廣,亦有文化交流和合作。我們會為港人提供可以提供的服務,亦按需要處理台灣居民來港的事宜。而台灣在港機構成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後會繼續其工作,但在安排上會較以往更明確。

記者:你之前曾說有急切性處理《2011年立法會(修訂)條例草案》,必須在區議會提名期前完成立法的工作。現時發生「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有沒有考慮辭職以謝罪?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們一直是希望可以盡快立法,亦曾表示若可以在區議會提名期前進行明確立法,對參選的候選人是有幫助的。現時我們未能做到這一點是未如理想,但因為現時處理遞補機制的討論已非常廣泛,大家對政府的意見及條例草案的建議亦非常明確,應該已經知悉。我們希望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公眾討論和諮詢,不論對市民或對準備參選區議會的人士都是有幫助的。

記者:在進行諮詢後,政府會否考慮進一步優化方案?如果不會,諮詢期後仍是沿用舊方案提交立法會,那諮詢的意義是甚麼?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首先,條例草案加上最新一輪的修訂後,是可以用原有名單來遞補相關的空缺,我相信這項修訂已照顧了大家表示關注的一大部分;這項安排亦基本上是與外國的選舉制度相若。我相信現在可以有多數個月的時間收集意見,有機會讓我們聽到進一步積極的建議,對處理整件事情有幫助,正所謂「事緩則圓」。我們希望不論是黨派、議員及公眾都可以更理解這件事,更明確地知道如何堵塞相關漏洞,讓立法會議員今後不可以任意請辭、離開議會,令市民失去立法會的代表,及防止濫用公帑。

記者:你剛才表示「未如理想」,是否擔心會容易發生司法覆核的問題?你是否打算在十月立法會復會時便恢復二讀條例草案?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剛才表示「未如理想」,是指今年十一月區議會選舉的準候選人在九月中開始提名期時,未完全清楚下一年──即二○一二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特別是牽涉新增區議會功能界別議席的安排。但因為他們大體上已知悉我們的建議,我相信他們仍可以作出參選的決定。

  就你的第二條提問,我們在七月至九月是會先進行兩個月的公眾諮詢,隨而總結收到的意見,然後再提交有關諮詢的報告。我們會在二○一一至一二年的立法年度內,恢復並完成立法的程序。我們是會視乎收集到的意見是如何,然後盡快處理。

記者:很多市民不滿遞補機制是源於他們覺得其選舉權被剝奪,那你有甚麼把握或「本事」可以在兩個月的諮詢期內「化腐朽為神奇」,令市民信任?在此諮詢期內,你會否像當年(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葉太那樣出席公眾論壇,與公眾辯論?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們進行公眾諮詢是希望公眾有機會可以向我們提供進一步的意見。在目前的情況下,你們今天也知道有黨派進行的民意調查中,有四成多回應是支持遞補機制的。這與自去年上半年有議員請辭後,社會認為要堵塞這漏洞的意見是一致的。我們認為現時再進行公眾諮詢對處理此事是有幫助的。

記者:是否會落區與公眾辯論?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們處理公眾諮詢,會用兩個月在立法會內討論,會與區議會的主席、副主席及成員溝通,亦會與不同界別及團體聯繫,詳情會待我們發出諮詢文件時再向大家交代。

記者:會否就押後遞補機制辭職?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我們提出方案是要為香港解決問題。這方案是合法合憲、亦合情合理的。我們希望可以繼續在二○一一至二○一二年完成有關的立法工作,而我是需要做完這項任務的。所以對我來說,我會繼續按照我們現在已提出的法案為基礎來處理這事。

記者:局長,說到底,今次你是否未能在立法會取得足夠的支持票數,才會讓步、押後和做諮詢?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大家剛才亦已見過建制派的議員。他們強調在兩方面基本上有共識。首先,這三十多位議員都認同我們應當堵塞漏洞;另一方面,他們亦表示對於政府提出的方案──《2011年立法會(修訂)條例草案》──的大原則他們是認同的。不同的黨派中有一些新建議,要就數方面作修訂。這些意見我們都已聽取了,現在就用現有的條例草案作基礎,進行公眾諮詢。我們相信會有機會可以把大家的分歧收窄和把有關的立法工作完成。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1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