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教育局局長就「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動議辯論的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為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今日(六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動議辯論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多謝各位發言的議員。

  我希望在此重申,在中、小學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希望達到六個目的:

(一)配合社會發展  優化課程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社會和國家,個人的品德情操是作為良好公民及國民的關鍵。所以,德育及國民教育,是我們應當重視的課題。

  學習應當以人為本,所以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課程旨在提升個人品德及素質,這宗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自二○○一年起,德育及公民教育已列為課程改革的四個關鍵項目之一,《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亦已於二○○八年增潤其內容,以生活事件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態度。

  自從香港回歸,我們下一代與國家的發展已不可分割。由二○○七至二○一○四個年度的《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亦提及政府會加大力度推動國民教育。在回歸14年後,我們相信現在是合適的時候進一步加強國民教育,提高年青人對國家的認識、認同,以及承擔精神。

  學校向來重視德育及國民教育,並在這兩方面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設立,是配合社會及課程發展,提供一個有系統、富彈性並具備延續性的課程,進一步優化課程,確保學生能獲得均衡和充足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的品德及國民素質,建立個人抱負和理想,對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作出承擔及貢獻。這學科的開設,並非由零開始,而是在現有基礎上優化課程設計及推行策略,從而達致有效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及態度。

(二)重視核心價值及普世價值

  有議員擔心,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與本港奉行的核心價值和普世價值,有所矛盾。我們可以清楚的表明,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課程理念,重視全人素質的培養,學習目標蘊含核心價值及普世價值,包括:「堅毅」、「尊重別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學生能藉討論、反思和體驗以培育價值觀,並擴闊他們的視野及提升批判思維。

  剛才有不少發言的議員擔心,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會出現「洗腦」的情形,其實有幾位議員都已清楚解釋為何這不是「洗腦」。我謹此再次申明,本科課程以培育學生的品德及國民素質為宗旨,並且著重培養多元多角思考,從不同觀點以理解及分析問題,協助學生就相關事件或議題進行思考辨論,作出情理兼備的務實判斷,並建立情懷,思考對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可作出承擔及貢獻。從本科的課程設計,已充分顯示本科課程目標包括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並非以傳授知識為主,更不存在「灌輸思想」。不得不提的是,香港是一個資訊發達自由及多元社會,無論老師還是學生,每天都會從不同渠道接收不同資訊。我們不相信學生會被個別課堂「洗腦」,而老師亦有足夠的專業能力促進學生多角度討論。

  亦有議員擔心,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會對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選用的教學題材,加以限制。大家無須有此憂慮。本科重視培養學生正面思維、價值觀及態度,教師可以自由選取合適的學習內容、材料及方式,例如採納與個人、社會及國家相關的生活事件或時事議題作為學習材料,與學生自由討論,提升思考及判斷能力,照顧學生「情感」及「理性思考」的發展。總之,本科以達致本科的整體課程目標為主要考慮,教師不需迴避任何教學題材或議題。

(三)與各學習領域及學科相輔相成

  有議員擔心,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與中、小學個別學科的內容重疊。現實上,各學習領域及學科已提供相關知識基礎,例如國家的歷史發展、地理、文化藝術等等,可促進學生就相關議題或事件進行討論和反思,並作出價值判斷。此外,相關學習活動,例如:義工服務學習、內地參訪交流,生活化和有趣味的學習活動等等,加深學生對不同生活範疇的認識及反思在不同生活範疇的身份認同,培育正面價值觀及態度,以及理性思維,成為一個負責任、有承擔的家庭成員、公民、國民及世界公民。因此,本科擁有其獨特地位和特色,與其他學科相輔相成,達致整體課程目標,並不能單靠現行某一學科如通識教育科或其他學科可以完全取代。

  也有議員擔心,推行本科,是否意味政府以國民教育,取代公民教育。事實上,在課程諮詢文件已清楚說明,本科不會取代任何一科。正如剛才我在開場發言提及,課程應視作一個整體,各科之間互相扣連和配合。成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能夠進一步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聯繫,使能更有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個人品德及國民素質,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因此,本科課程能配合學校推行的公民教育,加深學生對社會、國家和世界議題的了解,從而建立他們在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五個範疇的身份認同,並願意承擔責任和作出貢獻。

  也有議員提出,教育局應規定中史為初中必修科目,透過學習歷史,特別中國近代史,提高學生對國情的了解。教育局一向十分重視中國歷史教育,回歸前不少開設非主流課程的學校並沒有開設中國歷史科。有見及此,課程發展議會在二○○一年不但規定所有學校的初中必須修習中國歷史及文化,也要求課時約佔總課時的百分之五。現行的初中及高中中國歷史課程,亦已把近現代史列為必修部分,強化國民教育所需現代國情的知識基礎。我們就此已解說很多次,我在這議事堂也談過很多次,希望各位緊記這點。

(四)課程富彈性 靈活的學與教

  也有議員提出,學校現時工作繁重,為何還要再推出一科,加重教師和學生的工作負擔。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德育及公民教育是課程改革的四個關鍵項目之一,一直以來,香港中小學校已運用課時及以不同形式,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例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班主任課、生命教育課、宗教教育課等。本科乃建基於以往基礎,為學生提供有系統並具備延續性的學習經歷,學校可以按校本和生本的需要,善用已有資源及調適課程,提升學與教成效。本局亦會提供各類型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資源網站、生活事件事例、教師專業培訓課程等,致力支援教師推行此科。在教授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時,我們鼓勵教師靈活善用適切的教學策略,例如:價值討論、個案分析、角色扮演、專題研習等,讓師生以開放、理性的態度進行對話與討論。此外,本科課程鼓勵教師採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並可因應學校和學生的需要而作出調適,以促進學習成效。

  本科課程不會只限於讓學生認識事情的一面,例如在國家範疇的學習目標,包括認識國家發展面對的困難、掙扎,以及值得關注及改善之處,包括國家現代化過程中的憂患、成果、挑戰、可以改善之處及未來發展方向的探討等等,藉此幫助學生以多元多角、不同觀點,作出情理兼備及務實的判斷,增進國民身份的認同,為推動社會及國家的發展而努力。

(五)持續專業支援 推動學科發展

  也有議員擔心實施「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教師缺乏支援的問題,我們會就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提供一系列支援措施。培訓方面,我們會持續為各持分者(包括:學校領導、中層管理和前線教師)舉辦各類聚焦及系列式的專業培訓,例如:學校領導、課程管理、學與教、學習評估、學與教資源運用、相關知識增益等,以提高教學團隊的專業能力。

  學與教資源方面,我們會持續發展各種優質的學與教資源,包括教材套,以及多媒體資源(例如:資源網站、教育電視、影音光碟等),亦會提供一系列生活事件教案,以支援教師的課堂教學,促進教學成效。此外,我們亦會繼續提供「德育及公民教育津貼」,協助教師規畫有關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學習活動,提升學與教的成效。

(六)多元化評估 促進學與教成效

  有議員關心將來實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後,如何對學生在有關方面的學習成效進行評估。我們不會為本科設立公開試的評估模式,也不會要求教師就學生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學習成果打分,而是著重為學生提供發展性的回饋,教師需要協助和引導學生明辨是非,並使學生透過培養及實踐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建立積極人生的信念。此外,我們鼓勵教師在學習不同階段進行評估,並採納多元化策略,為學生提供具描述性及方向性的評語,協助學生掌握改善的方向,自我完善。另外,我們亦鼓勵各持分者共同參與,藉不同方式展示出來,彰顯學生於本科的學習成就。同時,教育局會透過各種方法,例如:校訪、學科視學、外評、相關研究等,評鑑本科推行的成效。

總結

  我剛才簡介了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課程宗旨、理念及相關推行建議,我們會繼續廣泛諮詢,從不同渠道收集各方的意見,然後交由課程發展議會轄下德育及國民教育專責委員會詳細討論及跟進,以便修訂本科課程,擬訂更適切的安排及支援措施。正如我於開場發言時指出,一個多月來諮詢收集得來的意見顯示學界及社會普遍支持開辦「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我們會就建議及關注的事項去優化推行本科的細節安排。

  主席,感謝各位發言的議員,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提出寶貴的意見。多謝主席。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34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