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二零一一年第一季船隻、港口貨物及貨櫃統計
********************

  政府統計處今日(六月九日)公布船隻、港口貨物及貨櫃的二零一一年第一季的統計數字。

  二零一一年第一季的港口貨物吞吐量與上年同期相若,為6 270萬公噸。當中,抵港及離港港口貨物均與上年同期相若,分別為3 590 萬公噸及2 680萬公噸。

  二零一一年第一季經季節性調整的港口貨物吞吐量,較上季下跌4%。當中,抵港及離港港口貨物分別下跌5%及2%。經季節性調整的數列可以進行更有意義的短期比較,有助辨析其趨勢上可能出現的變動。

港口貨物

  在港口貨物中,二零一一年第一季的海運貨物較上年同期上升3%,達4 320萬公噸,而河運貨物則下跌6%,為1 950萬公噸。

  在抵港港口貨物中,二零一一年第一季的進口貨物較上年同期下跌2%,為1 830萬公噸,而抵港轉運貨物則上升1%,達1 760萬公噸。至於離港港口貨物中,出口(包括港產品出口和轉口)貨物較上年同期下跌3%,為920萬公噸,而離港轉運貨物則上升2%,達1 760萬公噸。

  以上港口貨物統計摘要列於表一。

  表二及表三分別載列抵港及離港港口貨物的主要裝貨和卸貨國家/地區。

  二零一一年第一季與二零一零年同期比較,抵港港口貨物中,錄得雙位數字升幅的主要裝貨國家/地區有印度尼西亞(升17%)、韓國(升15%)、越南(升15%)和馬來西亞(升12%)。另一方面,美國(跌16%)和新加坡(跌15%)則錄得雙位數字的跌幅。同期比較,在離港港口貨物中,錄得雙位數字升幅的主要卸貨國家/地區有印度尼西亞(升62%)、菲律賓(升16%)、馬來西亞(升15%)和越南(升11%)。另一方面,美國(跌17%)則錄得雙位數字的跌幅。

  表四及表五載列抵港及離港港口貨物的主要貨品分析。

  二零一一年第一季與二零一零年同期比較,抵港港口貨物中,錄得雙位數字跌幅的主要貨品有「石料、沙及礫石;金屬礦砂及金屬廢料;及紙漿及廢紙」(跌11%)。在離港港口貨物中,錄得雙位數字升幅的主要貨品有「主要作食用的動物及其製品」(升54%)。

貨櫃

  在二零一一年第一季,香港的港口處理了550萬標準貨櫃單位的貨櫃,較上年同期上升1%。當中,載貨貨櫃與上年同期相若,為460萬標準貨櫃單位,而空貨櫃則上升5%,達90萬標準貨櫃單位。載貨貨櫃中,抵港及離港貨櫃均與上年同期相若,均為230萬標準貨櫃單位。

  二零一一年第一季經季節性調整的載貨貨櫃吞吐量,較上季下跌2%。當中,抵港載貨貨櫃及離港載貨貨櫃分別下跌4%及1%。

  二零一一年第一季的海運載貨貨櫃與上年同期相若,為330萬標準貨櫃單位,而河運載貨貨櫃則較上年同期下跌1%,為120萬標準貨櫃單位。

  在二零一一年第一季的抵港載貨貨櫃中,進口較上年同期下跌6%,為70萬標準貨櫃單位,而抵港轉運則上升3%,達160萬標準貨櫃單位。至於離港載貨貨櫃中,出口下跌4%,為70萬標準貨櫃單位,而離港轉運則上升2%,達150萬標準貨櫃單位。

  表六載列貨櫃統計摘要。

  港口貨物及載貨貨櫃統計是從船務公司及貨運商向政府統計處提供的貨物艙單中開列的托運貨物中抽取樣本編製而成。

抵港船次

  在二零一一年第一季,抵港遠洋輪船船次與上年同期相若,為8 030船次,其總容量則上升10%,達10 220萬淨註冊噸。同期間,抵港內河船船次亦與上年同期相若,為43 170船次,其總容量則上升2%,達2 600萬淨註冊噸。

  表七載列抵港船次統計摘要。

  船隻統計數字由海事處編製,主要根據船長及受委託的貨運商呈報的一般事項申報表編製,並不包括僅在內河航限內行駛的遊樂船隻及漁船數目。

進一步資料

  有關港口貨物、貨櫃及船隻統計的進一步詳情,刊載於《香港船務統計》季刊中。

  二零一一年一月至三月號的報告將於六月底備妥。政府統計處最近就編製統計刊物的印刷版進行檢討,並決定由今期起將不予提供 《香港船務統計》的印刷版。然而,本刊物仍可於政府統計處的網站免費下載(網址: www.censtatd.gov.hk/products_and_services/products/publications/statistical_report/external_trade/index_tc_cd_B1020008_dt_detail.jsp)。

  查詢有關港口貨物及貨櫃的統計數字,可與政府統計處船隻及貨運統計組聯絡(電話:2582 4889或電子郵遞:shipping@censtatd.gov.hk)。有關船隻統計數字的查詢,讀者可聯絡海事處策劃、發展協調及港口保安部統計組(電話:2852 3661或電子郵遞:st-sec@mardep.gov.hk)。



2011年6月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6時3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