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六題:國際學校學額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余若薇議員的提問及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的答覆:

問題:

  據報,日本大地震後,不少跨國企業高層來港避難;入境處日前表示,由日本來港避難的人數大增,當中不乏攜家眷人士。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當局迄今共接獲及已審批多少宗相關工作簽證申請;是否知悉其中多少宗的申請人有攜家眷來港;鑑於教育局早前曾表示,目前本港國際學校的平均入讀率已達百分之88,當局有否評估上述跨國企業高層人員來港數目大增的情況,會否令已見緊絀的國際學校學額更為緊張;以及當局有否措施紓緩當前國際學校學額緊絀的問題;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教育局曾表示,過去三年,共有37所小學及中學校舍空置,並已把當中14所校舍重新使用或重新分配再作教育用途,另外13所校舍預留再作教育用途,當中包括可預留作日後國際學校發展之用,該37所小學及中學原先的學校名稱、地址及空置年期為何,當中哪14所已獲當局重新使用或重新分配作教育用途,以及哪13所已預留作教育用途;及

(三)鑑於現時上載於教育局網頁的國際學校列表只提供了本港的47所國際學校截至2009-2010年的學額資料,該等國際學校最新的學額數目分別為何(以表列出)?

答覆:

主席:

  特區政府一向支持國際學校體系的蓬勃發展,以滿足在香港居住和因工作或投資而來港的海外家庭對國際學校學額的需求。我現就余若薇議員問題提出的三個部分作出回應:

(一)自日本大地震於今年三月十一日發生後,截至五月十七日,入境事務處共接獲203宗申請,涉及跨國公司的僱員從日本調遷到香港分公司工作,另有37名配偶和48名子女申請以受養人身份隨同來港,所有申請均已獲批准。至於他們的子女的教育需求,我們知悉本港部分國際學校已採取臨時措施,主要透過利用剩餘學額,接收地震後由日本來港的學生。大部分來港的學生屬短暫停留性質,而他們亦已陸續返回日本或轉往其他地方繼續學業。只有小部分學生決定留港繼續學業,所以未有對國際學校學額需求造成重大壓力。

  教育局一直致力透過三方面的措施支援國際學校發展。這些措施包括分配空置校舍和全新土地作國際學校的發展,以及協助現有國際學校在原址擴建。四所獲分配空置校舍作擴充之用的國際學校已相繼投入運作,他們在二○一一/一二學年一共會增加超過500個國際學校學額。

  此外,過去兩年,共有九間國際學校曾向政府申請以租約形式使用空置校舍作臨時校舍。這些申請已全部獲得批准,大部分學校亦已完成翻新工作,並且投入運作。倘若將來有辦學團體提出類似的申請,我們會繼續按照個別情況考慮。

  透過上述措施,我們預計未來數年可增加約五千個國際學校學額。

(二)問題中提及的37所校舍分布在全港十八區。它們的所在地區及學校停辦年份請參閱附表一。

  當中14所已被重新使用/分配作教育用途的校舍,有關詳情載於附表二。此外,有10所校舍由於面積細小及位置偏遠,並不適合作教育用途。教育局已經將該10所載於附表三的校舍交還有關政府部門處理。

  餘下13所校舍已被預留再作教育用途,本局現正跟進有關的安排,以落實重新使用這些校舍的計劃。由於這些計劃仍在處理及審批當中,當局不宜在現階段透露詳情。

(三)根據二○一○年九月進行的學生人數調查結果顯示,47所在港的國際學校的學額數目總計約為36 000,當中約有4 100個剩餘學額,包括小學及中學分別約有1 900和2 200個剩餘學額,分布在港、九及新界各區。有關個別學校的學額數目,請參閱附表四。



2011年5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43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