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十題:特殊教育
**********

  以下為今日(五月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王國興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近年不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家長和關注團體對離島區欠缺特殊學校表示關注和不滿。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現時各類特殊學校的數目及其提供的學額(按校網分項列出);

(二)現時各類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數目;是否知悉當中居於離島區的學生總數(按地區,例如長洲、南丫島、坪洲、東涌、愉景灣及大嶼山列出分項數字);

(三)是否知悉現時有多少名有特殊教育需要並居於離島區的學生跨區就學(按居住地區列出分項數字,以及每個居住地區的學生按就讀學校所在地區列出分項數字);當局有甚麼協助該類學生的措施(尤其是交通費負擔及學生跨區上學的安全方面),以減輕他們的家長的壓力和憂慮;

(四)當局早於2004年提出在東涌興建的一所智障兒童學校至今仍未落成的原因為何、該項目現時的進展及預計的啟用日期;

(五)有否計劃在東涌以外的離島地區興建特殊學校,以應付當地的需求;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六)有否計劃全面檢討關於特殊教育的各項政策,包括融合教育模式、學位分配辦法、學額及學校的分布、資助額及教學設施等,以期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更完善的學習環境及平等的學習機會;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回覆︰

主席︰

(一)、(二)及(三)各類特殊學校的數目、其提供的學額及學生人數見附件一。

  除附件一的四所視障及聽障兒童學校會收取全港各區有有關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之外,就肢體傷殘兒童和智障兒童而言,教育局會根據有關學童的居住地點,安排他們到所屬區域的有關特殊學校就讀。這些學校的分布見附件二。

  在2010/11學年共有約6 700名學童就讀於附件一內各類別的特殊學校,他們當中有95名居住於離島不同地區。其分布及需跨區就學的分項見附件三。

  一般而言,居住於離島的學童會獲安排入讀港島區的特殊學校;他們一般會乘船前往港島中環,再由其就讀的特殊學校安排校車在碼頭接載他們往返學校。居住於東涌的學童則會獲轉介至新界西A區的特殊學校;學校一般亦會為學童提供校車服務。亦有家長選擇自行安排接送學童。被評估為有寄宿需要的視障學童、肢體傷殘學童和中度或嚴重智障學童,教育局會為他們安排學校寄宿服務。如家長有經濟問題難以負擔交通費,他們可向政府相關部門申請津貼,亦有辦學團體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資助。上表所顯示的13名需跨區就學的學童,當中11名學童在其學校接受寄宿服務。

(四)教育局認同有需要在東涌興建特殊學校。我們初步揀選了適合的地點興建該特殊學校,並正積極與各相關部門研究有關用地的可行性並進行各項技術研究。待有關研究完成後,我們會擬訂該特殊學校的細節安排,以便盡快落實有關的建校計劃。

(五)考慮過居住於離島不同地區需入讀各類別的特殊學校的學童人數,以及各地區有關的特殊學校的學額供求情況後,教育局認為現時未有需要於離島其他地區興建特殊學校。

(六)教育局一直不時檢視特殊教育的推行情況,例如:會因應各區域的預計學童人數的變化、學額的供求情況,以及特殊學校的校舍設施等,以規劃興建或/及重置特殊學校,或為特殊學校安排改裝工程以配合需求。此外,教育局一向與特殊學校保持緊密聯繫,每年按需求訂定各特殊學校的班級數目、檢視學生轉介程序等,並會因應需要作出改善。就特殊教育而言,教育局近年先後推行多項改善措施,包括在特殊學校推行新高中學制、提高特殊學校學位教師的比例、在輕度智障兒童學校按班級逐步把每班人數減至15人,以及在特殊學校推行延長學習年期的改善措施等。

  在推行融合教育方面,教育局在2005年成立了「主流學校推行融合教育工作小組」,透過與業界、其他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及家長等定期會面,共同磋商與融合教育發展有關及可行的改善措施。教育局近年推出多項有關融合教育的改善措施,包括為公營中小學提供學習支援津貼、訂定教師專業發展架構、逐步擴展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服務、把經試驗為有成效的措施常規化(包括加強言語治療津貼、發展資源學校及特殊學校暨資源中心等);以及加強為普通學校提供的專業支援(包括制訂評估工具、教材套及增強到校支援服務等)。

  我們會繼續聽取業界的意見,並檢視各項措施的推行情況,以期不斷提升支援的效能。



2011年5月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22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