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聯電影公司的社會寫實代表作《危樓春曉》(1953)中的經典對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吳楚帆在《香港屋簷下》(1964)的金句「食碗面,反碗底」深入民心。中聯是香港歷史上最重要的電影機構之一,他們非常重視作品質素,以藝術良心和關注社會人心為己任,無論製作的影片或中聯本身,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染力。香港電影資料館特別舉辦「中聯:我為人人的影藝精神」展覽,向中聯仝人矢志匡正影壇,樹立社會新風氣的氣魄致敬。
五十年代初的香港從戰後重整,其時粵語片製作粗糙、水平參差。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以團結有心影人,堅守電影作為藝術創作的壁壘,致力拍攝內容充實,製作精良的電影,成為當年影壇和社會的一泓清泉,嚴謹的製作為粵語片帶來革新,更改變了香港電影。
今年正值香港電影資料館成立十周年,資料館特別籌辦「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中聯電影」專題,作「第三十五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之特備節目。「中聯:我為人人的影藝精神」展覽由現在至五月二十九日,在資料館展覽廳舉行,電影院並放映中聯所有作品,及出版專書。
展覽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改編文學•寓教於樂」、「抗戰記憶•人性刻劃」及「戲曲怡情•傳奇樂道」四個主題區域,展出電影中的場景,中聯不同類型的電影選段、劇照及介紹。另展出文物如精美的中聯畫報、戲橋及特刊等。還有吳楚帆、白燕、張瑛、梅綺、黃曼梨、張活游、紅線女、馬師曾、紫羅蓮、容小意等的劇照及介紹。展覽免費入場。
回顧展由現在至五月廿九日放映中聯全部四十四部作品,包括改編自巴金小說的《家》、《春》、《秋》及《人倫》;改編自外國名著及中國古典文學的《孤星血淚》、《春殘夢斷》、《天長地久》、《大雷雨》、《艷屍還魂記》、《水滸傳:智取生辰綱》及《富貴神仙》;家庭倫理片《苦海明燈》、《父與子》、《愛》及其續集、《父母心》、《牆》和《紫薇園的秋天》;社會寫實作品《千萬人家》、《危樓春曉》、《金蘭姊妹》、《兒女債》、《人》、《毒手》和《香港屋簷下》;戲曲片《西廂記》、《寶蓮燈》、續集及第三集;諷刺拜金主義的《血染黃金》、《錢》及《銀紙萬歲》;戰爭片《烽火佳人》、《路》、《海》;類型片及懸疑片《奸情》、《香城兇影》、《借新娘》、《雞鳴狗盜》、《我要活下去》、《毒丈夫》、《吸血婦》、《鬼屋疑雲》和《血紙人》。觀眾反應熱烈,部分場次經已售罄。
出版的新書《我為人人 中聯的時代印記》(附英文光碟),載有多位學者和文化工作者的文章,從歷史、美學、文化等多角度去探討中聯電影作品及其精神。
回顧展亦安排兩場座談會,四月十六日及三十日,下午四時三十分,於資料館電影院舉行「中聯精神」及「中聯的類型片」座談會,分別由資料館研究主任蒲鋒及節目策劃何思穎主持,影評人羅卡、藍天雲、登徒及張偉雄主講。粵語主講,免費入場。此外,多齣電影亦設有映後談,由影評人與觀眾分享觀影心得。
電影節目票價三十元,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設六十歲或以上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信用咭電話購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hk。
節目查詢: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詳情可參閱《第三十五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及訂票手冊和電影資料館出版的第五十七期《展影》或瀏覽網址:www.filmarchive.gov.hk或www.lcsd.gov.hk/fp。
完
2011年4月1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