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食物及壎竻膚蔽矕N「推廣慢食文化」議案的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為食物及壎竻膚蔽攭P一嶽今日(三月十七日)在立法會就梁劉柔芬議員動議辯論「推廣慢食文化」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今日的議題「慢食文化」是一個引子,剛才各位議員提出的建議,可謂百花齊放,除了漁農業政策、食物安全和環境保護之外,還有教育、保育、甚至勞工等各方面政策範疇。我會代表政府作出整體的回應。

  首先是漁農業發展。食物的源頭就是漁農業的產品。香港的發展是由漁港開始,而本地出產的優質漁農產品深受市民歡迎。我十分同意黃容根議員剛才提到,支援本地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政府的基本政策。

  政府一向奉行自由市場的政策原則,社會的資源分配由市場力量決定,但政府一直致力向農民提供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援服務,以協助發展現代化、高生產效率、安全和環保的漁農業生產。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設立了「農地復耕計劃」,協助業主及租耕農友或市民就租地的條件達成協議,於開耕時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援及低息貸款等服務,使廢置的土地得以善用,提高本地農業生產。

  針對優質和安全食品的市場需求,漁護署不斷物色適宜在本地具良好銷售潛力的新品種。在進行試種、試養成功後,會向農民推廣。近年開發的優質品種包括有機草莓、小果番茄、南瓜、紅肉小西瓜及綠肉網紋瓜等。

  在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漁護署一直透過講座、示範、座談會、培訓工作坊和技術刊物,向漁民推介優質養殖品種。漁護署亦提供技術支援,為從業員提供培訓,提升業界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方法。署方近年成功引入寶石魚,並將寶石魚繁殖及育苗的技術轉移至養魚戶。為鼓勵養魚戶參與發展本地魚苗生產,署方於二○○八年在打鼓嶺設立實驗魚苗孵化場,並與內地水產試驗中心合作,研究石斑育苗技術,及向漁民提供培訓。

  上星期我向立法會相關事務委員會匯報了有關落實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網捕魚的政策措施的進展。政府之所以推出這項措施,正是為了使遭受損害的海床及海洋資源得以盡快恢復,為我們的下一代的長遠利益設想。為協助受禁止拖網捕魚措施影響的漁民,政府建議把禁止拖網捕魚措施、自願回購計劃及向受影響拖網漁民發放的特惠津貼一併推出。我希望這項措施會得到立法會的支持。

  消費者對健康及環境日益關注。普遍香港市民亦注重到飲食習慣對個人健康帶來的益處,尤其是多食蔬果的重要性。本地漁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及監管制度具較高透明度,消費者對本地漁農產品的安全自然更有信心。此外,新鮮的本地農產品,味道當然更好,營養價值亦更高。上述現象令本地漁農產品較進口產品更為優勝,並為本地漁農民提供市場空間。政府因而推出了多項措施,協助業界為市民提供優質、安全又新鮮的本地蔬果等副食品。

  漁護署一直積極協助本地農戶建立優質品牌,並推行了「信譽農場」計劃,推動良好耕種方法,提升產品的質素,利便市民辨識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及提高消費者的信心。從「信譽農場」出產的蔬菜都必須通過品質保證測試,確保農藥殘餘符合食物安全標準。計劃推出至今共有251個本地農場登記為「信譽農場」。

  漁業方面,漁護署和魚類統營處為本地優質魚產品建立「優質養魚場」的品牌,以突顯本地魚產品的質素及安全性。參加計劃的養魚場必須實施一套良好水產養殖方法,而養魚出售前必須通過品質保證測試,包括檢驗養魚體內的殘餘藥物及重金屬水平,以確保養魚符合食物安全標準。所有獲計劃認證的魚產品均配有「優質養魚場」品牌的標籤,以便市民識別。自計劃推出至今,共有99個養魚場成功登記為「優質養魚場」(包括33個魚塘及66個魚排),佔本港養魚場面積約19%。

  漁護署亦協助業界推廣本地漁農產品,包括設立假日農墟及推廣大型嘉年華活動等,加深市民對本地漁農產品的認識,推廣本地品牌。為提倡可持續的耕作模式及推廣本地優質漁農產品,漁護署已連續五年舉辦「本地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總入場人次高達70萬,漁農產品銷售額亦屢創新高,成績令人鼓舞。

  我希望藉此機會,糾正坊間對「有機食物」的誤解。海外研究指出,從營養的角度來看,食物經有機方法或普通方法生產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在食物安全方面,有機食物和一般食物亦沒有顯著的分別。兩者的分別主要只在於其生產、加工及處理方法。由於有機耕種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較為正面,所以亦深受香港人歡迎。

  發展有機耕種是漁護署大力推動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漁護署推行的「有機耕作支援計劃」下,全港的有機農場數目在過去五年由71個增長至現時共有155個,每天供應市場的有機農產品也由大約2.5公噸增長至4公噸,估計平均產值增長達兩至三倍。

  漁護署在二○○九年開始探討有機水產養殖,協助業界進行首批有機水產養殖試驗,並於今年初將有關產品推出市場,反應理想。現時有兩個有機水產養殖場獲香港有機資源中心頒發認證。漁護署會鼓勵更多漁民參與有機水產養殖,亦會與業界共同開發更多有機水產和其它水產養殖品種,令業界和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

  漁護署亦一直透過蔬菜統營處向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提供每年約四百多萬元的撥款,推動發展及實施有機生產及加工的認證標準。有機資源中心採用的《有機生產及加工標準》,是參考過食品法典委員會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有機標準,並深入考慮了本地實際情況等因素之後制訂的。獲有機資源中心發出有機認證的本地農場和工場,已由二○○五年的4個增至現時的89個。有關數字的增長充分肯定了本地農戶以至市民大眾對中心的認證工作有信心。

  我們會加強有關有機食物的公眾教育,並留意市場的發展。我知道有機資源中心一直致力透過舉辦教育活動,提高本地農民、消費者及市民大眾對有機作物及產品認證的認識。其中,下星期日該中心將會連續第四年舉辦「全城有機日」,希望有助加深市民對這方面的認識。

  接下來我回應黃容根議員提出有關擴大本港禽畜業的規模的建議。本港現有73個持牌禽畜農場,飼養量可達130萬隻雞及74,000隻豬,而整體農場飼養量一般維持在飼養量上限的七至八成。

  政府在制訂禽畜業政策時,首要的考慮一定是市民大眾的健康,我相信議員也認同這個觀點。本港的禽流感及其他人畜共通疾病風險能降至現時的低水平,是多年來在農場、批發、零售和進口層面實施各項防控措施的成果,實在得來不易。鑑於禽流感及其他人畜共通疾病風險一直存在,政府必須作詳細科學論證,為香港的整體風險作評估。事實上,我們國家在地區規劃上亦已將禽畜農場規劃於較為遠離城市的地方。若我們貿然決定擴大禽畜行業的生產規模,可能會削弱香港對人畜共通病或其他動物疾病的防控能力。政府會繼續與禽畜業界共同合作,保持各項預防動物疾病的工作,及確保禽畜供應維持於穩定的水平。

  主席,內地近日流行講法「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香港這個美食城市來說,食物安全至為重要。食物安全中心自二○○八年起推出「食物安全『誠』諾」,每年鼓勵食物業協會、食物店鋪、零售商及其他食物業界簽署,以食物安全為核心,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目前已有21個食物業協會及2,052間食物業處所簽署。市民除了可透過商戶在店內展示的「食物安全『誠』諾」證書及標貼,得知其承諾人身份;另外還可在中心網頁查看承諾人的名單,選擇合適的店鋪。

  另一方面,營養資料標籤制度已於去年七月一日生效,所有適用的預先包裝食物須附有營養標籤,列出「1+7」(即能量及7種指定標示營養素包括蛋白質、總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及鈉)的含量,而營養聲稱亦須符合特定條件。自有關營養資料標籤制度的法例於二○○八年年中通過以來,食物安全中心一直透過各種宣傳和教育活動,使消費者明白營養資料標籤制度的好處,並運用營養標籤作出有依據的選擇,以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有議員提出基因改造食品的問題。食物安全中心一直致力透過研討會和巡迴展覽等不同渠道,向市民傳達有關基因改造食物的資訊。在基因改造食物標籤方面,食物安全中心在二○○六年發布了《基因改造食物自願標籤指引》,供業界參考,以便他們為消費者提供真確有用的基因改造食物標籤。我們亦會密切留意國際間相關的討論和最新發展,並會繼續有關基因改造食物的教育工作,與業界、消費者關注組織和其他持份者保持溝通。

  除害劑,亦即俗稱為農藥的使用情況,也是議員另一關心的課題。政府一向關注市民從食物中攝取殘餘除害劑可能對健康做成的影響。食物安全中心定期在進口、批發和零售層面抽取食物樣本,包括蔬菜和穀類,檢察殘餘除害劑是否對人體有害。為加強保障公眾健康,提高規管工作的成效,以及促使本地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政府建議制訂新的法例,規管食物中的殘餘除害劑。食物安全中心現正就建議的規管方案與業界舉行技術會議,以收集意見,於今年年中進行公眾諮詢,並計劃在今年年底向立法會提交有關的法例作審議。

  政府在向學童推廣健康飲食方面亦一直不遺餘力。為配合世界壎芠梒揪滿m飲食、身體活動與健康全球策略》,我們鼓勵市民改善飲食習慣。鑑於學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協助學童自小養成及鞏固他們健康飲食習慣尤為重要。壎芵p於二○○六至○七學年與教育局攜手合作,透過研究及評估、教育及支援、營造有利環境,以及宣傳及倡導四大方面,於全港小學全面推行「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在該計劃下,壎芵p編制及定期更新學校午膳及小食的營養指引,作為小學學童每日所需營養的重要參考,並向學校、家長和供應商提供相關培訓,以提升校內午膳和小食的營養質素。二○○九至一○學年,有超過400間小學(包括特殊學校)參與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的主要活動。

  為進一步引導和協助學校建立更健康而持久的校園飲食環境,壎芵p自二○○九至一○學年起推行了「至『營』學校認證計劃」。認證計劃是透過學校制訂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健康飲食政策及措施,加上家長和學校通力合作,切實執行壎芵p發出有關午膳供應和小食部或食物售賣機提供食物的質量要求,從而確保學童置身於「營養友善」的學習和培育環境。截至今年二月底,有關計劃已得到180間小學參與,當中更有18間達到認證水平。

  另外,教育局在制定課程學習宗旨時,亦已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作為其一重點,推動學童以行動達成目的。在學科學習方面,體育、常識等科各有不同配合。以小學常識科為例,「健康與生活學習範疇」正是針對健康飲食的知識、技能和正面價值觀的培育而撰定。另一方面,學校亦透過校本課程、不同的多元切入策略,如德育及公民教育、全方位學習活動等,促進學童全人發展,加入自理、作息有序、有效運動等理念和能力,幫助學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原議案和修正案亦提及推廣休閒旅遊。不少這些活動近年在香港興起,例如發展「有機耕種」、「租地自耕」、「果園採果」或「農場觀光」等業務,吸引學校、企業及本地旅行團參加,使市民更認識食物的來源、生產和品質。

  漁護署今年亦編製了《香港休閒農場指南》,是一本很具特色的書,向學校、區議會、圖書館等免費派發,並於去年五月舉辦「休閒農場研習班」,協助業界優化農場的營運及提供機會讓業界交流心得。此外,漁護署亦會向有意從事休閒農場的人士提供技術協助。

  另一方面,民政事務總署透過「香港自遊樂在18區」網站,提供地區特色及各區景點的資料,而18區民政事務處亦一直支援區議會推行各項推廣區內特色景點(當中包括粉嶺綠田園、元朗的有機農莊等)的措施,從而增加市民對本區的歸屬感和刺激本土經濟。

  就海外旅客而言,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一向推廣結合生態及飲食的旅遊模式,吸引對大自然感興趣的海外旅客,包括以「香港郊野全接觸!」為推廣平台,向旅客宣傳香港的綠色景致,當中亦會介紹途中可品嘗到的地道美食及可供旅客參觀的有機農莊;安排海外傳媒專訪本地主張「慢食文化」的食家,分享「慢食」的心得,宣傳香港多元化的飲食文化;以及積極推動業界推出包括品嚐新界圍村盆菜的旅遊行程。

  漁護署亦一直協助有興趣轉型至休閒漁業發展的漁民,並提供適當培訓。漁護署由二○○二年開始推行計劃,讓養漁戶在保障養魚環境和市民安全的前提下,在其魚排上經營休閒垂釣業務。目前,有10個養魚區共37名持牌人參與計劃。

  原議案亦提出,市民可透過飲食的選擇來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藉此機會,我想講講政府在鼓勵公眾和有關行業減少產生廚餘方面所做的教育和宣傳工作。

  為了減少廚餘和即棄飯盒,環境局聯同教育局於去年二月推出《環保午膳約章》,鼓勵學校使用可再用餐具及器皿,盡量在現場派發飯菜,減少食物浪費,從而推廣綠色生活,加強學生、老師及家長珍惜食物的概念,幫助學生培養出愛護環境的價值觀。現時有接近300間學校簽署了約章。環保基金已預留1億5千萬元資助學校加裝基本設施以推行現場派飯,200多間學校已表示有興趣申請資助。現時有62宗申請獲批准,其中35間學校已完成工程,在二○一○至二○一一學年開始推行現場派飯。

  環保基金亦支持非牟利機構舉辦相關的教育活動,例如「有衣食日」,活動包括如市民及學生於參與食肆或學校要求少飯,可獲一元折扣優惠,以鼓勵市民減少浪費食物。另外,政府現正制定計劃,透過環保基金資助屋苑回收及處理廚餘。

  主席,今天的辯論亦有修正案提到標準工時和僱員的休息/用膳時間安排。政府一直因應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步伐,在僱主及僱員的利益之間取得合理平衡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改善僱員的權益和福利。我們明白長時間工作會對僱員的家庭生活、社交和健康有所影響。因此,勞工處一直積極宣傳推廣良好人事管理和家庭友善僱傭措施。透過持續舉辦不同的宣傳活動,以及利用與18個人力資源經理會及9個行業性三方小組的網絡,勞工處鼓勵企業在制定協助僱員平衡工作與家庭責任的措施時,應與僱員坦誠溝通及合作。

  標準工時是一個複雜的課題。現時,對於香港應否訂立標準工時,僱主、僱員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分歧。由於有關議題會對本港的社會經濟帶來深遠的影響,我們必須謹慎處理。隨茼甈F長官發表本年度《施政報告》,勞工處已就標準工時啟動政策研究。勞工處現正搜集其他地方規管工時方面的資料,及研究如何搜集本港有關工作時數的統計數據。

  休息/用膳時間的長短及是否有薪,並無法例規定。正如其他僱傭條件一樣,休息/用膳時間的安排通常經僱主及僱員互相協商,就個別企業情況及個人需要,協定何種安排最為合適。不同行業的運作各有其特色。舉例來說,有某些僱員可選擇外出進餐,亦有個別行業的僱員需留在工作崗位用膳。因應各種不同的情況,僱主和僱員需就其個別情況進行協商,互相作出配合,就用膳時間達致彼此可以接受的安排。

  此外,《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香港法例第509章)規定僱主須在合理及可行範圍內,確保僱員的工作安全及健康。為了讓僱主明瞭其法律責任,勞工處積極宣傳和推廣為僱員提供適當休息時間的重要性,並透過出版的《休息時段指引》,鼓勵僱主和僱員因應各行各業不同的運作情況,透過協商制訂適當的休息時段安排。該指引是由勞工顧問委員會轄下的「職業安全及健康委員會」經諮詢僱主代表、僱員代表及職安健專業人員後擬定的。勞工處會繼續透過不同途徑廣泛宣傳這份指引。

  主席,香港是一個有700多萬市民的城市,人口相當密集,再加上多年來城市化的發展及經濟快迅增長,我們不能完全依賴本地生產的農作物或魚類以滿足市民需求。普遍市民亦期望市面上有更多元化的食物供應以供選擇,所以香港的食物供應非常依賴內地和外國進口。儘管如此,政府依然會繼續推廣本地漁農業的發展,發揮本地天然資源的優勢。

  我明白,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活動空間往往會受到環境所限。雖然我們常常鼓勵市民多接近大自然,到郊野公園舒展筋骨、呼吸新鮮空氣,但有些市民可能為了生活奔波勞碌,未必能抽出時間。然而,我希望每位市民可以選擇合適的生活方式,養成健康生活和均衡飲食的習慣,多做運動,找尋健康的興趣和嗜好,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保持心理和精神的平衡健康。我當然希望市民能夠遠離煙草及避免酗酒,政府亦會在保障公眾健康的前提下,繼續透過宣傳、教育及推行戒煙服務,鼓勵和協助市民戒煙,以及向公眾教育及宣傳酒精對健康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主席,今日的議題相當廣泛,相信很多議員與本人一樣,雖然很主張「慢食文化」,但本人也未必一定可以做到,一星期當中,我也未必有一天可在家吃飯。有時一個晚上,與很多議員一樣,可能也要趕赴多個場合,這方面我相信也要三思。年輕時,我曾在歐洲工作,體驗到特別是地中海國家等地,下午吃兩小時飯,再睡午覺,然後才工作。當然這些國家現時的經濟有問題,或負債累累,但這個平衡在整體社會方面應該如何作出政策上和各方面的決定,是相當重要的。所以,主席,無論「慢食」與否,香港市民已越來越重視健康飲食和良好生活習慣,亦十分注意環境保護和保育。政府各部門會繼續全力推廣個人及社區健康、食物安全、環保、休閒旅遊和可持續發展的漁農業等方面的工作,使香港成為一個多元化、平衡和安全的城市。

  多謝主席。



2011年3月17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5時1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