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五題:香港中醫藥業發展
**************

  以下為今日(三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何鍾泰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壎竻膚蔽攭P一嶽的答覆:

問題:

  有業界人士指出,近年市民對中醫診治服務的需求殷切。政府也表示要推動中醫中藥業的發展,促使香港成為中醫中藥業走向國際化的平台。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除了將會在南區、九龍城區、油尖旺區及離島區增設公營中醫診所外,有關當局會否考慮進一步增加公營中醫診所的數目,以及將服務擴展到其他地區;

(二)是否知悉現時設有中醫部的本港公立醫院的名稱;有關當局會否在本港設立中醫醫院,為中醫課程提供臨床培訓機會;及

(三)除在二○一○至二○一一年《施政報告》第80段提及與中成藥有關的內容外,政府在推動中醫中藥業的發展上,是否有更具體的計劃?

答覆:

主席:

(一)政府承諾開設共18間公營中醫診所,與非政府機構和本地三間大學的中醫藥學院合作,促進以「循證醫學」為本的中醫藥發展,以及為本地中醫藥學位課程的畢業生提供培訓機會。我們計劃在每區設立一間中醫診所,至今共開設了14間,分別位於中西區、灣仔區、東區、觀塘區、黃大仙區、深水鶧洁B荃灣區、大埔區、西貢區、元朗區、屯門區、葵青區、北區及沙田區。此外,我們亦已在南區及九龍城區落實選址,並計劃在本年內完成及啟用該兩區公營中醫診所,為市民提供服務。至於餘下的油尖旺區及離島區,我們會繼續在區內物色合適的選址,務求落實在18區開設公營中醫診所的計劃。

(二)我們希望透過加強中、西醫的溝通,綜合兩個醫療體系對特定病種的治療優勢,並以循證中醫學為基礎,於公營醫療系統開展中西醫結合項目。雖然本港公營醫院目前並沒有設有中醫部,但已有20多間公營醫院提供三種模式中西醫結合服務,涵蓋痛症、中風/神經系統疾病康復治療、癌症、紓緩治療,糖尿病、情緒病及婦科、骨傷科、耳鼻喉科疾病等。試行模式包括「中西醫相互轉介服務」、「協訂醫療方案服務」及「個案管理服務」。此外,廣華醫院亦研究在重建計劃中建立中醫大樓,提供更具規模的中西醫結合服務。

  在臨床培訓方面,目前三所本地大學,即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均設有中醫診所,為學生提供培訓。三所大學亦會安排學生到內地汲取相關經驗。另外,醫院管理局除為畢業生安排三年培訓外,轄下的中醫教研中心及醫院亦為學生及畢業生提供臨床見習或實習,增加臨床培訓機會。

  政府現時暫無計劃設立公營中醫院。至於有興趣設立私營中醫院的團體,政府歡迎他們向政府提出詳細建議以供考慮。

(三)為保障公眾健康和消費者權益,確保中醫藥行業的專業水平,以推動香港中醫藥業發展,政府在一九九九年訂定《中醫藥條例》並獲得立法會通過。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隨即成立,以實施條例各項規管條文,並以「循證醫學」概念發展中醫藥業,幫助香港中醫藥業邁向國際化。除了二○一○至二○一一年施政報告所提及的內容外,政府會繼續透過落實法例條文、制訂中醫藥標準和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措施,為中醫藥業的發展營造一個有利的環境。

  落實法例條文對增加市民對中醫藥的信心,促進中醫藥在香港的發展尤為重要。其中,有賴業界的普遍支持及配合,有關中成藥必須註冊的法例條文已於二○一○年十二月三日實施。另外,中成藥必須附有符合訂明規定的標籤及說明書亦會於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起實施。屆時,整個中醫藥規管法例將會更全面及鞏固,進一步保障公眾健康和消費者權益。

  而在制訂中醫藥標準方面,訂立中藥材安全及品質參考標準有助改進中成藥的原料,加強公眾對中藥的信心;同時亦可深化中藥研究的基礎,與國際規定的要求接軌,從而促進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並促進中藥材的貿易。壎芵p在二○○二年開展了「香港中藥材標準」(簡稱「港標」)的研究計劃,目的是為一些常用中藥材制訂安全性及品質方面的標準。「港標」的科研工作得到了本地六間大學支持,首階段的60種中藥材標準已經公布,而整個計劃將涵蓋約200種中藥材,預計於二○一二年完成。「港標」並設有國際專家委員會,其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得到認同和接受,使香港成為中醫藥走向國際化的平台。

  除此以外,政府亦積極為世界壎芠梒插]世嚏^就有關傳統醫藥的發展提供專業支援,包括傳統醫藥國際分類及制定未來十年傳統醫藥策略。此外,壎芵p將於今年三月再與世嬤騜鴠t一次傳統醫藥國際分類會議。透過世嚏A政府進一步強化了國際網絡,與其他地區建立中醫藥事故通報機制,深化了信息交流及草藥規管合作。



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16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