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急切質詢二題:日本核電廠輻射洩漏的應對措施
************************

  以下為今日(三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甘乃威議員根據《議事規則》第24(4)條提出的質詢和保安局局長李少光的答覆:

問題:

  鑑於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洩漏事故的嚴重性及緊急性,而且中央政府亦已開始在日本部分地方撤僑,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就福島核電廠各反應堆的狀態,以及各種放射性物質及輻射洩漏情況等資料,有否向日本政府作出查詢;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有否評估本港受輻射洩漏事故影響的機會率和程度;若有,詳情為何;現時有何應對措施,以處理本港受輻射洩漏事故影響的情況;有否評估大亞灣核電站發生同類型危機的風險及機會率;若有,詳情及相關的應對措施為何;及

(三)有否評估本港是否擁有足夠人手、裝備、藥物及相關物資應付本港受輻射洩漏影響的事故,以及有否進行相關演習;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會否為近日從日本回港的人士安排身體檢查;若會,詳情及時間表為何;若否,原因為何;以及有何計劃協助滯留日本的港人回港?

答覆:

主席:

  就問題的三個部分,我的總體回覆如下: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

  日本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成員國,有責任按規定向這個國際機構對任何核事故或意外作出通報。我們理解,自日本宮城縣外海於三月十一日發生大地震後,日本政府一直就核電站事故向國際原子能機構作出通報,並透過公開渠道向國際社會發布事態發展的最新消息。

  根據日本政府發布的消息,主要受地震影響的是福島第一核電站。該核電站共有六個機組。在過去數天,一至四號機組的冷卻系統先後失靈。核電廠方面已採取各種方法向核反應堆注水降溫。根據多方面的資料及本地核能專家的評估,雖然有關機組相繼傳出爆炸或火警事件,至現時的評估,沒有證據顯示反應堆外殼受到嚴重破壞,因此亦沒有證據顯示有大量放射性物質從堆芯外洩而引起的輻射洩漏。日本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定這次事故屬第四級,核事故最高是有七級,這次是第四級,即具有局部後果但無明顯站外風險的事故。日本方面已採取措施,疏散核電站2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以及要求20至3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留在室內地方,這是符合國際標準的做法。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每日兩次在全國各地公布測得的放射性濃度數據,而我們亦同步24小時不斷監察事態發展。

  連日來多位專家已向市民解釋事故。天文台表示,過去數天以及未來數天,到達香港的氣團主要是由中國大陸和香港附近的地方吹來,而非由日本吹來。因此香港基本上不會受到日本的輻射影響。昨日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梁廣灝亦以工程學剖釋,事實上每五公里的稀釋率大概為三萬分之一。因此,離開核電站20公里範圍外,例如距離福島縣250公里的東京,受輻射影響公眾健康的程度是相當低。

協助在日港人
------

  在地震發生後,特區政府已啟動24小時運作的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密切監察事態發展。現已派出共十名入境處職員,連同香港駐東京貿易辦事處人員,分別在東京的成田及羽田機場成立臨時櫃位,在當地為求助的港人提供一切可行協助。

  我們亦一直與航空公司保持緊密的聯絡。目前日本各地(包括東京)返港的航班維持正常。另一方面,航空公司亦答應會在有需要時增加從東京返港的航機,接載希望返港的香港居民。我亦在此呼籲,身在東京的香港旅客要保持冷靜,留意當地政府的發布;所有欲早日回港的市民,可與航空公司或與我們的「1868」求助熱線聯絡。我們已得到本地航空公司合作,會提供足夠航班和機位給有需要的旅客。

  正如剛才提到,日本政府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定為國際核事件分級表第四級事故,即「無明顯站外風險的事故」。根據國際專家意見,核電站發生洩漏輻射事故後,疏散或其他特別措施只需針對核電站20公里範圍內的地方。按日本政府的公布,當局自三月十二日起已封閉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20公里範圍,一般旅客不可以進入。故此,其他地區的旅客,例如遠在250公里以外的東京或更遠的大阪,這些香港旅客的旅遊熱點,直接受輻射污染的風險不會很高。因此,按目前情況,無須對從日本來港的旅客進行強制檢測,香港市民更無須過份擔憂。

  不過,我們考慮到由日本回港的市民或會有所顧慮,所以我們已與機場管理局安排在機場設立櫃位,讓擔心自身健康受輻射影響的旅客可以得到幫助。

香港情況
----

  在香港方面,天文台在香港境內共設有十個輻射監測站,24小時不停運作,每分鐘均會將資料傳送至天文台總部;天文台亦有收集空氣塵埃樣本,檢測當中有沒有放射性元素。自大地震發生後,天文台一直密切留意日本福島核電站的事故,並已啟動監測評估中心,監測香港境內的輻射水平。天文台亦將檢測次數,由每數天一次加密至每天一次。直至現時,天文台的監測結果顯示香港的輻射水平正常。

  此外,我們理解國家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已經要求全國其他省級環保部門同時加強監測。我們得知,遼寧、江蘇、浙江、上海、福州和廣東等沿岸地區已啟動了監測系統,其中上海啟用全球最先進的超大流量氣溶膠採樣儀,每小時採樣一千立方米,能在最短時間內採集到樣本,測出大氣中是否含有異常的放射性物質。各地監測結果表明我國境內未發現任何放射性異常的情況。香港比我剛才提到的內地沿岸地區更遠離日本,因此,我們對香港不會受到日本的輻射影響的評估與內地的監測結果吻合。

  天文台會與內地的氣象部門繼續緊密聯繫,氣象部門如發現內地的輻射水平出現不尋常的情況,會立即知會天文台,跟進情況。如有需要,天文台會進一步加強監測,派遣流動測量隊測量香港的輻射水平和境內的輻射煙羽。

大亞灣核電站應變計劃
----------

  大亞灣核電站所在地歷史上沒有發生過六級以上地震。事實上,香港及大亞灣地區的斷層並不活躍,沒有形成強烈地震的適當地質條件,因此發生強烈地震而造成嚴重破壞的機會甚微。大亞灣核電站採用「壓水式」設計,並非福島核電站採用的「沸水式」設計。反應堆外共設有三層特別屏障,防止放射性物質從堆芯外洩,並有多重保護機制,即使其中一個保護系統發生故障,仍有多種後備方案自動啟動,確保符合各項安全指標。有關設計在世界各地皆享有優良的安全記錄。

  特區政府在大亞灣核電站投產前已制訂「大亞灣應變計劃」,訂明各有關部門在發生核電站事故時所擔當的角色、需要進行的工作及所需的防護設備等,盡量減低事故對香港市民的安全和健康的影響。有關應變計劃已上載至保安局網頁,市民可到網頁查看應變計劃的細節安排。應變計劃詳細列明各部門在處理輻射洩漏事故時擔當的不同任務。各部門備有符合其運作需要的保護裝備及適當藥物(例如碘片),在有需要時供前線人員及有需要的市民使用。當局一直有定期檢查及更新各種保護和探測裝備,亦不時進行處理輻射洩漏事故的演習,以確保各部門人員在事故發生時能有效率地處理有關事件。就今次日本發生核事故,特區政府已即時檢視和確認所有相關單位已備有足夠的人手、裝備和配套措施在香港處理核事故。



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2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