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食物及壎竻膚蔽矕N「改革醫院管理局」議案的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為食物及壎竻膚蔽攭P一嶽昨日(三月九日)在立法會就梁家騮議員動議辯論「改革醫院管理局」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首先,我要感謝梁家騮議員和多位議員在剛才的討論中就醫管局的管理架構和服務提出多項寶貴建議和意見。

  很多人也重談醫管局之前的問題。我一把年紀,在公共醫療服務已有四十年,在當年醫管局未成立前,亦是前線醫生,也曾在幾間醫院工作。就這樣數一下,我由伊利沙伯醫院做到瑪嘉烈醫院,在那堥繹楔擰廒s華醫院、明愛醫院、仁濟醫院和聯合醫院(的工作),有一段時間,我一個人要到三間醫院工作。而我當時實在也曾掙扎過,究竟是否繼續留在公營系統,因為很多同學與同事也很快取得專科資格,出來私營市場。而令我願意繼續留下來,及接荌捋P醫管局的管理層(的原因),正正是想作這制度上的改革,不僅醫治一個病人,還希望醫治一個制度,在這方面,我亦希望能將香港的醫療制度帶到像當時我們認為較為好的一些外國醫療制度。但環觀現時世界這麼多個所謂醫療制度,實在每個也有問題。

  剛才談到資源問題,香港的醫療資源不算多,以人均總值來說,我們僅是譬如美國的三分之一,或很多歐盟國家的三分之二左右。即我們在資源方面,若以他們為一個標準,是有增加的空間。但同樣,我們現時的專業水平和特別是在醫學或健康的指標上,我們與他們可說是不遑多讓,所以在這方面,我們要特別小心,我們下一步進行任何改革的話,第一方面,一定要保持我們的專業質素與專業人才,同時,亦不能浪費,這亦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環觀很多國家,現時浪費了很多年作很多改革,但還是很難改得到。所謂浪費,是做了一些不應做的事,或一些重複的服務,或一些中間人太多的服務,這些我也認為會令整個醫療制度有一定的浪費,及在效率方面有很大影響。

  隨茪H口老化,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無論在質和量方面)日漸提高,我們必須確保整體的醫療系統能夠與時並進,切合社會的需要。所以今日雖然大家討論醫管局,但我要強調在進一步提升醫管局的醫療服務的同時,我們必須要推動醫療系統其他環節的發展,包括公私營市場的分工和合作、公共壎籵嬝@,及醫療人手培訓問題。

  政府一直致力推動醫療改革。特別在去年十月,我們推出的醫療改革第二階段諮詢文件,得到正面的回應。市民普遍對加強規管私營醫療保險和私營醫療的質素和價格表示支持。我們會總結收集得到的意見,推行下一步工作。此外,我們亦已推出多項措施,推動公私營合作,例如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資助白內障病人到私營界別進行手術等,目的是測試私營市場的承受力和公信力。這些措施有助促進發展一個健康的私營醫療市場。

  我們亦一直調整提供醫療服務的模式,加強在上游和疾病預防方面的工作,我們正在監測整個社會的流感情況、加強疫苗注射與防範,並加強對非傳染病的控制,包括處理一些小朋友或學生肥胖的問題。最重要亦要一提的是,我們對控制煙草、對健康方面亦有一定策略。而例如在長者服務方面,我們亦會加強上游的照顧,特別是在院舍長者方面,目的是及早提供適切的服務,減少這些個案往往要轉介到醫管局的情況。

  醫護人員的培訓和規劃亦是要小心處理的課題。我們固然要有足夠的醫護人員,應付社會的需要。但我們亦不想見到醫護人員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即政府若將來不能負擔的話,我們不希望要重覆在二○○二/○三年度,因為政府當時的財政情況,而迫於推行的減薪和自願離職安排,令到一些問題積聚,而未能即時妥善解決。推動全面的醫療改革,促進公私營合作和流動性,以及保持醫療資源在一個可持續的水平之下,以控制成本及服務質素,至為重要。

  醫療系統的確是一環緊扣一環。我希望大家藉今日的討論,更了解這個比較複雜的社會問題,與醫療業界和市民繼續支持我們在推動公私營系統的改革。就議員方面,我亦回應幾點大家特別關注的問題。

  首先談談醫護人員的培訓及人手。專業醫護人員是醫管局與醫療服務的重要資產。近年,醫管局積極增聘醫護人員,以配合醫療服務需求的增長。醫管局計劃於二○一一至一二年度聘請約330名醫生、1,720名護士及590名專職醫療人員。大家要留意,基本上所有醫生、護士的畢業生,可能均被醫管局全數聘請,但我們亦留意到,其他市場包括社福市場,亦需要這方面的人才,所以我們也要特別留意如何在分配方面作出幫助。除增聘人手外,醫管局亦一直致力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晉升機會和薪酬待遇,藉以吸引和挽留人才。隨蚋憟矷B護士和部分專職醫療職系自二○○七年起陸續實施新的專業發展架構,醫管局近年推出一系列的培訓項目,以配合醫護人員在新架構下的發展和晉升。醫管局亦於二○○九至一○年成立海外進修獎學金計劃,資助醫護人員往海外作短期進修或實習,並將於二○一一至一二年度運用新增撥款繼續推行多項培訓計劃。我現在會簡述各職系推行的改善措施。

  在醫生方面,截至二○一○年七月底,醫管局的醫生比對三年前(即二○○七年七月底)的淨增長為361名,增長率為7.5%。醫管局於二○○七年十月起在醫生職系推行新的專業發展架構,措施包括引入新的「九年培訓合約」,以配合專科培訓的需要,確保受訓醫生有充足時間完成專科訓練;以及增加駐院醫生及副顧問醫生的起薪點。醫管局近年除填補所有醫生空缺外,亦額外增設副顧問醫生及顧問醫生的職位,以配合實際需要和改善醫生的晉升機會。截至二○一一年一月底,副顧問醫生及顧問醫生的人數比對三年前(即二○○八年一月底)的淨增長為299人。這亦解釋了剛才有議員問為何我們的成本增高了。

  在醫生的專業培訓方面,近年加強了家庭醫學醫生的培訓,提升他們治療各種慢性疾病的知識和技術,並向個別高風險臨床服務範疇的醫生提供微創手術模擬技能培訓。因應個別專科的培訓需要,醫管局將於二○一一至一二年度於特定部門開設額外駐院醫生職位,亦會給予個別部門撥款,以便有關部門在醫生參加海外進修獎學金計劃期間,能作出相應的人手調配或安排,如聘請短期合約醫生、兼職醫生、發放特別津貼等。

  我們十分關注醫生的工作環境和作息平衡。自醫管局於二○○六年底展開醫生工作改革後,醫生的工作情況有明顯的改善,他們每周平均工作超過65小時的比例由二○○六年十二月的18%下降至二○○九年十二月底的4.8%。而在醫院連續當值超過24小時的醫生數目,亦由二○○六年平均每日的340人下降至二○○九年的221人。醫管局會繼續採取各可行措施理順醫生的工時。另一方面,醫管局亦須為見習醫生與受訓醫生提供足夠的培訓機會,迎合各個專科學院訂出的培訓條件,讓他們透過實際臨床工作累積足夠的經驗,以完成專科訓練,並從而保持其專業水平。

  在護士方面,截至二○一○年七月底,醫管局的護士人手比對三年前(即二○○七年七月底)的淨增長為408名,增長率為2.1%。醫管局於二○○八年六月起分階段推行新的護士專業發展架構,為護士在以往護理管理晉升架構的基礎上,提供臨床方面的晉升階梯。同時,醫管局近年推行措施改善護士的僱用條件,包括提高護士的起薪點、延長註冊護士的合約期至六年,以及向合資格的全職合約註冊護士提供轉為常額聘用的聘用條款等。為加強挽留護士人手,醫管局積極改善護士的工作安排,包括減少護士處理的非護理工作;改善護士的常用設備,以減輕其工作量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增加招聘的靈活性和增聘兼職護士等。

  在培訓方面,醫管局一直致力加強護士培訓,每年資助約350名護士參加登記護士銜接課程或註冊護士進修學位/碩士課程,並於二○○九至一○年度起,每年為800至1,000名新聘護士畢業生提供病人評估及處理緊急病情的模擬技能培訓,以鞏固他們的臨床技巧。為培訓更多護士,醫管局將於二○一一至一二年度繼續開辦各項護理課程,包括三年制註冊護士高級文憑課程和兩年制登記護士訓練課程;亦會安排普通科註冊護士修讀為期18個月的助產士課程和精神科護士課程。

  在專職醫療職系方面,截至二○一○年七月底,醫管局的專職醫療人員比對三年前(即二○○七年七月底)的淨增長為508名,增長率為10%。醫管局於二○○八至○九年度為放射診斷技師、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三個職系內率先推行新的專業發展模式,並於個別職系開設顧問治療師/診斷師等高級職位。此外,為配合專職醫療職系發展,醫管局於二○○七年成立「專職醫療深造學院」,為專職醫療人員作出有系統和長遠的培訓規劃,其中包括為13個專職醫療職系的新入職員工提供為期三年的在職培訓課程。

  此外,醫管局採取多項措施改善專職醫療人員的工作安排,包括增聘支援服務助理及發展電子醫療費用減免系統,以協助醫務社工處理有關申請工作。另外,醫管局於三個有招聘困難的職系(包括放射診斷技師、放射治療師及足病診療師)採用新聘用條件吸引海外人員應徵,並同時加強本地與海外的招聘工作。

  至於有議員提到「支援服務助理」(簡稱GSA)及「技術服務助理」(簡稱TSA)職系,我們理解這兩個職系已推行近十年時間,期間醫院的運作需要也有所轉變,因此醫管局較早前已委託人力資源顧問公司進行檢討,範圍包括職級結構、薪酬、福利等整體薪酬待遇及各項聘用條件等,以確保兩個職系的薪酬待遇與市場相若並同時具競爭力。這項檢討於二○一○年展開,現正如期接近完成階段。顧問公司正總結檢討結果,並會把建議及報告提交予醫管局管理層及醫管局大會考慮。

  有議員提議醫院內設立人力編制和指標。現時,醫管局各聯網內所提供的服務種類和模式會因應社區人囗狀況及服務需求而有所不同。各醫院或部門可因應實際運作需要和服務需求,靈活地調配和調整人手。大家明白到,醫管局的醫院每日要照顧多少病人,有時並不受他們控制,多少人進入急症室、有任何突發的情況,這些並非完全可以預料得到;今日有沒有病人惡化、有多少人惡化,需要多少人突發出動照顧病人,是需要彈性處理的。所以儘管醫管局並沒有劃一的人手編制和指標,但各聯網在規劃新服務時,均會考慮新工作計劃對各醫護專業所引致的人手需求,並因應各專業的人手供應情況作出適當安排。

  在此亦值得回應,很多議員提到醫管局高層方面的薪酬,或者有些人談到「肥上瘦下」這個問題。醫管局六萬多名員工中,現時年薪超過200萬元的員工只佔0.8%,即約480人。而在這480人中,有九成為提供臨床服務的醫護人員,即顧問醫生的數字,他們實在是前線的醫生,並非管理人員,當然他們有領導與管理的責任,但亦是前線醫生,要直接照顧很多病人。在二○一○至一一年度,年薪超過200萬元的管理層人員數目佔醫管局所有員工數目約0.08%,即一萬分之八,這個數字是相當小的,大家也知道,醫管局並非只是一間機構,有41間醫院與多項服務。正如我在開場發言中提及,醫管局大會由各界人士組成,運作具透明度。而醫管局的高級管理層,包括總監、聯網總監及醫院行政總監的聘任及薪酬均經由醫管局大會及轄下的人力資源委員會討論及審批,他們全部不是醫管局的員工。亦要一提,自從醫管局成立後,一共有四位總裁,一個比一個低薪,今時今日梁蠸斳憟秅w較上一任低薪,而上一任又較再上一任低薪,最高薪是當年楊(永強)局長任醫管局總裁時。所以大家要明白,若比較很多國際上其他類似的機構,包括醫療集團或一些專業機構,醫管局管理層的薪酬一點也不高。

  議員提到聯網的管理架構,我同意現時採用的聯網制度在二○○一年起推行,值得檢討,目的是加強運作效率及精簡管理架構。在這統一的管理架構下,現時每個聯網內各醫院有清晰的定位,透過醫院之間互相配合及支援,聯網可以理順區內的醫院服務,避免服務重疊。大家明白醫院有大有小,未必每間也能獨立運作,一定要與其他醫院配合才行。聯網亦可因應屬下醫院的服務需求改變和使用情況,靈活調配資源,提升運用資源的效率。醫管局聯網管理架構至今運作良好,但剛才議員提到關於有沒有任何聯網,特別是在處理一些問題上配合不足,我們認為值得研究。而每個聯網實在是就很多過去歷史上那些大醫院的分布作決定,所以我們認為這方面也值得研究,是否有需要作任何調校。

  再談談大家關心的醫管局資源分配機制。我要強調,剛才潘佩璆議員提到所謂歷史上的分配,你說誰惡便有多些錢,可能在醫管局之前的確有些這樣的問題,因為當時有政府醫院與非政府醫院之分。成立醫管局後,當然我們要提升當時資助醫院方面的水平,並向他們增加了很多資源。但我們亦留意到,很多病人慣看一間醫院,都希望繼續在那間醫院(診治),故一些歷史較悠久的醫院會有較多病人,而跨區或跨聯網接受服務的人亦較多,這亦解釋了為何在香港西和九龍中有較多病人跨區接受治療。同時,在發展醫療過程中,亦有一些特別的服務在幾間醫院發展,令他們需要的資源增加,這包括在瑪麗醫院進行一個譬如器官移植、肝移植的手術,可能要接近大約八十至一百萬元,一個骨髓移植的病人在瑪麗醫院進行(手術),可能要超過一百萬元經費;有幾間大醫院亦因為有心胸外科的需要而增加;伊利沙伯醫院亦要特別處理一些愛滋病人等,這些也特別需要額外資源。亦有部分大醫院處理較多癌症病人或腦外科病人等,令他們有需要多些資源。但在這些第三、第四層,即tertiary, quaternary services 下,我們也應該有一個較公平的資源分配機制。醫管局亦相應自二○○九至一○財政年度起,採用新的「績效撥款」制度,以更公平和透明的方式分配資源。這機制將資源和工作量掛鉤,透過為各種服務訂立統一的成本需要,根據個別醫院診治病人的數目及有關病例的複雜性,評估醫院的工作量和分配資源。這制度有助鼓勵醫院提升運用資源和提供服務的效率。

  剛才議員亦提過,會否有些中層或高層的醫生,譬如在這個程序下,做一些「篤數」的工作,我相信醫生身為專業人士,這方面他們的操守很重要,若他真有這樣的問題,我相信可以很快發現,但若這是一個廣泛的做法,我相信醫管局一定要注視。

  議員亦有提到各種服務的輪候時間。醫管局已採取不同措施改善專科服務及縮短輪候時間,當中包括加強家庭醫學專科服務,即鼓勵私家醫生與一些前線的基層醫療服務單位,做好家庭醫生的責任,為專科門診診所擔當守門人的角色,跟進獲分流為例行個案的病人,令嚴重的病人可以盡快獲診治;這措施亦包括把穩定的病人轉介往基層醫護跟進。為了改善轉介的安排及效率,醫管局已成立工作小組檢視內部轉介安排,並向臨床醫生發布指引,以及根據臨床需要增加一些專科藥物,令家庭醫學專科診所可以處理這些病人,以減少不必要的專科服務轉介。

  對於個別專科服務,例如白內障手術、更換關節,以及磁力共振掃描及電腦斷層掃描診斷服務,醫管局將會利用政府的新增撥款,在二○一一至一二年度加強服務。

  亦有議員提到增加資訊科技來幫助我們的同事,我要提出,醫管局在過去二十年,在電子記錄方面做了相當多的工夫,可以說,現時在全世界而言,也有些領導地位。我們會繼續加強這方面,令前線工作人員好好利用這個制度,幫助他們的工作。

  剛才亦提過有關視光師、脊醫等的問題。醫管局的視光師現時負責為病人檢查視覺毛病、提供視覺訓練及驗配眼鏡等工作。由視光師直接轉介個案進行治療涉及臨床規範、質素及風險等複雜問題,需作詳細考慮,雖然業界亦未達共識,但我覺得我們要盡量利用其專才。在香港來說,視光師是接受了四年培訓的專業人士,一定會掌握到很多醫療健康的常識,特別在眼方面,我相信可能較一些普通科的醫生更好,這方面值得栽培他們。至於脊醫由於屬另類療法,在醫管局討論後,暫時沒有計劃增設這服務,但我覺得在適當時間亦要繼續增加他們與西醫方面的溝通。

  在議員的建議中,有提及希望醫管局能公布某些服務的排期資訊作參考用途。現時部分醫院已有類似安排。醫管局會研究為市民提供更多的相關資料。而於在專科服務安排跨區治療方面,我們認為首要考慮是照顧病人的需要和意願,故醫管局會視乎個別病人的情況考慮安排跨區轉介服務。我們更需要增強專科與一些基層治療方面的聯繫,令轉介方面更靈活。

  談到基層醫療,食物及壎竻膜w根據基層醫療工作小組的建議,制訂香港整體基層醫療發展策略,有關文件(《基層醫療發展策略文件》)已於二○一○年十二月在網上發表。具體跟進方面,我們已於今年一月初在網上發表有關糖尿病和高血壓在基層醫療的護理的參考概覽,為不同界別的醫護專業人員提供通用參考,協助他們在社區內繼續提供持續、全面和以實證為本的治理。下一階段,我們會為長者和兒童制訂概念模式及參考概覽。我們亦已於二○一○年十二月開始邀請西醫及牙醫加入《基層醫療指南》,並會在今年三月向市民推出西醫及牙醫分支指南的第一版,讓市民可選擇適合自己的家庭醫生和牙醫。此外,我們會繼續與公營和私營醫療界別、非政府機構及大學的醫護專業人員和服務提供者共同探討不同社區健康中心的類型和模式。位於天水圍北的首個特建社區健康中心將於二○一二年上半年成立,為該區居民提供更全面、協調和以人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

  醫管局亦配合政府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的方向,自二○○九年推出一系列在基層醫療層面加強慢性疾病治療的試驗計劃,當中包括跨專科的健康風險評估及跟進護理計劃、跨專業護理診所、病人自強計劃、天水圍基層醫療合作計劃,以及公私營慢性疾病共同護理計劃。這些計劃透過市民提供持續而全面的護理服務,發揮把關作用,以期減少對住院及專科服務的壓力。當局和醫管局會詳細評估上述計劃安排和成效,及繼續研究各項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的措施。

  接荍皕Q談大家相當關注的藥物名冊及撒瑪利亞基金。醫管局藥物名冊於二○○五年實施以來,一直以實證為本的方針和特定的評審準則,專業和客觀地檢討新藥物和藥物名冊上已收納的藥物。在檢討過程中,有關委員會及專家小組依循有關療效、安全性及成本效益的原則,考慮各個相關因素,當中包括議員剛才提到的病人生活質素。

  有議員建議把「僅經初步醫療驗證的藥物」納入安全網,我必須強調,醫管局與專業醫生有責任為病人提供經驗證為安全和有效的藥物,同時亦需確保公帑能以最公平和有效的方式運用,盡量為更多的病人提供服務,以符合廣大市民的利益。將「僅經初步醫療驗證的藥物」納入安全網所資助的藥物,有一定安全風險,亦不符合上述原則。

  為加強透明度,醫管局在二○○九年就藥物名冊設立正式諮詢機制,每年就藥物名冊和撒瑪利亞基金與病人團體舉行諮詢會。事實上,近年醫管局因應病人團體的意見和建議,對藥物名冊和撒瑪利亞基金的資助範圍作出多項修訂,以惠及更多病人。為進一步加強與持分者的溝通,醫管局現正考慮於日後公布相關委員會的運作資訊,包括公布每季討論藥物的種類和結果。然而,為免對委員會的成員做成不必要的政治壓力,並確保其評估的獨立性,局方不會公開委員會的成員名單和討論細節。

  設立撒瑪利亞基金的目的是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他們在治療過程中需自費購買醫療項目的開支。社工會透過一套具透明度的審查制度,考慮資助申請。在現行機制下,獲基金資助的病人需要分擔的藥物費用不會超過病人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的30%,這已是減除病人一些必須開支後的計算,這是希望讓病人縱使需要購買較昂貴的藥物,亦大致可維持其生活質素水平。醫管局近年已推行多項措施讓基金惠及更多病人,包括於二○○八年放寬評審基金申請人的經濟評估準則(包括重新釐定可動用收入及可扣減項目的計算方法),令更多病人符合資格申請資助。我們認為現時的審查標準仍屬恰當。醫管局會繼續透過既定機制定期檢討基金的資助範圍和申請資格。

  主席,醫管局作為本港主要的公營醫療服務機構,在過去20年不斷致力提升服務水平,亦成功處理各項危機和挑戰,成績有目共睹。事實上,醫管局的專業表現和高效率的服務備受各界稱許,外地很多公營醫療系統亦不時借鏡醫管局的經驗以進行改革,這包括醫管局藥物名冊。醫管局的成功,全賴醫管局全體員工憑荓M業精神,緊守崗位,盡心盡力服務市民。醫管局一直十分重視員工的工作環境和專業發展,近年推出多項措施,也是為了改善醫生、護士及其他人員的薪酬條件和晉升架構,以提升員工士氣及盡量挽留人才。

  為配合醫療服務需求的增長,政府近年不斷增加醫管局的資源,在二○一○至一一年度經常性撥款已達334億,而在二○一一至一二年度更建議增至361億。醫管局會繼續與時並進,不斷透過革新服務及檢討管理架構,增加運作透明度和問責性,為巿民提供質素和效率兼備的服務。

  多謝主席。



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0時33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