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十四題:本港物流業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今日(二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林健鋒議員的提問所作的書面答覆:

問題:

  近年政府致力推動本港的物流業逐步轉向高價值貨物及服務發展,並與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區合力打造該區成為世界級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基地。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現時中港兩地就過境車輛的規格都訂有不同的標準,香港特區政府有否與內地當局商討統一該等標準,以減少車主維修保養和驗車的開支;

(二)有沒有研究連繫本港的「道路貨物資料系統」和內地的「自動報關系統H2000」,讓運輸業業界無需再分開就這兩套系統遞交清關貨物資料;

(三)有沒有研究在每個過境口岸實施一站式清關安排;

(四)會否在新界和其他合適地點,提供更多合適土地供招標作航運、港口發展及物流業之用,尤其是在葵青區提供合適土地作港口後勤用地;

(五)會否在葵涌貨櫃碼頭旁興建駁船專用停泊處,並且配備大型起重機,以提升駁運的效率和運載量;及

(六)會不會更有效利用資訊科技去協調駁運安排,以及延長駁運服務的運作時間,以應付需求?

答覆:

主席:

(一)特區政府一直與內地有關當局就兩地驗車標準作出商討,惟因事宜涉及兩地不同制度和執法的考慮,故須小心處理。我們會繼續這方面的工作。

  另外,早前有業界提出若兩地暫時未能統一有關驗車安排,亦應研究可否協調兩地的驗車時間,以協助節省驗車所需的時間及支出。運輸署正就有關建議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就問題的第(二)及(三)部分,我們徵詢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意見:

(二)香港海關在去年五月推出「道路貨物資料系統」,提供新的電子清關平台,讓陸路貨物可享無縫清關。內地海關也正發展一套用以接收道路貨物艙單的電子系統。為減省業界的資料輸入工作,兩地海關已達成共識,統一該兩個電子系統在相同資料項目上的格式。為進一步便利業界,內地海關正研究如何透過第三方平台,讓業界可同時向香港海關的「道路貨物資料系統」和內地現時的「自動報關系統H2000」作電子申報。香港海關正積極作出配合。

(三)隨荂u道路貨物資料系統」的推出,為逐步實施一站式服務,加快物流,香港海關和入境事務處自去年五月開始分階段在各陸路口岸將兩個部門的跨境貨車檢查站合併,讓司機可在同一地點完成出/入境及貨物清關程序。有關合併工作將於今年年中完成,並會在今年十一月強制使用「道路貨物資料系統」時,在所有陸路口岸全面推行。

  此外,壎芵p正積極探討於上述檢查站安裝「司機體溫自動測量系統」的可行性,冀能在同一檢查站一併進行貨車司機的壎芡邠怳u作。

(四)特區政府明白合適的土地供應對本港物流業的持續發展十分重要。因此,正如行政長官於其2010-11年《施政報告》表示,為支持物流業轉向高價值貨物及服務發展,我們正於葵青區逐步推出長期用地,落實發展物流群組的措施。其中首幅位於青衣的長期用地已於去年十二月透過公開招標形式成功批出。視乎市場的實際需要,以及有關物流用地的發展對區內的交通影響,我們計劃於今年下半年度推出第二幅位於青衣的用地。同時,運輸及房屋局正與相關的政府部門研究,於其他地區物色合適的長期用地作物流發展之用。

  此外,為促進港口的有效運作,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政府亦會繼續致力提供合適用地供港口後勤使用。截至今年一月,我們已在葵青區批出超過80公頃的短期租約用地供港口後勤使用。而隨茪K號幹線於二○○九年年底正式開通,我們亦在該區物色了共約30公頃原為八號幹線建築工地的用地,並自去年年底起,逐步以短期租約形式推出作港口後勤用途。其中首幅作貨車/貨櫃車停泊之用的用地,已於去年十二月底成功批出;而第二幅作貨櫃存放及貨物處理用途的用地,則預計可於今年三月批出。

  我們會繼續與業界保持溝通,務求於葵青區及其他地區提供更多合適的用地,以配合業界的長遠發展需要。

(五)及(六)因應業界對駁船停泊位的需求越趨殷切,政府一直致力於區內物色更多可供駁船停泊的用地予業界使用。事實上,除了在貨櫃碼頭內由營運者自行設立的駁船停泊位外,政府亦已於貨櫃碼頭鄰近批出四幅可作駁船停泊之用的用地,其中一幅位於九號貨櫃碼頭北面,而另外三幅則位於青衣南面。此外,運輸及房屋局亦正與業界及其他相關的政府部門,積極研究兩幅分別位於青衣東南面及昂船洲西面的前八號幹線臨海工地,供駁船停泊的可行性。

  至於在有關地點的大型起重機及其他岸上設施的配置,以及相關資訊科技的應用,均一向由營運者按各自的運作需要而自行決定和安排。另外,除了上述位於九號貨櫃碼頭北面可供駁船停泊的用地因鄰近民居的關係而其運作時間有所限制外,其餘三幅駁船停泊用地均沒有就運作時間設定限制。

  此外,位於葵涌貨櫃碼頭旁的昂船洲公眾貨物裝卸區亦可供駁船上落貨之用。



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0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