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電影搜羅,修復至影史研究及出版,香港電影資料館的使命不只要保存電影文化遺產,更舉辦各種活動和節目,與觀眾分享這份遺產。藉建館十周年之際,資料館從館藏中挑選了二十五部代表性的作品以作慶祝。影片橫跨四十至七十年代,涵蓋不同的片種,在藝術上有一定成就,題材上反映了時代,走進了經典,包括多位優秀導演的佳作。如國語片的朱石麟、卜萬蒼及胡金銓;粵語片的李晨風、左几、秦劍、唐滌生、李鐵、楚原及龍剛。
二十五部「館藏精選」將於一月二日至二月二十七日,在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放映。影片包括《國魂》(1948)、《清宮秘史》(1948)、《說謊世界》(1950)、《誤佳期》(1951)、《紅菱血》(上、下集)(1951)、《血染杜鵑紅》(1951)、《漢武帝夢會衛夫人》(1954)、《寒夜》(1955)、《胭脂虎》(1955)、《酒色財氣》(1957)、《紫釵記》(1959)、《一命三兇手》(1959)、《笑笑笑》(1960)、《慈母心》(1960)、《同命鴛鴦》(1960)、《追妻記》(1961)、《滿江紅》(1962)、《故園春夢》(1964)、《一水隔天涯》(1966)、《我愛紫羅蘭》(1966)、《人海奇花》(1967)、《英雄本色》(1967)、《黃飛鴻肉博黑霸王》(1968)及《俠女》(1971)。
為深化觀眾對香港早期電影的認識,資料館將於一月二十二日、二月十三日及十九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在電影院舉行三場研討班,探討課題包括「五十年代粵語片黃金期」、「香港早期喜劇」及「粵語片三大導演--李鐵、左几、秦劍」,分別由資料館節目策劃何思穎、影評人朗天、登徒、舒琪以粵語主講。此外,多齣電影亦設有映後談,由影評人與觀眾分享觀影心得。
除放映館藏作十周年誌慶外,資料館展覽廳現正舉行「星光流轉 景幻情真」展覽,展出館藏中甚少曝光的明星照及獎座,和對資料館的十年工作成果作回顧。為配合十周年展覽,資料館一月將出版精裝紀念品,內含一百張精緻的明星照,是影迷及研究者收藏佳品,售價八十八元。
挖掘遺珠,片海u沉,十年以來,資料館放映節目比較注重較久遠的、被忽略的,甚至曾散佚的作品。而是次館慶節目放映的作品均選自「前港產片時代」,即廣東話作為香港電影的主要語言之前。「港產片時代」的起點雖說法不一,館方接受以《七十二家房客》(1973)作為分水嶺。換言之,這二十五部作品均來自香港電影處於國、粵語雙線發展年代。
導演卜萬蒼的史詩經典《國魂》,改編自吳祖光的劇本「正氣歌」,搬演文天祥半生憂患,歷盡榮枯的故事。影片拷貝於九十年代初放映後曾下落不明,經資料館查訪,當年易燃的硝酸片曾送往英國轉作安全片,透過聯絡及磋商,終促成此流落海外多年的經典重回香港。
朱石麟的作品樸素細膩,電影美學自成一格。他改編自姚克舞臺劇「清宮怨」的《清宮秘史》,乃當年耗資百萬元的大製作。一九五○年在羅卡洛影展中被評為影展中最重要的影片,電影上映後引起廣泛討論。《誤佳期》由朱石麟與白沉合導,李麗華及韓非演一對因經濟拮据而屢誤婚期的情侶,以小人物在窮困環境中苦中作樂,交織出一篇五十年代南來新移民的血淚史。《同命鴛鴦》乃朱石麟晚年之作,由傅奇和夏夢主演,心理描寫細緻,劇力層層推進,直抒中國傳統禮教之害。改編自巴金「憩園」的《故園春夢》是朱石麟壓卷之作,鮑方飾演在衰落大家族中沉淪不能自拔的楊夢痴,優雅的夏夢活現了書中溫婉賢淑的女主角昭華。一次電影與文學的對話對於上一代的自困,下一代的教育,人文關懷言溢於表。
李萍倩悲喜交雜的作品《笑笑笑》,樂天知命的老父鮑方歲晚被解僱,妻女輕賤戲行,惟有瞞著家人表演相聲,卻尷尬地巧遇女兒石慧在觀眾席中。李氏以民間偏見及社會現實的背景帶出故事,笑中有淚,至為感人。李萍倩另一作品《說謊世界》由李麗華、嚴俊和韓非主演,嬉笑怒罵商業社會的貪婪和蒙騙。眾人為挪用二千美元和六條金條出盡法寶,完全是只向錢看爾虞我詐的世界,影片當年公映連滿八十二場。由葛蘭主演的喜劇《酒色財氣》,同樣是利字當頭的故事,企業家為拯救公司危機詐騙保險金,其他合謀人亦各懷鬼胎。
導演李晨風的製作比同期的粵語片嚴謹、細緻。他的實驗之作《血染杜鵑紅》,將西方黑色電影的情節和氣氛帶進粵語片,蛇蠍美人將男人操控於股掌的故事,在當年的電影極不常見,超出通俗劇的格局。白燕、吳楚帆各懷心事,調情與威逼,好戲連場。李晨風改編自巴金同名小說的《寒夜》,是他創作高峰時期作品,雖是典型粵語片苦情片結局,李晨風卻拍出非凡震撼力,一張張臉容的特寫,勾勒出情深夫妻面對時局的無奈。
梨園名家唐滌生,才華不止於粵劇。由他編導、何鹿影攝影、芳艷芬主演的《紅菱血》(上、下集),突顯他同時精於戲劇及電影語言,鏡頭運用比同期的粵語片更為用心,故事帶出唐氏對人情世態的通透體會,哀怨婉約,戲味、人味俱濃。同樣由唐滌生創作的《漢武帝夢會衛夫人》,以古樂代替粵曲,由吳楚帆、白燕演繹古代帝王歌姬的哀艷傳奇。
唐滌生編劇的《紫釵記》為仙鳳鳴劇團的戲寶之一,由李鐵搬上銀幕。編導演雲集當時電影及粵劇界的精英,任白加上梁醒波、靚次伯的鋼鐵陣容,李鐵的場面調度,凝聚成此經典戲曲電影。李鐵在同年拍出了風味情調全然不一樣的《一命三兇手》,顯示了他處理時裝奇情偵探片的高水準。他將文藝言情、懸疑探案、心理驚慄集於一身,一條人命竟引出了箇中複雜的夫妻恩怨,究竟兇手是誰?
粵語片名導演左几擅拍言情劇。《慈母心》改編自歐洲著名劇作家易卜生的《群鬼》,張瑛發現一直活在父、母親編造的謊言世界中,和無可救藥地愛上同父異母的妹妹,還有黃曼梨獲悉兒子遺傳了她深惡痛絕的丈夫的性病,劇力萬鈞。左几於一九六一年至六三年間一口氣拍了五部改編自張恨水的作品,《滿江紅》是其一,白燕演技非凡,演歌女敢愛敢恨,完全揮灑自如,將一眾商家玩弄於股掌之間,又主動奮力追求理想中的愛情。由苗金鳳主演的《一水隔天涯》可說是左几將言情劇集大成之作,影片擺脫了粵語片在戲劇結構上的保守,在片末採用了開放式的結局,盡得餘音裊裊之妙。
《胭脂虎》是謝賢初入光藝時期的作品,導演秦劍便是發掘他入行的恩師。鮮嫩的傻小子謝賢,對紅線女一往情深,卻因她的身世,被拆散鴛鴦,二人的姊弟戀配搭是影史上絕無僅有。秦劍的愛情喜鬧劇《追妻記》大玩謝賢、嘉玲的幕前形象之餘,還顛覆了傳統的兩性關係。二奶辦公室打工,假夫妻留宿老闆家,走私緝私、假鳳虛凰,接踵而來。同樣由謝賢、嘉玲主演的《英雄本色》,可說是龍剛導演的代表作,大盜謝賢出獄後欲改過自新,卻被黑白兩道咄咄相逼,只有釋囚會主任嘉玲向他伸出援手。龍剛嘗試以個人宗教情操與當時社會建制及人性交鋒,銳氣非凡。
不容錯過還有胡金銓極具襌意的《俠女》,影片在康城獲「特殊技術成就獎」,建立出武俠片尊崇的地位。《黃飛鴻肉博黑霸王》是黃飛鴻電影系列的代表作,由關德興及石堅主演,石堅由反抗惡霸轉化為欺凌別人的黑霸王,影片更有黃飛鴻當眾被石堅擊敗的震撼性場面。一些貼身的擒拿拆解,至今仍未有功夫片作更進一步發揮。楚原的奇(cult)片《我愛紫羅蘭》,它集合了喜鬧、偵探、懸疑、浪漫與言情於一身,撲朔迷離。在黃堯執導的《人海奇花》,呂奇兼任監製、編劇、助導和演員,嘉玲更作出嶄新演繹,將女性的情慾、兩性權力、精神空虛等融入二女一男的愛情悲劇中。
影片門票及研討班課程券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分別為三十元及八十元,設六十歲或以上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信用咭電話購票:二一一一 五九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hk,查詢電話: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網址:www.filmarchive.gov.hk / www.lcsd.gov.hk/fp。節目詳情可參閱於康文署轄下表演場地備取的第五十六期《展影》。
完
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1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