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四幢歷史建築列為法定古蹟(附圖)
****************

  政府今日(十一月十二日)宣布,古物事務監督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把油麻地的廣華醫院東華三院文物館、上環的文武廟、元朗錦田的廣瑜鄧公祠及中區的甘棠第列為法定古蹟。有關公告今日刊憲。

  位於窩打老道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原為廣華醫院大堂。廣華醫院由東華醫院總理及九龍區的華人領袖興辦,於一九一一年落成,是首間在九龍區興辦的醫院,啟用後一直為社區提供中西醫療服務。一九三一年,東華醫院、廣華醫院和東華東院合併為「東華三院」。一九七○年,東華三院為慶祝成立一百周年,將廣華醫院大堂改建成東華三院文物館,用以保存東華三院的歷史文物和收藏珍貴文獻。文物館於一九九三年開放予市民參觀。

  文物館以中國文藝復興風格建造,糅合了中西方的建築特色。館內的祠堂布局和建築物正面的中式裝飾,展現中式建築風格,而西方建築元素則見於建築物側面和背面的小圓窗及弓形拱窗,以及文物館內部的西式扇形窗和雙柱式桁架。

  位於荷李活道的文武廟由華人富商所建,約於一八四七至一八六二年期間落成。文武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反映昔日香港華人社會的組織和宗教習俗。文武廟大殿供奉文昌及武帝,大殿旁的列聖宮則供奉諸神列聖,而公所當年為區內華人議事及排難解紛的場所。一九○八年,政府制定《文武廟條例》,正式把文武廟交予東華醫院管理。東華三院董事局和社區賢達每年均會齊集廟內舉行秋祭典禮,酬拜文武二帝,同時為香港祈福。

  文武廟屬典型傳統中式民間建築,飾有精緻的陶塑,花崗石雕、木雕、灰塑和壁畫,盡顯精湛的傳統工藝技術。

  位於錦田水頭的廣瑜鄧公祠又名來成堂,於清朝康熙四十年(一七○一年)由鄧像六建成,紀念鄧族第十七代祖先鄧廣瑜。廣瑜鄧公祠曾於清朝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由鄧氏族人合資進行大規模修繕工程。古物古蹟辦事處徵得業主同意於一九九五年全面修復該祠,包括拆除近代的加建部分,以及將原有的木結構天面和精緻的灰塑及木雕再度呈現,使祠堂回復昔日的面貌。

  祠堂為清代民間建築,屬兩進一院三開間布局。天井兩旁為廂房。建築物牆身以青磚築砌,屋頂為木桁桷修築,並以素瓦鋪蓋。祠堂的屋脊、牆身飾帶及檐板均有吉祥圖案和雕飾。

  位於屨偎D的甘棠第乃傑出商人及著名的社區領袖和慈善家何甘棠於一九一四年所興建的私人府邸。何氏在二十世紀初為華人及歐亞裔人士商界社會的中心人物,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之一。政府於二○○四年購得甘棠第這座重要歷史建築,以作保存。其後在該址設立孫中山紀念館,由二○○六年十二月起開放予市民參觀。

  甘棠第屬愛德華時期的古典建築風格。牆身由紅磚築砌而成,門窗四周飾有花崗石,露台建有精巧的鐵製欄杆。甘棠第是本港首批以鋼架興建,並鋪設入牆電線的建築物。柚木鑲板隨處可見,主要房間的天花均飾有以金箔點綴的灰塑鑲板。主樓梯及其他當眼位置裝設色彩斑斕的玻璃窗,並以當時流行的新藝術風格圖案作為裝飾。

  四幢列為法定古蹟的歷史建築現時均開放予公眾參觀,稍後會為市民提供免費導賞團,加深公眾對古蹟建築及相關本地歷史的認識。

  有關上述四幢古蹟建築的詳細資料已上載發展局文物保育網頁(www.heritage.gov.hk)。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8時08分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