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響應香港文學節 香港電影資料館選映「回望回憶」系列(附圖)
*****************************

  城市的記憶,是由文字與影像交織而成的。為響應香港公共圖書館舉辦的第八屆香港文學節「一步一腳印」的主題,香港電影資料館籌辦了「回望回憶」系列,放映三部八、九十年代不同類型的電影,既是回憶過去,亦成為時代印記的有趣作品。

  由成龍自導自演的《A計劃(續集)》(1987)、張曼玉主演的《不脫襪的人》(1989)和陳可辛、李志毅導演、梁家輝、梁朝偉、劉嘉玲主演的《新難兄難弟》(1993)將於七月十日至十八日在電影資料館電影院放映。

  在香港這個實物快速變遷的城市,文學家筆下塑造的城市記憶極為重要,舒巷城的筆端留下了當日的筲箕灣,西西更讓我城成為不朽。另一邊廂,香港的電影則不時回憶過去,同時又在放映的一刻成為回憶的一部分。通過這些「回憶的電影」,觀眾和電影人一起回憶過去,同時也是在審視創作之時的社會脈動。

  《A計劃(續集)》完成於香港未來去向剛剛塵埃落定之際,在一個虛構的歷史時空中作了一番立場表白。成龍飾演的水警搗破海盜巢穴有功,被提升為西環警長,以箝制負責三區的總幫辦鎮三環的勢力。他在夾縫之中既要除暴安良,又要義助革命黨人。影片的歷史時空近乎杜撰,把香港開埠的最初幾十年混為一體,在中英談判的大背景下,正暗合香港文化人重塑過去歷史的潮流。而成龍表白心跡的一番話,更可說是某種「香港精神」對政治一針見血的寫照。

  兩年之後的《不脫襪的人》則在一場政治風暴衝擊之中,講述另一場政治狂焰中的小人物故事,電影時空是六十年代,但無論美學與心態都是地地道道的香港八十。白牌的士佬成為寂寞闊太的小白臉,碰到樓下的掘金女,兩人由互相敵視到後來相濡以沫,想重回腳踏實地的生活,卻遇上左派暴動罷駛。影片充滿中產優皮美學的意象,張曼玉的珠光寶氣生活,加上左派的暴動,猶如一場現代舞的演出。

  如果說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電影中建構的過去,依據的是當下的社會氛圍,那麼進入九十年代之後,電影人懷舊的靈感就走進了大銀幕。《新難兄難弟》是香港版的回到未來故事,以五十年代粵語片小市民守望相助「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原則,與當日樓股炒風之下追逐金錢的遊戲精神作一番對話,反思的起點正正是香港的電影傳統。

  門票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票價三十元,設六十歲或以上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節目詳情可參閱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表演場地備取的第五十二期《展影》。訂票熱線:二七三四 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hk。查詢電話: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網址:www.filmarchive.gov.hk / www.lcsd.gov.hk/fp。



2010年6月17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9時28分

圖片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