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環境局局長就「提倡低碳生活」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為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今日(三月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提倡低碳生活」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首先我非常感謝各位議員眾口一詞,非常支持今日的議案,就是如何在香港推行低碳的生活。我相信今日的辯論不是正反的問題,而是要怎樣做的問題。

  我特別感謝陳克勤議員在議案中提出,正如他剛剛在總結發言所說,要推行低碳生活,需要政府、企業、民眾、社會整體和各人付出努力,才可以做到。我亦看到今日發言的各位議員從多方面,正面積極地從整個社會來看這個問題,亦有比較大膽提出一些可能富有爭議性的意見。我聽到余若薇議員提到,環保政策有時要雙管齊下,除了誘因之外,還要有一些懲罰性的措施等等。不過,我可以向余若薇議員和今早開小組會議的成員說,在四月一日,我沒有政治能力加牌費,不過,能夠這樣提出議案,讓正反兩方面作出討論,是重要和有需要的。

  我要多謝梁美芬議員,多次督促政府作出綠色採購工作,對此我們完全同意。葉偉明議員呼籲我們減少用汽車,在香港社會裏有很多人都擁有汽車,雖然九成的人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但是這方面都可以有幫助。

  王國興議員有一點很好,他深入淺出地用幾句說話講出「慳水慳電」,很生活化地講出低碳生活對普羅大眾的意義。李慧琼議員除了鞭策政府在某些工作上要大力推行外,她亦再提出在都市固體廢物徵費是否要行前一步,這是個有爭議性的問題,我亦感謝她提出。

  陳茂波議員和譚偉豪議員也提出了商界如何響應這個文化。我們特別感謝譚偉豪議員提到一些很玄的東西──非物質化,原來在不同行業,其實都可以參與。亦引證了一句說話:每一個行業都有一個綠色的DNA。

  何秀蘭議員提到人人有責和做碳補償時可以做多一點,我是同意的。張宇人議員提醒我們如要乘飛機出外時要做碳抵償,我可以告訴大家這點我有做到。哥本哈根的那程飛機,我自己亦掏了腰包做了碳抵償,這亦是我們的做法。不過我們覺得何秀蘭議員所講,不單要做碳補償,其實可以再做多一步,種多一棵樹等等。

  在眾多的意見內,我明白到大家講這個話題,少不免會提到政府怎樣做呢,所以我其後的發言都要回應這一點。政府怎樣對症下藥和以身作則,就這方面講出整個政策大綱。我亦會特別提到碳績分、碳審計、綠色商機和如何推行低碳經濟與弱勢社群之間的關係。

  首先我覺得有些基本資料可能大家初步都提過,但也值得講講。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我們值得看一看香港整體的碳足印,剛才我們講到個人的碳足印。但全香港的碳足印是怎樣,我以往在這個場合也提過。全港來說,每年我們有4700萬噸的碳排放,這約佔全世界千分之一,這和我們的人口比例差不多相符。所以如果以人均去計,香港人每年平均的碳排放大概是6噸左右,這是最新的數字,和全球平均7噸相約,稍為低一點。這比起我們鄰近的國家,新加坡是9噸,比我們多一半左右;日本和英國是10噸;美國是23噸,大約多我們接近4倍。

  剛才有幾位議員提到,如果要了解我們的碳足印時,其實我們的碳足印都頗集中在某一兩個部分。和發電有關的佔62%,與運輸有關的佔16%,餘下的20%主要是廢物處理和工業農業等等。剛才我說發電方面,其實在62%中,絕大部分,接近九成電力所引起的碳排放用於建築物。所以如果正本歸源,我們要針對香港減少碳排放,其實不外乎以下幾個大方針。這亦是政府這幾年來銳意投放資源集中力量的地方。

  第一當然是盡快和盡力去盡量使用一些更清潔和低碳的能源,這點很多議員亦有提到。第二,怎樣提高能源效益,特別是建築物的能源耗用,因為這整體上佔了我們超過一半的碳足印。第三,鼓勵和推動綠色運輸。第四,減少廢物堆填,逐步展開轉廢為能的措施。最後一方面,大家亦着墨很多,如何改變社會企業以致個人行為去培養更綠色的生活。

  在清潔能源使用方面,我們在過往兩、三年內已起了步,大家十分清楚知道。現時依賴燃煤,碳排放最高的能源發電是不能持續。所以我們在二○○八年和內地簽署西氣東輸協議後,我們逐步希望能夠在二○一三年,當管道能夠通氣後,逐步將現時燃氣的百分比由28增加到起碼一半。因為在天然氣的應用中,相對燃煤的碳排放是減低一半。

  另外的一半應怎樣做,是否要進一步壓抑用燃煤的發電,這是我們整體的方向。有沒有一些方法在境內或境外採取更環保的發電燃料,甚至是採納可再生能源,這是我們的方向,並要透過兩電和區域內一同着墨去想。

  能源效益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因為這正正是在我們改善能源清潔的同時,其實在需求管理上,我們大家可以做得更多。得到的結果是人人都得益。這方面來說,基於剛才我所講,香港大廈林立,建築物佔用所有的耗電量接近九成,這解釋為何政府銳意透過立法、資助和推行綠色建築去增強效益。

  今年內我希望各位幫助審議成功通過<<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在首十年能夠節省28億度電,減200萬噸碳排放。在去年推出,短短一年之間,四億五千萬元的能源審計和慳電裝置,至今為止,我們收到超過1000個申請。很多人問政府投放有沒有決心,單看這個計劃,我們看到這個計劃是受歡迎和有令人鼓舞的成績。因為如果有1000棟樓宇開始申請,這約佔香港全港現時所有樓宇的六分之一。這些大廈如果已獲撥款,已開始做一些碳審計或直接參與慳電的改善工程,一方面慳電,另一方面減少他們電的耗用。

  推廣綠色建築方面,我當然贊同剛才劉秀成議員所講,我們會聯同專業界別,譬如環保建築議會在現有和新建的樓宇制定標準推廣這方面。我亦同意陳克勤議員所提到要推廣能源標籤,大家知道繼首階段的標籤計劃,有三類電器產品納入後,第二階段也有兩個新的產品是已同意的。這五個產品已佔了我們日常家居的耗電量67%。剛才譚偉豪議員提到,電腦等等亦參與在我們的自願標籤計劃內。

  除了能源外,綠色運輸是第二個減排的大方向。在這方面,除了我們繼續擴大公共運輸系統,特別是集體運輸和鐵路等等外,其實我們亦透過空氣污染改善措施,希望將舊的運輸工具盡量更新。

  今年特別是財政預算案內的綠色運輸基金,希望將我們現有的短期困局打開。因為在採納新的綠色運輸技術中,政府未必能夠掌握整個技術,甚至營運者,巴士公司、小巴、的士,營運者未必有這個技術。單單糾纏在給予多少資助時候,會不會有方法我們可以鼓勵科研機構和生產者或外國經驗,透過這個試驗基金可以引進,然後透過他們伙拍現有的營運者去嘗試新的綠色運輸技術,這是我們希望透過這三億基金所做到的工作。我在稍後時希望諮詢業界人士的同時,亦會返回立法會聽大家的意見,如何運用這三億元基金。

  加快環保車輛的資本開支扣稅和繼續為環保車輛採取免稅或減稅的做法,是希望透過企業或個人方面加強他們對環保車輛的需求。我們亦看到電動汽車與香港有著頗為密切的關係,我們在未來一年,希望約有200架電動車在香港行走。

  剛才有議員提到部分新科技可能在初時會稍貴一點,我們亦看到很多這些產品,隨著開發後,成本會有所下降。重要的是,如電動車這類環保技術,在經常費用裏有一個很大的折讓。我以往亦提過,電動車在100公里的路程裏所節省的金錢達到七成左右。

  除了綠色運輸之外,轉廢為能亦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其實,因為我們有約百分之十左右的溫室氣體其實是來自垃圾的堆填。而且堆填區所產生的沼氣,以科學計算,其濃度比一般的碳排放高二十一倍。現時香港只依賴堆填來處理垃圾其實不是長久及符合環保和低碳的要求。雖然現時我們在源頭分類方面,在過往幾年有一個大進展,如過往四年裡,家居回收增加了一倍,棄置量在前年有實質的4%減少,廚餘方面在過往幾年亦有大概一成的減少,但總體來說我們仍有很多廢物要處理。

  我最近去過其他地方,發覺轉廢為能一方面能處理垃圾,另一方面可以成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工作。因此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當我們推出綜合廢物處理設施時,如能處理香港每日大概三千噸的垃圾時,每年可將四億六千萬度電力供應予約十萬戶家庭使用,這能每年減少四十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大家都關心到政府的責任、承擔等等,我想在此不厭其煩地提出,政府一直以來都是用以身作則的方法去推動低碳經濟。有一些例子可能是我們平常少提及,但是正面的例子,就如大家提到能源效率益守則將會成為法例,過往十年這個守則推行時,有八百幢大廈自願地符合了這守則,其中百分之七十五是政府樓宇,所以從中明顯看到政府是率先實行這工作的。

  第二方面來說,去年我與發展局局長共同發出一份內部通告,要求政府建築物採納一個較好的環保標準。這是一個以目標為本的標準,其中包括新建政府建築物,尤其是超過一萬平方公呎的,必須採納以國際或本地認可的建築環境表現評估方法,而且必需獲得不低於第二高的級別,即政府建築物裡,在興建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個高標準。

  另外,我們亦希望在新的建築物裏達至比一般的能源守則,好百分之五至十的能源效益標準,和在耗能方面減少百分之十至二十。而在二零一一年底落成的主要新建築物,我們亦會進行碳審計,這方面是政府自行出錢,希望可以帶動綠色建築、環保建築的標準。

  第三方面是在去年年中政府刻意將環保採購擴大,亦與梁美芬議員所提的如出一轍,我們現在有六十多個大類別的產品是用環保採購的方式。舉一個例子,如在環保汽車方要面,政府可能是市內最大的用家。而剛才有議員提到,有關生化柴油,我們在訂立法例後,政府亦承諾會率先盡量採用,這是一些政府成功的例子。

  在政府承擔方面,大家可看看政府在綠色建設方面的承擔是不少的,在基建項目方面,除了環保設施外,如區域供冷系統已批核了款項進行興建。在資助上除了那三十多億元和今年在財政預算案內撥出的另外五億元去鼓勵市民換車外,那四億五千萬元撥作樓宇能源效益,亦是一個頗大規模的資助。連同其他免稅扣稅等等,政府在財政方面的承擔,比起很多相類似的城市來說,其實是不算少的。

  陳克勤議員在動議裏提到碳積分、碳審計的計算,這是政府贊成亦希望推廣的。政府在二○○八年七月推出的建築物碳審計亦是朝著這方向,希望就最耗能、最多碳排放的界別裡可以做到碳審計的工作。

  我剛才所講,透過那四億五千萬元的撥款其實我們是在推動建築物做這方面的工作。另外我們特別與企業合作,推出綠色香港碳審計的運動,讓大大小小的企業一起參與,希望能推廣這方面的工作,而且找尋到一些成功例子。我以往在其他場合亦提過,有一間報館在參與碳審計後,它花了大概四萬元的審計費,在頭六個月已節省了五十萬元電費。這類參與及成功推廣,引證了這類工作是值得進行的。

  在個人的碳審計裡,其他議員亦提到其實現時坊間確實已有碳審計的計算機,在網上有,無論是環保團體或商業團體亦有,當然這些計算機是用香港的程式去處理,我相信部分議員亦是透過這些計算機,知道自己的碳排放情況。陳克勤議員以往提過電力公司可否幫助計算電費耗量,我知悉兩家電力公司採納了陳克勤議員的意見,如現在去電力公司的網站,可按照自己的電費知悉自己的碳耗用量。

  長遠來說,如果香港能逐步透過推行碳審計,並能累積到碳積分,當然有助於利用碳積分作鼓勵,甚至在將來作交易。雖然交易所從宏觀去看在短期內不會做碳交易,但我亦看到有企業在香港正研究能否設立一些自願減排的核證工作,在透過自願減排累積了一些碳積分時,可否成為一個商機。

  主席,在綠色低碳的經濟裏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商機可產生的。例如節能減少成本,而綠色商機亦能帶來很多就業機會。我同意余若薇議員在剛才的修正案動議中,特別提到對弱勢社群那方面,因為氣候變化對社會的影響是無分階層的,它不單止對工商業、建築、能源有影響,對普羅大眾的生活亦有影響。簡單來說,如在暖化的時候,我們的耗電量,或開冷氣、開風扇亦會多了,因此在邁向低碳生活的過程中,種種措施如能惠及基層當然是相得益彰。

  在這裏特別要提及的是能源效益其實是雙贏的局面,如我們能採納多些符合能源效益的設備,對電費開支有所減免,這當然能為低下層社會造成幫助。我亦很高興能舉出一個例子,如最近我們在環保園,用社企形式與一個社福機構做了一個廢物回收中心,這不單是能減少製造廢物,亦能在當地聘請一百個員工包括弱勢社群,很多時在環保工作裡可以惠及弱勢社群。

  梁美芬議員亦提到要政府訂立一套可靠、獨立及廣為公眾接受的環保標籤制度,我同意這是將來很有潛質發展的機會。因為環保、驗證或認證是支柱行業之一,這兩個範疇應如何一起合作,我相信不單政府,業界和專家學者亦可以進一步探討和發揮。

  大家提到做低碳城市有賴整個社會的投入,在這方面來說,公眾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過往政府在公眾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夫,每次當我到學校或和年輕人談話時,我發覺新一代社群對這方面的意識比我們高。無論如何,學校會是一個重要地方,近期我們推行綠色午飯約章,除了是一項環保措施外,亦是進入學校做這方面工作的媒介。

  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在過往兩年已資助超過三百一十間學校進行不同的減碳和節能項目,包括大家剛才提及,很多人關心的天台綠化,以至是一些應用再生能源、風車、廚餘處理的措施,讓我們的新一代能在學校環境體驗綠色生活。環境保育委員會在過往兩年與坊間團體合作和透過撥款,鼓勵他們參與活動,在此我不再詳細提及了。

  關於陳克勤議員在動議裏提到有關水方面的效益,我很高興告訴大家,水務署特別制訂了一份「用水效益標籤計劃」,供裝置和器具供應商自願參與。第一類實行的標籤包括洗澡用的花灑,而在去年9月接受申請參與後已有14款花灑獲得標籤,亦即較為慳水。水務署現正籌備將水龍頭和洗衣機納入標籤計劃內。

  黃容根議員特別提到有機耕作,我同意他的看法。雖然香港是一個小小的地方,但我們仍有綠化的地方和空間從事有機耕作。目前共有138個菜場參與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有機耕作支援計劃,涉及耕地面積接近達60公頃,蔬菜統營處亦自2002年起,支持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推行一項自願性、獨立的認證計劃,全港現有67個農場獲得此項認證。

  主席,總結來說,我相信今日的辯論是希望喚起公眾對低碳生活的了解,希望大家更針對性就香港整體、企業、個人方面有甚麼地方,可以透過低碳生活減少碳排放。政府亦確認在政策、在資源、在立法方面,一定會繼續朝這方向走,在很多計劃推出後,我們會繼續承擔新的開支等。我亦希望坊間能盡量利用在前年獲撥款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如有值得推廣的計劃,我們很樂意與不同團體、尤其是地方上的議會,以至專業團體一起將工作做得更好。

  主席,我在此再次多謝各位議員提出這個動議及發言,希望我們在日提出有關政策、議案或撥款申請時,大家能給予我們最大的支持。

  謝謝主席。



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1時3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