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十八題:三條過海隧道的塞車情況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今日(三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林大輝議員的提問所作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於二○○八年十一月向本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表示,三條過海隧道流量不平均,有改善空間,而流量不均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三條隧道收費的差異。此外,有不少市民向本人反映,指紅磡海底隧道(紅隧)南北行方向於每天的早晚均出現塞車的情況,除增加行車時間外,更因增加汽車廢氣排放而加劇空氣污染。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每年紅隧、西區海底隧道(西隧)及東區海底隧道(東隧)的每日平均汽車流量,以及最高和最低的汽車流量分別為何,並按車輛種類列出分項數字;
 
(二)自二○○三年年底實施行車時間顯示系統以來,當局有否檢討其成效,包括系統估計行車時間的準確性;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三)運輸署曾否接獲有關行車時間顯示系統錯誤估計行車時間的投訴;若有,自該系統實施至今共接獲多少宗投訴,當中涉及的估計行車時間與實際所需行車時間的最大及最小的時間差距為何;

(四)運輸署有否評估現時紅隧的塞車問題是否嚴重,以及有否研究如何解決該問題,包括制訂過海時間指標或其他汽車分流措施(例如增加自動繳費行車線的數目);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五)過去三年,有否評估三條過海隧道的塞車問題對市民上班和上課時間及空氣污染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對本港造成的經濟損失(包括對本港相關行業的生產總值及旅遊業發展的影響)為何;若有評估,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六)有否評估中環灣仔繞道工程項目、西九文化區項目及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工程項目在施工期間對紅隧交通的影響為何;會否加劇紅隧的塞車問題;若有,詳情為何,以及如何解決該等問題;

(七)有否評估在沙田至中環線通車後,能否紓緩三條過海隧道的塞車問題;若有評估,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八)鑑於政府於二○○八年十一月表示已聘請顧問就改善三條過海隧道的流量分布進行為期十二個月的研究,顧問研究何時完成,以及會否公開研究的結果;及

(九)鑑於東隧及西隧的專營權將分別於二○一六年及二○二三年屆滿,政府將考慮甚麼因素,以決定是否提出回購或延長其專營權;顧問研究的結果將如何影響政府的決定?

答覆:

主席:

(一)過去五年紅隧、西區海底隧道(西隧)及東區海底隧道(東隧)的每日平均汽車流量、最高及最低的汽車流量,按車輛種類列出分項數字的資料列於附表。

(二至五)據運輸署的車輛流量數據顯示,紅隧現時每日平均車輛流量達121,000架次,較其設計容量的每日78,000架次為高。在繁忙時段,紅隧的每小時車輛流量呈現飽和,隧道兩邊入口出現較長車龍。

  為了紓緩過海隧道繁忙的情況,運輸署於二○○三年在港島區裝設行車時間顯示系統,協助駕駛人士選擇較佳的過海路線,以期達到分流作用。自二○○五年八月起,運輸署更透過網頁的網上行車速度圖向市民發放該系統收集所得的資訊。運輸署在系統實施前後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港島各條過海隧道引道的平均車速在系統實施後普遍提高百分之四。該署於二○○六年向駕駛人士進行的行車時間顯示系統意見調查發現,在2,760名曾在調查進行前一個月內駕車過海的駕車人士當中,超過百分之八十七的受訪者留意到安裝了行車時間顯示系統,其中百分之六十四認為該系統有助他們選擇過海路線,超過百分之六十一認為該系統在其他方面亦有幫助,例如提供預計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及路面擠塞情況。總體而言,行車時間顯示系統的運作理想,亦為駕駛人士提供方便,促進車輛分流,紓緩擠塞問題。

  運輸署定期對系統進行監測,每兩星期對系統內的數據作抽樣調查,以及每三個月對有關路線作行車旅程調查,以確保系統正常運作。自系統二○○三年實施至今,運輸署共接獲二十五宗有關系統評估偏差的投訴(分別為二○○三年兩宗,二○○四年五宗,二○○五年五宗,二○○六年三宗,二○○七年三宗,二○○八年五宗及二○○九年兩宗)。在這些投訴中,系統顯示的行車時間與實際所需的時間最高的差距為十一分鐘,最少的差距為三分鐘。經調查後,發現大部分由交通情況急促變化所引致。

  至於自動繳費行車線方面,其數目一般是根據有關隧道自動繳費行車線的使用率而訂定。按運輸署的研究發現,現有的自動繳費行車線已足夠應付交通需求,而停車繳費的安排對隧道車流基本沒有負面的影響。由於繁忙時段內紅隧管道本身的流量已達到其最高容車量,增加更多自動繳費行車線並不能讓更多車輛同時使用紅隧。至於交通擠塞引致的時間損失、空氣污染、經濟影響等估計涉及許多假設,並須基於不同流量的替代方案以作比較。

(六及七)就中環灣仔繞道工程項目的施工,有關顧問公司進行了交通影響評估,並擬定措施,以紓緩因施工期間而引起的交通問題。項目所產生的交通流量,主要是運送混凝土及建築材料所引致。為減低對陸上交通的影響和市民的滋擾,工程的部分物料將會盡量被安排從海上運送。此外,我們最近完成的西九龍填海區發展的交通研究,亦已就西九文化區和廣深港高速鐵路工程期間的交通影響進行評估。同樣地,為減低工程對陸上交通的影響,工程部份物料將會依賴海上運送,估計不會對紅隧的交通流量構成壓力。

  事實上,中環灣仔繞道在落成後應對紓緩港島北岸道路網的擠塞情況及提高西隧道路連接網的容量具正面作用,對改善過海隧道流量分布亦有幫助。

  至於沙中線,它將是香港第四條過海鐵路,對現時過海的荃灣線、將軍澳線及東涌線將起到紓緩作用,它亦可吸引部分使用路面交通工具的過海乘客,改為轉乘較直接和快捷的鐵路。因此,我們預期沙中線過海段對減輕三條過海隧道的交通擠塞情況具正面作用。

(八及九)政府十分關注紅隧使用量高對交通造成的影響,因此正委託顧問研究如何改善過海隧道的車流分布,致力尋求一個能兼顧交通運輸、財務及法律可行性的方案。建議的解決方案同時應對公共開支造成最小負擔。該顧問研究預計於二○一○年上半年完成。

  經顧問詳細研究三條過海隧道流量分布的情況及分析問題所在,他們認為,三條隧道收費的合理水平須仔細考慮,過低會吸引更多車輛使用,以致對其他道路網絡構成壓力;過高則不能為市民接受。顧問亦指出,由於目前道路連接網絡的容量有限,如果將目前大量車流分流至東、西隧,可能會在繁忙時段將紅隧附近的部分交通擠塞問題轉移至其他地區。顧問將就具體的隧道收費的合理水平,如何能增加政府調整三條過海隧道收費的能力,其成本及效益等作分析和建議。

  政府會持開放態度,考慮可讓政府實施較合理的隧道收費的各種方案,其中亦包括提問中提及的回購及延長專營權。我們會在顧問提交報告後從多方面仔細考慮研究結果及建議的可行性,與公眾分享顧問的建議以及政府的考慮,並聆聽社會人士的意見。



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3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