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塑造二十一世紀航空天氣服務的發展藍圖(附圖)
**********************

  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航空氣象學委員會第十四次屆會於昨日(二月十日)完滿結束。這次屆會共有來自五十六個成員及七個國際機構約一百二十名代表參加。

  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航空氣象服務)岑智明在是次屆會中獲選為委員會主席,這是天文台人員歷來在世界氣象組織取得的最高職位,亦是首位香港氣象學家獲選為世界氣象組織技術委員會主席。中國氣象局的網站(http://www.cma.gov.cn/qxxw/xw/201002/t20100205_58775.html)亦報道了岑智明獲選的消息。

  是次會議確定了最優先的計劃和工作項目,以促進航空氣象服務的發展,包括協助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實施質量管理系統、為航空氣象人員制定能力評估框架及發展新的航站區域氣象服務,以滿足二十一世紀航空界對增強天氣服務的迫切需求。

  是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香港天文台備受高度讚賞。加拿大的 Steve Ricketts 及 Kent Johnson 先生,與塞爾維亞的 Predrag Petkovic先生表揚天文台非凡的努力,令是次屆會取得空前成功。國際民航組織代表 Olli Marius Turpeinen 博士讚賞是次屆會是他在過去二十年來參加的會議中組織得最好的一個。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副部長須劍良亦表示,天文台的精心計劃及安排,贏得與會代表的高度讚賞。

  航空氣象學委員會是世界氣象組織轄下八個技術委員會之一,每四年召開一次屆會,討論航空氣象服務的進程和未來發展。當選為委員會主席的岑智明表示:「如果我們想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取得成功,或至少存活,我們不應抗拒改變。更好的是,我們能積極求變。面對改變時,我們應更靈活、更創新、更符合成本效益,但我們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根基,那就是紮根科學和用戶參與。」



2010年2月11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1時11分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