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稿代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出: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於一月二十九日批准公布)
二○○九年十月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九日期間貨幣發行局的運作
貨幣發行委員會(委員會)獲悉在十月至十二月初期間,港元兌美元匯率一直貼近7.75的強方兌換保證匯率水平,但其後由於首次公開招股所得款項被調走,匯率因而略為回軟。報告期內強方兌換保證多次被觸發,因而錄得1,990億港元的資金流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仍處於近乎零的水平,與同期美元利率的差距大致保持穩定。
委員會獲悉由於結餘增加及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報告期內貨幣基礎由8,061.7億港元增加至10,090.4億港元。
委員會獲悉貨幣基礎的變動與外匯儲備的變動完全一致,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原則。
有關報告期內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運作報告載於附件A。
對風險及不穩定因素的監察
委員會注意到主要經濟體系繼續緩慢復甦,其中美國的非農業就業職位及住屋銷售的表現均較預期佳,營商氣氛保持正面。美國經濟的利好消息令投資者相信復甦力度可能較預期強,導致美元兌歐元從14個月的低位反彈。歐元區在第三季走出衰退,各類市場情緒指標達到二○○八年夏季以來的高位。日本方面,工業復甦主要由貿易夥伴的增長帶動,但強日圓對出口進一步改善構成威脅。
內地方面,經濟增長勢頭保持強勁。有關當局已公布措施遏抑住房價格的升勢,有助防範樓市泡沫引致金融不穩。
香港經濟持續改善,最新數據顯示二○○九年第四季的經濟表現應該較第三季強勁。港元兌美元匯率略為回軟,但仍貼近兌換範圍的強方。住宅物業市場在二○○九年第四季略為降溫。
預期二○一○年經濟復甦會持續,通脹亦會保持溫和。委員會獲悉若全球金融市場的復甦及香港資產價格的表現較預期強勁,經濟增長可能會較預期佳。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出現雙底衰退或資金流向突然逆轉的風險仍然存在。這些風險一旦實現可能會影響市場信心及擾亂香港的經濟活動。
人民幣匯率及其對香港通脹的影響
委員會獲悉一份討論若人民幣匯率升值對香港通脹可能造成的影響的文章。研究的結論認為,以香港獨特的經濟結構而言,人民幣升值或有關人民幣升值的期望透過改變進口價格及整體需求而對香港通脹造成的影響應屬輕微,但透過改變流動資金狀況及資產價格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會較顯著。
如有查詢,請聯絡:
傳訊總監盧曼清 2878 1480或
傳訊主任胡嘉瑩 2878 8246
完
2010年2月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