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今日(二月一日)宣布,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管理的14間公共博物館的管治模式將維持不變,當局會強化博物館的公眾使命,以及訂定更明確的定位和目標。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說:「自博物館委員會的建議報告發表後,政府審慎考慮各有關因素,同意公共博物館的服務可按照委員會的建議予以進一步改善。有關工作應在現行管治模式下進行,我們亦會加強公眾的參與。與此同時,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作為一個法定機構,會研究以新的管治模式營運西九文化區內的M+。」
他解釋說,政府研究海外博物館的管治模式後,認為不適宜提出單一種普遍適用於所有博物館的管治模式。不同的管治模式可以共存,以配合博物館的特定情況及當地的環境。
曾德成說:「在香港,公共博物館未來數年須履行多項廣泛而且重要的公眾使命,包括有逼切需要為香港發展文化軟件和培養觀眾群,在校內及校外向年青一代推廣藝術和文化,培育及推廣本地藝術家,網羅更多博物館專才,以及支援文化及創意產業發展成為香港的新經濟支柱。」
「康文署轄下的公共博物館具備良好條件履行以上公眾使命,各館將與負責藝術教育及推廣的政府或非政府機構,緊密及有效地協調和合作。」
「俟公共博物館的管治模式作出決定後,我們會採取積極措施,強化公共博物館的公眾使命,訂定更清晰的目標和定位,並加強其教育角色,以支援香港文化軟件的發展。」
曾德成指出,為加強公共博物館運作的專業性及民間參與,政府將分別為屬於藝術、歷史及科學三個範疇的博物館成立博物館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來自不同背景和具備不同專業知識,會就公共博物館的發展、推廣及管理策略向康文署提供意見。」
曾德成說:「我相信這些措施可進一步加強公共博物館現時的網絡,以及增加民間參與博物館運作的機會。」
根據博物館委員會的建議,康文署轄下的博物館會透過加深和擴闊公眾和社區的參與,進一步改善博物館的營運。博物館會與不同持份者更緊密地溝通和合作,包括客席策展人、收藏家、區議會、非政府機構、商界及教育院校。
與客席策展人合作的成功例子包括香港藝術館舉辦的「香港藝術:開放.對話」項目,邀請五十多位本地及海外獨立策展人提交專題展覽方案,其中四位策展人在2007至2009年間分別策劃了深受歡迎的展覽。此外,七位本地新進藝術家亦獲邀參與2009年舉行的大型當代藝術展覽「路易威登:創意情感」,入場人次達12萬,打破了以往的記錄。
康文署亦致力為每間公共博物館建立更清晰的定位,使其各具特色。例如,藝術館致力發展本身作為區內重要水墨畫博物館的定位,因為其水墨藏品珍貴獨特,包括世界級虛白齋中國書畫藏品,現代及當代香港及中國大師如林風眠、趙少昂及吳冠中等著名大師的代表作品。香港歷史博物館則在推廣公眾歷史方面擔當重要角色,博物館將會與多個社區團體合辦「公眾歷史」展覽系列,介紹香港、香港人和有關團體的歷史。不但學術界和專業人士將會參與這些展覽,市民大眾也可藉此發揮創意和展示收藏品。
在藝術推廣和教育方面,公共博物館一直與不同政府機構、學校及學術院校建立緊密合作關係,開展藝術推廣及相關計劃。教育活動數目和參加者總數均大幅增加,由2000/01年度的約1500項和50萬人,增至2008/09年度的約3400項和100萬人。其中一個讓學生參與的重點活動是在2009年8月,香港太空館與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合辦為期七天在北京和西昌舉行的少年太空人體驗營。
博物館委員會於2007年5月向政府提交建議報告。曾德成衷心感謝委員會的主席及委員,就香港公共博物館服務的長遠發展作出詳盡建議。
完
2010年2月1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8時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