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財政司司長「有關下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想法」演辭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為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日(十一月二十七日)出席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雙周會「有關下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想法」的演辭全文:

院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來到「新亞書院」,使我想起錢穆先生對傳承中國文化的使命感。新亞校歌中:「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堙A餓我體膚勞我精。」大家都知道,新亞由苦難中誕生,由苦難中成長,亦在苦難中前進。這一份來自危機的奮鬥精神,反映了中國儒家文化的堅毅,令人肅然起敬。

  錢穆先生的危機感,源於對中國文化的反省,胸懷是偉大的。我們一般的人是比較渺小,但說到危機感,我可以說是感同身受。因為在過去一年,我個人確實是經歷過一場極大的危機,幸而我可以安然渡過,而我們的社會亦剛剛一齊經歷過一場另類的危機。

  這一場叫做「金融海嘯」的危機,使全球經濟出現了近六十多年來最急劇的收縮。香港的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出口急速下跌、國民生產在第一季收縮百分之七點八,零售消費市道疲弱,一場顛覆全球經濟的危機,由美國蔓延至香港,直擊我們社會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

對抗金融海嘯的措施

  面對這一場世紀的金融危機,政府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推出「穩金融、M企業、保就業」的策略,包括為銀行提供的流動資金,為存戶推出的百分百存款保障,為中小企而設的一千億元信貸保證計劃、以及為市民動用為數八百七十六億元的惠民及刺激經濟的措施等。

  在政府及香港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的經濟逐漸改善,今年第二季和第三季的經濟接連增長,失業率亦回落到百分之五點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代表團今個月發表的初步總結,表明支持港府為應付全球金融危機所採取的政策措施;而評級機構穆迪亦調高香港長期主權評級的前景至「正面」,確認香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我有信心,香港明年經濟將會回復正增長。

下一個財政預算案的挑戰

  成功並非僥倖,幸福亦並非必然。在經濟逐漸改善之際,香港的前景仍然有很多隱憂。雖然我們樂見全球經濟出現復蘇的「綠芽」,所謂Green Shoots,但這些「綠芽」的根基仍不穩固,各國的復蘇情況各異,而近期的增長主要依賴政府的刺激經濟措施。所以,我預期我們的復蘇過程或者會出現反覆。在外圍情況未完全明朗,本地的就業情況未有明顯改善之前,我是仍然不會放心的。

  另一方面,各地央行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市場上充斥了大量的流動性,推高了各地資產價格,亦增加了全球經濟體系的風險。至於通脹方面,雖然短期內急升的機會不大,但如果全球資金持續處於高水平,將增加通脹在中長期走高的風險。這些潛存的風險,均為我們的復蘇過程添上不少不明朗的因素,同時亦為我下一份財政預算案整個推行過程增添了不少變數。

  經濟因素以外,政治因素亦會左右社會的發展。在外國我們看到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就醫療改革的持續鬥爭,英國工黨的垂死掙扎和保守黨充滿惶恐地準備接收一個曾經輝煌十年的政權。

  在香港我們近期政制發展的爭議,亦可能會改變本地的政治地形(Political landscape)。這場爭議會將社會的政治意識帶到哪一個方向?立法會的政黨在民生經濟政策上,會不會變得更加激進?立法會議員會不會將政制改革與財政預算案掛u,令通過預算案的政治過程變得更加複雜呢?

  我沒有預知未來的水晶球,但我可以指出,特區政府對政制發展是絕對抱有誠意的,亦希望以包容和開放的態度,凝聚社會的共識,逐步推動政制的發展,向前邁進,不要再次原地踏步。當然,我們亦了解這項工作是絕對不會輕鬆的。

  面對各項不穩定的變數,我們更要以審慎的態度來制定下一份財政預算案,以確保經濟穩健復蘇,並為香港長遠的社會及經濟發展做好準備。我們在繼續應付金融海嘯帶來的挑戰的同時,亦要顧及經濟發展的需要,並且要維持政府財政的長遠穩定性。

公共財政原則

  要達致剛才我所述的目標,是極具挑戰性的事情。在這個時候,重鄐@些重要的公共財政原則,將有助我們展望前路。首先,政府的資源是來自市民,是市民的財富。而我們多年來奉行的公共財政原則,即遵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簡單而低稅率的稅制,以及「市場主導、政府促進」的方針,是確保我們財政的穩定,確保大家的財富,市民的財富,可以適時用於有需要的地方,為理想的未來作出準備。這個政策行之有效,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我們必須時刻緊記。

  其次,公共資源是有限的,但社會上的訴求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資源,處理無限的訴求,我們不但要小心訂定資源運用的優先次序,更要不時檢視這個優先次序,以具針對性的方式,用於真正有需要的項目,為香港尋求最大的整體利益。

  這些公共理財的基本原則,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本因素。香港的成功歷史說明,我們的經濟發展與這些因素息息相關。不過,正如黑格爾(Georg Hegel)說:「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人們從來都不知道汲取歷史的教訓。」

  我可以告訴大家,過去制定財政預算案時,不時會有人用不同的方式要求我們拋棄這些行之有效的原則,他們或者誘之以利、甚至脅之以威嚇。作為負責任的公職人員,我們是要堅守這些理財原則。在這個過程之中,我有時會感覺自己是希臘神話中,將自己綁在船桅上的船長,以免受到海妖的歌聲迷惑。

重要挑戰

  這堙A我亦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制定下一個預算案的三個基本信念。

  第一,是務實穩定。環球和香港經濟受到金融海嘯打擊,元氣尚未完全恢復,而且暗湧處處。如何確保香港的經濟能夠穩固復蘇,避免扼殺得來不易的「綠芽」復蘇勢頭,將會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為了應對金融海嘯,我們推出不少「非常措施」。但「非常措施」之所以叫做「非常措施」,即是在正常情況下我們不會輕易運用。除了在必要時小心使用之外,它們不應該,亦不能夠長期持續,否則將會對政府財政構成沉重的壓力,以及對市場的有效運作產生不良的影響。當中個別的措施如百分百存款保障,我們更加要與其他地方政府作出溝通及協調,務求共同實施適當的調整政策,確保區內的經濟和銀行體系不受影響。

  在今個月初的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議中,我曾向與會的各國代表表示現階段並非作出大調整的成熟時機,我們會堅持「穩金融、M企業、保就業」的策略,直至經濟得以穩健復蘇。在這方面,我們的重要指標是要見到失業情況有明顯的改善,就業重回增長。何時及如何對這些非常措施作出調整,便需要作出審慎周詳的考慮。

  同時,金融海嘯令我們再次體會到穩健的財政和足夠的儲備對香港的重要性。在遇到經濟危機的時候,政府可能需要採取反經濟周期及擴張性的財政措施。而這些措施是需要我們採用赤字預算的策略,利用我們的財政儲備,填補縮少的收入。如果缺乏穩健的財政儲備,我們根本沒有可能應付這些挑戰。

  所以,在這個政治經濟發生巨變的轉折時期,我們必須用務實的眼光來審視各項政策,避免冒進和過分激烈的措施,保持得來不易的經濟穩定。同時,我們亦要堅守我們審慎理財的原則,不可以將所謂「派糖」視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日後的政府財政,帶來持續而且沉重的負擔。

  第二項原則,是發展根基。金融海嘯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亦凸顯了國家經濟強國的地位。在現時經濟復蘇之際,我們應該抓緊機遇,令香港邁向經濟持續發展之路。 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我們必須走向高增值的知識型經濟,維持領先優勢,創造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

  《施政報告》明確提出,要鞏固傳統的四大支柱產業的方向。四大產業即是金融、旅遊、貿易及物流和專業服務。當中金融產業方面的發展,《施政報告》特別指出我們要充分利用「一國兩制」下的機遇,把香港發展成為國際融資中心、資產管理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並且同時勾劃出香港作為亞洲時區首要國際金融中心的五個發展方向。在現時金融海嘯危機漸退,全球經濟格局面臨改變的時候,這個發展方向更具實質的意義。

  另一方面,《施政報告》亦提出推動六項優勢產業的發展,即教育、醫療、檢測和認證、環保、創新科技和文化及創意產業。這六項產業的展開既能提升香港的軟實力以至整體的競爭力,亦有助人才的   培育,為香港邁向知識型經濟提供更有利的土壤。財政預算案將會從鞏固香港的經濟根基出發,優先考慮一些能夠長遠提升香港競爭力的建議。

  電影<天下無賊>堛漸D角,亦是我多年來最喜歡的男演員葛優說:「二十一世紀甚麼最貴?人才最貴!」我很同意這個觀點,我認為今日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確實是在乎人才。所以我過往的兩份預算案中一直非常重視教育。政府亦一直大量投資教育,培育人才,一方面希望為知識型經濟打好基礎,另一方面亦希望提升社會流動性,紓緩跨代貧窮問題。針對當前的社會經濟環境,究竟政府怎樣可以在教育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提升人口的質素,同時提升社會的流動性,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第三項原則,是社會責任。作為有社會承擔的政府,以及配合《施政報告》中優質生活及進步社會的政策方向,我們需要在財政預算案中考慮合適的財政措施,建設優質社區,以及更有關愛的社會。

  雖然經濟漸見起色,但部分市民可能仍然感到困頓,或者一時之間未能受惠,對於這部分的市民,我們應予以協助。我一直都堅信,要達致經濟穩固復蘇以至經濟長遠持續發展,單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如果能夠集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即是我們常常說的民、商、官合作,才能夠有效地應付挑戰,共同建設更美好的香港。在制定未來的財政預算案時,我期望能夠鼓勵更多跨界別的合作,發揮香港人的團結力量,共同推動香港社會及經濟發展。

結語

  各位,很快我便會開始諮詢市民對下一個財政預算案的意見。作為香港社會未來的棟樑,我很  希望我今天的說話能夠可以拋磚引玉,刺激你們對財政預算案的思考。

  兩年前,我在中文大學出席過一個講座,當日的題目是「領導與承擔」。我曾經講過,「承擔」不會憑空產生,「承擔」需要大家對生活的地方有感情、有關懷,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更美好,願意在工作和讀書之外花時間去了解社會的事務。

  今次我們能夠在金融風暴的大風巨浪中前進,正正考驗我們對香港的承擔,正如新亞校歌中另一句:「艱苦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我希望同學可以更加多些關懷我們身處的香港,更加多些了解香港面對的挑戰及困難,實踐對社會承擔的第一步,一起結隊向前行。

  謝謝。



2009年11月27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4時30分

圖片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