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八題:中醫藥業發展
************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潘佩璆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壎竻膚蔽攭P一嶽的書面答覆:

問題:

  行政長官在其最近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推動中醫藥發展,並會通過新的認證服務促進其發展,促使香港成為中醫藥「走向國際化的平台」。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為了將中醫藥推向國際化,當局如何向業界推廣中醫藥業結合科技進行現代化的技術,讓業界對行業發展的最新狀況有更清楚的認識;

(二)當局將如何爭取內地及國際認可擬發展的新認證服務;除了通過新的認證服務,當局有甚麼其他具體措施,協助香港成為中醫藥走向國際化的平台;及

(三)鑒於市民對中醫藥的需求日漸增加,而中醫藥的國際認受性亦日漸提升,當局會否將中醫藥納入公營醫療體系,以滿足需求及推動中醫藥業的發展?

答覆:

主席:

(一)為保障公眾健康和消費者權益,確保中醫藥行業的專業水平,從而推動中醫藥邁向規範化、國際化,一九九九年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按《中醫藥條例》成立,負責實施各項中醫藥規管措施,同時亦就中成藥的安全、品質及成效等方面進行規管,為中醫藥業在香港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亦加強了消費者使用中藥產品的信心。事實上,香港的規管架構模式亦為其他地區所借鏡參考。此外,我們希望以「循證醫學」概念發展中醫藥業及引入科學化的鑑證機制,幫助香港中醫藥業邁向國際化。

  特區政府通過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與中藥有關的應用研究和現代化技術平台的開發項目,為本地大學及科研機構添置先進設備,加強從事藥物研發、臨床前研究、製造工藝開發、中藥特性分析和品質檢定等工作的能力。創新及科技基金協助建立了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內的中藥製程開發及生產中心、香港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傳統中藥中心,和用以分析和檢定中藥材成分的香港浸會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實驗室等設施,為現代化中藥發展和質控奠下基礎,並已能為中藥業界提供達國際水平的現代化設備及技術支援。自二○○五年起,創新及科技基金轄下加入粵港科技合作資助計劃,以鼓勵粵港雙方的科研機構及企業在中藥應用研究上更緊密的合作。我們一直鼓勵企業充分善用各大學及科研機構的知識及資源,互相合作,藉以提高中藥業界的創新及現代化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

  此外,特區政府與香港賽馬會於二○○一年成立了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作為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的附屬機構,以推動、協調和強化香港的中藥科研及促進中藥研究成果商品化,協助提升中藥業界的市場競爭力。

  中藥研究院獲得香港賽馬會捐款五億港元,資助其研究計劃及活動。研究院至今已支持十多個不同項目,包括創新中藥產品的開發及中藥標準化和品質檢定等應用研究。設於研究院的中藥研究室亦與其專家網絡及技術夥伴合作,提供包括中藥材採購和中藥品質檢測、中藥材鑑定、發展分析及成分認證方法和提供中藥化學指標成分對照品等技術支援和合約研究服務,協助業界以現代化方法及結合科學技術開發高品質的中藥產品。

  研究院亦透過其資訊網、出版刊物、市場調研和資料庫等將研發成果及有關香港、內地及海外的研發活動、主要市場有關中藥產品的法規要求及行業最新狀況資訊提供業界謔牷C並經常舉辦及參與中藥業相關的研討會及論壇,向業界報告最新的研究結果及分享經驗。
 
(二)現時,國際上尚未有一套劃一的中醫藥標準。香港正利用本身的優勢,積極為中醫藥訂下標準,協助香港成為中醫藥走向國際化的平台。壎芵p在二○○二年開展了「香港中藥材標準」(港標)的研究計劃,目的是為一些常用中藥材制訂安全性及品質方面的標準。為推動中醫藥的發展,計劃涵蓋範圍將由目前的60種藥材增加至大約200種藥材。

  訂立中藥材安全及品質參考標準除了可保障公眾健康之外,也有助改進製造中成藥的原料,加L公眾對中藥的信心;同時可作為進一步研究中藥的基礎,與國際規定的要求接軌,促進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以至有助促進中藥材的貿易,為香港發展成為國際中醫藥中心奠下基礎。「港標」設有國際專家委員會,由不同國家高層次的代表組成,有助「港標」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得到認同和接受,使香港成為中醫藥走向國際化的平台。

  創新科技署轄下的香港認可處,為香港的實驗所、認證機構及檢驗機構提供認可服務。香港認可處透過國際上認可機構之間的互認協議,令香港認可處向檢測或認證機構頒發的認可資格得到54個經濟體系內的72個認可機構(包括內地的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承認。

  另外,香港貿易發展局每年均舉辦「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展覽會暨會議」,為中醫藥業界提供大型國際性交流與合作的貿易平台。

(三)中醫在香港基層醫療服務方面的貢獻廣為市民所認同。一直以來,香港的中醫服務主要由私營市場提供。截至二○○九年十月三十一日,香港有6,120名註冊中醫及2,793名表列中醫,他們在香港不同的地區提供中醫服務。至於需要住院或有嚴重疾病的病人,治療一般都會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

  鑑於市民對中醫藥的需求日漸增加,政府逐步將中醫服務納入公營醫療體系。醫管局正在多間醫院試行提供不同模式的中西醫結合服務,廣華醫院亦研究在重建計劃中建立中醫大樓,提供更具規模的中西醫結合服務。此外,政府亦自二○○三年起在多個地區開設公營中醫診所,主要目的是促進以「循證醫學」為本的中醫藥發展,同時亦發揮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及長者提供免費或減費的中醫服務的功用。目前已有14間公營中醫診所,分別設於中西區、灣仔、東區、觀塘、黃大仙、深水鶠B荃灣、大埔、將軍澳、元朗、屯門、葵青、北區及沙田。我們現正努力於九龍城、油尖旺、南區及離島區物色合適的選址以開設中醫診所。另外,一些非政府組織亦以流動中醫診所模式為多個地區提供中醫藥服務。可見公營和私營的中醫服務優勢互補,滿足社區不同的需要。



2009年11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37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