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教育局局長就「重新制訂特殊教育政策」動議辯論的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為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今日(十一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重新制訂特殊教育政策」動議辯論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我在此衷心感謝有二十位議員就何秀蘭議員提出的議題發表寶貴的意見,我想就各位議員提出的話題及何秀蘭議員所提出的主要重點,作綜合回應。

從教育角度專業規劃特殊教育

  有議員批評政府以福利思維角度處理特殊教育,對此我們並不認同。 首先,我想重申政府對特殊教育的定位。1995年5月發表的《康復政策及服務白皮書--平等齊參與展能創明天》,清楚地指出特殊教育是教育制度內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並非康復工作。

  在特殊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或會受到本身不同殘障或弱能的影響,有其他個人或護理上的需要,因此我們為特殊學校提供資源配套,除教學人員外,還會提供相關的專業人士,如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不過,有關的康復服務是要發揮輔助的功能,以配合個別學生的需要,提升他們的學習。這點正好反映我們是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去考慮特殊教育的資源配套。

  另一個從教育出發制訂政策的例子就是特殊學校新高中課程的發展,我亦希望藉此機會說明,委託教育專家提供意見或進行研究,作為檢視或制定政策的基礎,是我們制定政策重要的一環。

  新高中課程在本學年9月開始逐年逐級在主流及特殊學校推行。藉蚇堋蒍S殊教育業界推行新高中學制的契機,我們曾在2005年委託本港及海外專家進行特殊學校資源管理成效的研究,以助制訂特殊教育的未來路向。我們亦於2006年邀請了本地及海外的特殊教育專家和學者,聯同收錄智障學生的特殊學校,進行為期三年的協作研究及發展(「種籽」)計劃,以發展新高中課程核心學科的學習內容及學習進程架構,並提出高中教師與班級比例的資源建議。有關的種籽計劃已於2009年8月完成。我們委託英國劍橋大學的特殊教育專家對此計劃進行成效研究。專家認為課程內容適合16至18歲的智障學生修讀,亦配合目前的「3+3學制」。我們已根據有關建議,修繕新高中核心科目的課程及學習進程架構,並將依照專家的建議,繼續推行不同的教師專業培訓活動。

  我們在制定特殊教育政策時,是建基於專業研究、業界共同參與,以及廣泛諮詢。事實上,我們已開展了另一項研究,委託海外專家追蹤首三年新高中的推行情況,我們分析促進學生學習成效的因素及搜集良好的學習與教學經驗,作為完善課程的依據。我們會繼續因應最新發展的需要,考慮就特定範疇委託本地或海外教育機構進行研究。

及早識別

  剛才有議員提出政府應為全港幼童作特殊學習需要評估,亦有議員關注政府未能掌握本港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人數,以致未能對有需要的學童作適切的支援。我現在一併回應上述的意見和觀點。我在開始的發言中已提及,「及早識別」和「及早支援」是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基本策略。

  政府一直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讓醫護人員與家長共同監察初生至五歲的幼兒的成長及可能出現的發展障礙。壎芵p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會於指定的兒童關鍵年齡,與家長進行面談及觀察兒童在體能、智力、語言等各方面的發展表現。學前兒童經過評估後,會被轉介接受所需專科治療,並按需要接受社會福利署屬下各項學前訓練。當這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到達升讀小一的階段,有關的評估資料會送交有關小學,以安排及時和適切的學習支援服務。

  教育局近年亦積極透過與大專院校合作,完善及研發供教師和專業人士使用的評估工具、加強家長和公眾對特殊教育的認識,及增加心理學家人數等,以配合及早識別服務的發展。

  我們在全港公營小學實施機制,識別和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在這機制下,學校會利用教育局發展的評估方法,識別有學習困難的學生,讓該等學生在小一起即可獲得及早輔導。

  我們亦已增撥資源,由2008/09學年開始逐步擴展「校本教育心理服務」,從學校系統、教師支援及學生支援三個層面支援學校,這些包括評估和照顧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現時,已有三百多所官立及資助學校受惠。

  為了提供更有效的支援,我們建立了「特殊教育資訊管理系統」,並確立既定的收集程序,以掌握公營學校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資料。當學生從小學升往中學時,學校在得到家長同意後,將資料轉交其他學校作適切的跟進支援工作。通過上述的程序和系統,我們可以有效利用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數據,規劃和執行有關的政策,為學生提供適時到位的支援。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

  陳淑莊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中關注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雖然不是很多議員就此發言,我亦想作出一些回應。我們的一貫政策是促進非華語學生盡早融入本地教育體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可以同時接受為非華語學生,及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所提供的各項設施、資源及支援服務;包括按他們需要而訂定的個別學習計劃、言語治療服務、以及評核的調適等問題。有些學校更會聘用教學助理,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提供課堂內的直接支援。為加L支援非華語學生在中國語文方面的學習,我們制訂了《中國語文補充指引》、安排語文教師修讀有關的課程及工作坊,並且設立學習中文支援中心。

特殊學校的設施

  有議員認為我們應檢視特殊學校的設施,因應最新的服務需要及學校運作情況作出更新。我認同這看法。事實上,我們曾安排超過40所特殊學校在可行範圍下進行「學校改善工程計劃」,以提升學校校舍的設施。我們透過原地重建或遷校重建,為10所不同類別的特殊學校提供新校舍。為配合新高中學制在2009/10學年逐步實施,我們已為7所特殊學校進行改建工程,我們正為另外15所特殊學校進行改建工程,再增加課室或特別室。
  
  此外,我們亦會不時因應學校的需要,為個別學校作出改善。例如,我們現正安排為所有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及嚴重智障兒童學校的學生活動中心安裝冷氣;在2009年,我們為每所特殊學校提供最多22萬元的資助,用以添置輔助科技器材以促進學生學習。

師資培訓

  有關議員對於師資培訓及專業進修的課程內容的意見,我們會仔細研究。我們向來重視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本地大學的教育學系在本科生的課程有照顧學習差異的元素,我們亦正與有關院校討論把特殊教育需要列入職前教師培訓課程的核心或基礎單元。此外,香港教育學院開辦供現職教師修讀的30或90小時有關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專業進修課程。

  為加快特殊教育教師培訓的步伐,並為教師提供不同程度課程的選擇,我們在2007/08學年推出了為期五年的「推行融合教育的教師專業發展架構」。此外,我們提供代課教師的資源,亦為校長、學校管理層和教學助理等舉辦特定的培訓課程,務求學校不同級別的管理和教學人員都可以得到合適的培訓。

  過去兩年,學校對於該架構的培訓課程反應積極,學校可以按校情有計劃地培訓教師,讓曾受訓練的教師帶動其他教師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而又不致令學校和教師面對沉重的培訓壓力。

  本學年,我們將對該架構下的培訓課程及中小學教師的培訓進展進行中期檢討,尋求改善空間,以期更適切地符合特殊學校及主流學校老師的培訓需要。

智障兒童的中學教育

  剛才議員的發言都關注到智障學生的新高中教育,我想就現行政策作出一些解釋,以及提出方向性的構思。 我們必須強調,智障兒童學校的3加3新中學學制,是我們經廣泛的公開諮詢,多番討論後才2006年敲定的方案。在新高中學制下,在特殊學校就讀的智障學生,均可享有12年的學校教育。

  我們要明白,學制與課程是互相配合的,本年9月開始推行專門為智障學生而設的三年高中課程,包括三個部份:第一是核心科目,即是中國語文、數學和通識教育及其他獨立生活;第二是選修科目和應用學習科目;第三是其他學習經歷。這個設計的理念及具體的落實,都是貫徹注重學生全人教育及均衡成長的目標。這課程是與普通學校的課程在同一課程架構之下發展而來,亦是以3+3學制為骨幹,內容方面經過調適,以配合智障學生的智能、興趣和需要。

  我希望大家注意,這並非大家有時誤解的以為是4+2+3的學制,因4+2是舊學制,我們現在整理的新課程是3+3,這新學制是正如剛才所說,是經過研究的,我們認為這個學制是能提供智障人士所需要的技能。當然,我們明白現在是4+2學制轉至3+3,中間有過渡安排。因為有些(同學)讀完4+2,並未讀過新高中的部分,我們現在從這基礎與議會討論如何落實這個過渡安排,讓已讀過的(同學)有一個新高中的元素。

  在過往幾年,我們和學校都是以上述的3+3方案為藍本,研發課程和評估架構、為教師進行專業培訓、籌劃人手資源,以及改建校舍。第一年的新高中學制剛在9月順利展開,我們認為大部分學生可在既定的12年學制內完成中、小學教育應是主流和常規,業界的專業意見亦認同這看法。

  與此同時,我們理解個別學生或會因種種合理原因而需要延長學習年期。隨虓s高中學制的推行,我們早於上學年已承諾會與業界共同磋商更合理暢順的學生離校機制;我本人亦親自與家長和團體會面,聽取他們的寶貴意見。

  我們向特殊學校及家長提出短、中及長期的發展方案,具體的構思是為特殊學校提供一定數量的額外學額,以便學校有足夠的彈性,並且根據一套具共識的準則行使專業判斷,讓有合理原因的智障學童可以延長學習年期,按需要接受12年或以上的學校教育。我們很高興業界和家長都普遍歡迎這項構思。

  我想藉此機會,向議員進一步解釋額外學額的構思。我們建議採用「可行者先行」的策略,讓現時有足夠設施的學校即時增加學額;課室條件不完全許可的學校,則盡量利用校舍內可動用的空間以增加學額。具體來說,我們希望可以在短期內透過在條件許可的學校增加學額,為智障學童提供約200個額外學額。至於中期措施方面,我們計劃為有關的特殊學校進行學校改建工程,使學校最終能在不影響教學環境質素的情況下,增加約350個額外學額。長遠而言,我們希望透過物色建校用地,興建新校舍或重置現有學校,進一步擴大學額,滿足需要。

  我們會就如何落實上述構思繼續與特殊學校議會及業界進行討論,我們一定會積極聽取家長的意見,期望能找出最適合學生的安排。如能同時獲得議員對上述構思的初步支持,我們會按政府的既定程序把這個構思制定為政策和具體措施,並積極尋求需要的額外資源,以盡快落實這優化措施。

  至於有關智障兒童學校在這今明兩個學年須面對新舊學制並行的問題,我們一直與學校保持緊密聯繫,盡力與學校一起理順在過渡期間,新高中課程與「延伸教育計劃」下的學生學習。概括而言,我們的原則是讓有關學生完成其所屬課程而畢業離校,並會在過渡期間彈性處理學生的延長留校申請。

  至於學生離校後的服務安排,我們亦十分關注。在剛公布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已承諾會增加日間訓練和職業康復服務名額。我們亦會繼續與有關部門合作,致力協助智障學生在離校後順利接受其他培訓和康復服務。

與持分者的溝通

  我們十分注重與各持分者溝通,並會爭取交流的機會。事實上,我們設有不同的溝通渠道,就特殊教育的發展聽取不同持分者的意見及建議,例如,我們有常設的「主流學校推行融合教育工作小組」和「特殊學校教育工作小組」,成員包括中學、小學及特殊學校議會的代表、家長組織代表、本地學者和其他相關政府或非政府機構代表等。我們現會在有關的常設小組,邀請與我開會的家長代表推舉一個或兩個代表成為成員,參加小組討論智障學童的學習年期事宜。此外,我們亦會繼續與家長組織討論,預計最快的會議會在本月內進行。

結語

  總的來說,我們一直是從教育專業及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優化特殊教育服務,讓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能達至本身能力可及的學習水平,發展他們應有的潛能。在智障學生的離校安排方面,我們會繼續與有關部門合作,致力協助智障學生在離校後順利接受其他培訓和康復服務。

  最後,我再次多謝二十位各議員及各界人士對特殊教育的關注。
  
  主席,我謹此陳詞,謝謝。



2009年11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3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