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水域紅潮報告
********
********
政府跨部門紅潮工作小組今日(十一月十日)公布,過去數日在本港水域發現紅潮。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人員十一月八日在港島中灣泳灘發現紅潮,今日又在清水灣第一灣及第二灣泳灘、銀礦灣泳灘、蘆鬚城泳灘、洪聖爺灣泳灘、長洲東灣泳灘、觀音灣泳灘、淺水灣泳灘、南灣泳灘、舂坎角泳灘及銀線灣泳灘發現紅潮,有關泳灘隨即懸掛紅旗,紅潮至今仍未消退。
小組發言人說:「銀線灣泳灘的紅潮由紅海束毛藻組成,其餘的紅潮均由球形棕囊藻組成;兩種藻類皆不含毒素,在香港水域較少見。雖然外地曾有報告表示紅海束毛藻會令接觸者的皮膚感到痕癢和灼熱,但在香港則從未有此情況出現的紀錄。」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已立刻通知蘆荻灣、索罟灣、蒲台、長沙灣、馬灣、糧船灣、大頭洲、雞籠灣、滘西、麻南笏、布袋澳及東龍洲養魚區漁戶,提醒他們要密切留意魚排情況,漁護署至今未有收到相關的魚類死亡報告。
及早發現紅潮並發出預警,能使養魚戶有充裕時間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故此,漁護署正密切監察有關紅潮會否蔓延至本港其他水域,並加強監察所有養魚區的情況。此外,漁護署亦會抽取水質樣本分析。
紅潮的出現為自然現象,漁護署實施的浮游植物監測計劃將繼續主動監測紅潮出現的情況,以減低對本地海魚養殖業及市民可能造成的影響。
完
2009年11月10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9時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