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打到飛起 電影資料館回顧「七小福」璀璨背後的童年歲月(附圖)
******************************

  洪金寶、成龍、元奎、元彪、元華、元秋……這些家傳戶曉的「元班人馬」,憑紮實的根底、靈活的頭腦,不斷創造銀幕奇蹟。曾幾何時,他們只是活動佈景式的「茄哩啡」、代明星吃苦頭的幕後替身、在幕前跑跑龍套、唸一兩句對白,或以「七小福」之名在夜總會、遊樂場及各式場館演出。

  「七小福」都是京劇老生于占元師傅「中國戲劇學院」的學生。今年為「中國戲劇學院」創辦五十周年,于門一眾師兄弟特地從五湖四海返港慶祝。香港電影資料館趁此機會於十一月十四日至二十九日舉辦「打到飛起──七小福五十周年」,選映八齣「七小福」早年演出的電影,以及元氏同門擔當替身、武指之作。電影包括洪金寶導演首作《三德和尚與舂米六》,他初登大銀幕之作《愛的教育》,成龍初任男主角的《新精武門》,他任日本演員的替身、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元家班大耍北派功架的《猴子兵華山救駕》,于占元擔任武術指導、七小福天真演出的《橫掃江南七霸天》(又名:《大小黃天霸》),元秋擔任替身演出的《愛奴》,以及洪金寶擔任武指和由他與吳明才演出、胡金銓編導的《忠烈圖》。

  香港電影資料館獲得分散於五湖四海的「七小福」捐贈珍貴的童年照片及學校資料,將於本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在電影資料館展覽廳舉辦「七小福五十周年」紀念展,展出珍貴的圖片、電影片段、訪問等,展現「七小福」童年的艱苦訓練與天真歲月,以至今天的成就,並向其恩師致敬。

  是次回顧展將舉辦「香江七霸天」座談會。文化評論人梁款(吳俊雄博士)、影評人蒲鋒和馮家明於十一月二十一日(星期六)下午五時,在放映《三德和尚與舂米六》後,於電影資料館電影院,分析元門弟子對七、八十年代電影業的影響及探討動作武打元素如何影響香港、甚至世界的影壇。粵語主講,免費入場。

  「七小福」其實不只七人,不同的演出有不同配搭,總數達七十多人。他們大部分來自貧窮家庭,或太頑皮難於管教,在于師傅門下接受訓練,經歷了非常艱苦的日子。儘管經常被打到飛起,但他們對師傅都非常敬重,因為正正是嚴厲的鍛練為日後事業奠定了基礎。

  「七小福」其後闖進電影界,有集體演出,亦有各自亮相,大部分時間表演武術、跳躍翻騰、大展身手。他們長大後大都留在影圈,起初當龍虎武師,部分躍升為武術指導、演員、導演、製片、公司老闆、甚至國際知名的巨星。「元班人馬」出名打得捱得,憑個人才華、集體努力及拼搏精神,為香港電影殺出一條輝煌的血路,不斷創造銀幕奇蹟之餘,亦帶動了香港電影,國際聲譽直線起飛,更配合了香港整體社會同期的飛黃騰達。

  縱是魁梧大漢,也曾有過瘦弱矮小之時。誰會想到在《愛的教育》(1961)飾演乖巧的窮學生小禿子、初登大銀幕的朱元龍,竟是二十年後身形巨大、但靈活跳脫的洪金寶?代父教書的老師林翠,本對教育毫無興趣,後來被父親獻身教育的精神和學生的良善所打動,日漸投入,更感化了疏忽子女的家長。

  由于師傅任武指、帶領天真無邪的七小福演出的《橫掃江南七霸天》(1962),招式滲出點點京戲身段,小鬼頭每每出場翻筋斗、矮子功、騰空跳躍,看得觀眾心花怒放。而在《猴子兵華山救駕》(1963)一眾「中國戲劇學院」學員扮演猴子兵,助秦王除奸相,身穿猴子戲服的孟元文、朱元龍(洪金寶)、張元秋(元秋)等,在鏡頭面前大耍北派功架,筋斗打完一個又一個。

  于師傅門下不乏女弟子,師姐們同樣於七十年代的武打片潮流中發光發熱,打得出色,更為創作人添靈感,創作了以女性主導的武打電影。楚原導演的《愛奴》(1972)中三師姐元秋為愛奴何莉莉的武打替身,粉菊花徒弟楊盼盼則代貝蒂演出多個打鬥場面。影片以女武替加上飄逸的服飾,動作狠準之餘又多幾分靈活優雅,為這部風格類型獨樹一幟的影片再添趣味。

  胡金銓和七小福投緣,他的電影融匯京劇傳統,武打場面實是北派的藝術處理。他早年拍《大醉俠》(1966),便找來七小福扮演小乞丐,《迎春閣之風波》(1973)及《忠烈圖》(1975)均由洪金寶擔任武指。《忠烈圖》描寫明朝清剿倭寇事蹟,洪金寶當時嶄露頭角,敏銳度和創作力已不尋常,影片結構如旋轉迷宮,洪的武打設計由俐落乾淨演變至密集纏繞,殺氣騰騰,與永劫回歸的命題非常吻合。吳明才(元庭)等七小福相繼上場,戲份雖少但各具特色。是次放映的拷貝為電影資料館早期修復的版本。

  成龍打不死的形象深入民心,當大哥還是叫陳元樓的時候,因捱得打得,引來伯樂的垂青。他在《精武門》(1972)擔任日本演員橋本力的替身,吃了李小龍不少拳腳。然而他敬業樂業的表現吸引了製作人陳自強和導演羅維的目光,後者更起用他於《新精武門》(1976)當男主角,為其起「成龍」作藝名。成龍在片中初挑大樑,演技雖稚嫩倒也自然具說服力,古靈精怪的小動作屢屢出現,其喜劇天份已見端倪。

  洪金寶首任編導的《三德和尚與舂米六》(1977)為功夫喜劇奠基作之一,題材延續張徹、劉家良開展的少林南拳片。影片邀得功夫片宿將陳星參演,投入類型早期的硬狠風格,但洪以北派的靈巧思路創新武打,招式凌厲,也展示花巧的動態美。洪金寶初期的電影足證他屬幕前幕後的全面人才,與成龍的搏命小子、個人英雄形象互相輝映。

  除《橫掃江南七霸天》、《猴子兵華山救駕》和《三德和尚與舂米六》為粵語對白,其餘影片均為國語對白或設中、英文字幕。《三德和尚與舂米六》為三級影片,只准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門票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票價三十元,設六十歲或以上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訂票熱線:二七三四 九○○九;網上訂票:www.urbtix.hk。節目詳情可參閱於康文署轄下表演場地備取的第四十九期《展影》。查詢電話:二七三九 二一三九/二七三四 二九○○,網址:www.lcsd.gov.hk/fp。



2009年10月23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58分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