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政府歡迎粵劇列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粵港澳三地政府透過中央政府共同申報的粵劇,正式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香港首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今日(十月二日)與國家文化部核實,粵劇已被列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此感到十分高興。這次申遺成功,顯示粵劇藝術得到聯合國的肯定和認同。為保存和弘揚粵劇,三地政府已制定方案,進一步承傳和推動粵劇的發展。這些措施包括繼續研究粵劇的歷史和流派、加強粵劇的推廣和普及、通過演出和教育工作,讓普羅市民和年青人更深入認識及更多接觸粵劇,從而進一步承傳粵劇這門本土文化藝術。此外,我們亦會透過文化交流將這項世界文化遺產推介至海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二零零三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於二零零六年四月正式生效。中央政府於二零零四年加入公約,成為第六個締約國。公約第16條規定設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推廣世界各地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粵港澳三地政府早於二零零三年已開始籌劃向聯合國申請粵劇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並於二零零五年正式委託具申報經驗的中國藝術研究院負責草擬申報文本。

  二零零八年九月中央政府向聯合國提交申報文件,其中包括粵港澳共同申報的粵劇,申報第一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發言人又表示,特區政府明白要協助粵劇發展,資源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政府於二零零四年設立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並於二零零五年成立粵劇發展基金,該基金至今已撥款約二千萬元,支持了超過260項申請。此外,政府亦透過多元的渠道及形式支持粵劇發展,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每年支持約500場粵劇粵曲表演活動,香港藝術發展局撥款支持粵劇的演出、教育推廣及其他發展項目,民政事務局資助香港演藝學院舉辦粵劇課程等。

  為增加粵劇演出場地,政府除了透過優先租場政策在康文署場地提供更多演出檔期外,並將開拓不同規模的場地以配合粵劇發展需要,包括將油麻地戲院及紅磚屋改建為設有小型劇場的戲曲活動中心;在高山劇場新翼興建中型劇場及排練室;及在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設大型和小型劇院、排練設施等,以提供具國際水平的永久粵劇演出場地作專業演出之用。



2009年10月2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59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