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太空館帶領觀眾重返恐龍時代
*************

  香港太空館由明日(九月二日)起至明年二月二十八日推出最新的全天域電影《恐龍再生》,帶領觀眾走進廣闊無垠但人跡罕至的蒙古戈壁沙漠,以及美國西南部新墨西哥州的巨大沙岩孤峰,一同探索三疊紀時期最早出現的恐龍,以及活躍於侏羅紀及白堊紀的異獸。觀眾有如重返恐龍時代,近距離認識這億萬年前的巨獸。

  恐龍曾一度叱吒地球一億五千萬年之久,但只有極少的證據證明牠們曾經存在,這就是牠們的化石。恐龍的化石不僅讓古生物學家建構出恐龍奇怪的體形,也解開恐龍生命的奧秘。

  戈壁沙漠橫跨蒙古及中國一百二十八萬平方公里,在數世紀的沙漠黃土下,埋藏著巨大的化石寶藏,不受干擾渡過七千多萬年。一九二○年代,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群科學家出發探索未知的蒙古戈壁沙漠。令他們驚訝的是,每次沙塵暴來襲後埋藏在沙漠下完整保存的恐龍化石就會露出地面。過去,科學家認為是沙塵暴埋葬這些生物,新的證據顯示戈壁沙漠受到嚴重的豪雨襲擊,每隔幾世紀,凶猛的暴雨就會橫掃這塊旱地,快速的掩埋可使骨骸石化,不受天候及掠食者的破壞。

  探險隊在戈壁沙漠不但發現若干新恐龍,更在地面的好幾個巨大的圓形巢內發現第一個恐龍蛋,這個驚人的發現確認恐龍真的會下蛋。而且,在其中一個巢的最上面,他們得到另一個發現,一隻像鳥、肉食的恐龍骨骼,經過研究,古生物學家相信這隻恐龍在巢內孵蛋,就像現代的鳥類一般。今日,古生物學家在中國北部發現了數十種新的恐龍物種,它們保存在極細的火山灰中,羽毛與精緻骨骸明顯聯繫一起,這令人們確信不會飛的恐龍是地球上第一種有羽毛生物。以往我們認為恐龍大約在六千五百萬年前自地球上消失。但不斷的考古發現告訴我們,有一種恐龍存活了下來,我們現稱之為鳥。

  但若要追e到最古老的恐龍,科學家會前往諸如新墨西哥的沙漠荒地。回溯到兩億年前,這塊土地的生命歷史更為豐富。這裡是全球少數一個橫跨不同恐龍年代的岩層。岩層越深,岩石就越古老。最上層的岩石屬於白堊紀,中間層是侏羅紀時期。靠近底部是最古老的三疊紀,也是恐龍最早出現的時間。

  一九四○年代,古生物學家在這裡發現有二億二千萬年之久的豐富化石埋藏區,當中埋有數以百計的早期小恐龍的骨骸。現在科學家認為這些是後來肉食恐龍的祖先之一,名為虛形龍,長約二點八米,重約四十五公斤。牠們的體積及腳骨顯示牠們跑得很快。兩隻手各有三個尖爪指,可以抓住並緊握獵物。眼窩很大,顯示視覺敏銳。這種恐龍體積雖小,但卻是很能幹的掠食者。

  恐龍剛開始出現時,北美這塊地方的環境跟現在極不相同。類似常綠植物的高大樹木沿著河岸生長,這裡是一處廣大的氾濫平原,屬於熱帶氣候,似乎有豐富的生物棲息。可是,早期的恐龍如何與其他動物互動?

  爬蟲類比恐龍更早出現在地球上,恐龍也是爬蟲類,但兩億年前,它們分化出來,不再朝著鱷魚的演化路線。靈鱷是在幽靈牧場發現的新生物,它是鱷魚的古老近親,長二點七米,重約九十一公斤,看起來很像恐龍,但奇特的是,靈鱷是兩腳直立行走的,古生物學家確信牠跟虛形龍曾在三疊紀西南方的峽谷與森林交會。

  年復一年,我們對恐龍的瞭解更多,包括恐龍會築巢,保護牠們的蛋,或許還會照顧子女。從某些化石,可以知道誰是獵殺者,誰是獵物,我們還知道羽毛比鳥類更早出現在不會飛的恐龍身上。不過,現時的發現還不到全部恐龍物種的百分之二,還有成千上萬的恐龍等待我們發覺。

  《恐龍再生》片長四十分鐘,於太空館何鴻燊天象廳上映,每日放映三場,分別為下午一時三十分、下午五時及晚上八時三十分,逢星期二休館(公眾假期除外)。票價分港幣二十四元(前座)及三十二元(後座),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高齡人士半價優惠。門票現於太空館票房及城市電腦售票網發售。

  太空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有關詳情可瀏覽太空館網頁http://hk.space.museum/,或致電二七二一 ○二二六查詢。



2009年9月1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9時17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