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環境局局長就「正視七一遊行市民的訴求」議案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為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今日(七月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回應「正視七一遊行市民的訴求」議案辯論時的致辭全文:

主席:

  各位議員,剛才余若薇議員的修正案提及政府沒有訂立鄎ヴ蟔橧`量的減排目標和制訂全面的氣候變化政策。在眾多發言的議員當中,陳克勤議員和涂謹申議員亦就這方面表示關注,所以我想借此機會闡述政府的策略以至具體應對措施,以回應議員和市民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

  余若薇議員提過一些數字,即是香港的人均碳排放,前日特首在答問大會亦有提及,按照國際間互相認同的計法,香港人均碳排放每年大約是六噸左右,附近和香港接近的地方,例如新加坡,人均碳排放較我們多百分之五十,九噸左右;日本和英國大約是我們的一倍左右,大約十一到十二噸;美國是二十四噸,即是我們的四倍;澳洲是二十六噸。列舉這些數字並不是說香港有任何可以自滿的地方,因為這跟一些科學家覺得要應付全球氣候變化,較為理想的是將人均數字降到兩噸這個目標,其實路途是非常遠。所以,這確實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最近我去參加C40,一個國際大城市氣候變化會議,其中一個主禮嘉賓是前美國總統克林頓,他亦在會上提及,在170個參與京都協議書的國家體系來說,似乎到現時為止,能夠訂出承諾,或者能夠達到原先承諾的目標,數字真是寥寥可數。這亦引證了不單在香港,在國際之間亦需要一起做一些工作,才可以共同應對這個問題。

  所以我想就這個問題在三方面分享一下政府現在的做法。一方面就是我們究竟是否有一個很清晰的目標,或者我們的政策方向如何;第二方面,我們是否已經具備一些實際的措施去回應這個問題;第三方面,分析一下我們訂出的措施是否能夠對症下藥,應付我們要共同面對的氣候變化問題。

(一)政府重視應對氣候變化

  第一方面,就茯F策目標,第三屆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在2007年10月的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開宗明義表示希望以“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推展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

  在2007年的施政報告中,我們率先承諾,香港作為亞太經合組織的成員,會履行組織宣言,達到2030年前將能源強度在2005年的基礎上,至少降低百分之二十五的目標。

  當時,我們剛剛從亞太經合組織開會回來,相信香港在二十多個成員當中,是第一個將這個國際之間,這個區域大家認同的標準,訂立為我們的目標。採納這個區域組織都認同的指標,一方面顯示香港願意與國際間合作,另一方面是要確保在經濟增長及發展的同時,我們會致力減少我們碳排放的足印。

  在2008年10月的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提綱挈領指出「面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及挑戰,香港要早作準備,加強能源效益,採用清潔能源,減少依賴石化燃料,推動以低耗能、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這是具體地將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清楚說明。

  在2009年的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更表明會「利用環保和節能減耗措施,推動『綠色經濟』,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方向。這不但可以使香港建設成宜居城市,也可以提升整體競爭力。」預算案中亦重點提及撥出資源,針對政府和民間的樓宇節能如何落實推行。這個政策目標分別在施政報告和預算案中逐步成形和清楚告訴市民我們的政策方向。

(二)實質措施,對症下藥,建設低碳城市

  除了有一個政策目標外,我相信任何城市、任何國家要面對氣候變化的問題,都必須要提出實質可行及應對該城市問題的方案才可以做得到。在這方面,我同意陳克勤議員所提到,我們不可單靠停用鎢絲燈膽就可以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過往兩年多以來,政府推行一系列措施,針對減低排放、提高能效,並連結企業及社會大眾,共同邁向低碳高效的綠色城市。這些措施包括九至十個大方向:

(1)針對建築物能源效益及減排

* 建議立法強制執行「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為新建及復修樓宇訂立最低的能源標準,在暑假之後會將法案提交立法會;

* 在啟德新發展區設立區域供冷系統,大大減少能耗,我們很高興立法會批准了撥款;

* 撥款4億5千萬元,資助大廈業主進行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審計及提升能源效益工程,這個不單是審計亦是實則改善能效的工程,而由四月到現在已接到超過六百份申請;

(2)政府以身作則,為政府樓宇進行碳審計及能源效益工程。就新建政府樓宇,規定必須符合本地專業綠色樓宇的最高及優良標準,並撥款4億5千萬元,改善政府樓宇的能效。政府亦有超過四十座樓宇加入碳審計的行列。

(3)推動綠色低排放交通運輸系統

  這包括發展環保公共交通系統,並以寬減稅項,推動及引入最新電動車輛,以減少碳排放;

(4)使用更清潔能源,減低碳排放,2008年8月與內地簽訂西氣東輸新增氣源,容讓天然氣發電比例由百分之二十八增至百分之五十或以上。因為使用天然氣,較諸燃煤,可將鄎ヴ蟔敼ぅ騑謅皉吨壑坐迨Q;

(5)制訂綠化總綱圖,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推行綠化,並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屋項綠化,至今已批出大概兩千萬元以上,約一百個綠化計劃。過往幾年我們亦進一步擴展郊野公園,增加綠色的覆蓋面,而香港亦是少有的城市有超過四成的地方保持綠化。

(6)經機會最近發布,承諾擴大政府環保採購清單,政府亦以身作側,停止購用鎢絲燈泡,以需求帶動環保和能效產品的發展。

(7)在堆填區內將堆填氣體中的甲烷,轉廢為能,已經有一個堆填區將其甲烷作為家用煤氣的燃料,我們亦正在商討,將這計劃擴展;

(8)透過為港商在內地拓展,加入清潔發展機制,逐步在區域內建立一個碳交易的平台。

(9)加強宣傳和教育,透過推行全港性企業碳審計綠色伙伴計劃,將減碳的訊息由企業帶到市場,而在短短一年間,這個計劃已得到超過一百所大企業加入行列,單以物業管理的界別,涉及的樓宇面積已超過100幢及5億平方尺。

  我列舉這一系列的措施,說明了政府在制訂目標後,確實有很多計劃出台,逐步為香港減少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

(三)策略目標和成效

  上述的策略和措施,正正針對香港本身的情況,對症下藥。有幾個方針是重要的。

  第一,我們覺得減排目標必須與發展掛u,如此才可確保發展不會在發展的同時,為香港帶來更大的碳足印。

  第二方面,要應對香港的情況,我們覺得如果要針對減少碳排放,有兩個重要方面是要相輔相成的。一是清潔能源的使用,另一個是建築物能源效益。有兩個數字,我經常都會引述,坊間也認同。香港的總碳排放,百分之六十三是來自電力生產,而百分之八十九的電力是用於建築物。所以,剛才我列舉很多措施涉及使用清潔能源及增加建築物能源效益,正為香港本身減少碳足印對症下藥。

  第三個針對是,我相信巿民期望政府能以身作則,帶動減碳行動。所以,在我剛才列舉的政策中,政府是先於民眾做這些工作。由制定樓宇能源效益守則,政府首先推行。推動新的樓宇符合這些守則,政府亦比商界先行一步。

  最近,在經機會提出採購政策及推動電動車輛方面,我們希望政府踏前一步。第四方面,我們希望整套政策能透過配對資助形式,引領社區全面認識和參與減排工作。我們提到的4億5千萬元資助計劃,能在三個月內已接獲超過600個申請,期間並培訓了750名審計員,希望可以為香港在減碳運動方面提供新的動力,較諸其他城巿,這個用配對形式的資助比其他方面走得較前。

  我們亦進一步以綠色城巿或綠色區域發展作為一個方向,結連廣東省建立區域綠色城市纂C我們希望跟周邊地區一齊做,並透過發展清潔生產機制的商機以帶動這股力量。

(四)國際合作

  最後一個方針,我們認同必須在區域或國際間合作。上述措施,大部分都緊貼國際做法,除了亞太經合組織的能源強度標準外,我們亦參加C40大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組織,希望在這方面香港可以在國際合作上繼續努力。而我亦承諾就年底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會議,香港會一如以往派員參加。

結語

  所以,總結來說,政府歡迎巿民就氣候變化方面提出意見,因為這正是共同要關心的問題。在政府來說,政府有責任將大家關心的問題之認知程度提高,更加有責任推出一系列的措施,以應付情況。我亦期望措施能像以往般獲得立法會同意,在未來,無論在政策、法例或撥款方面,我們可繼續得到立法會的支持。

  我謹此陳詞,懇請議員否決動議和相關的修定。



2009年7月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0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