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環境局局長就「綠色香港•碳審計」的致辭(附圖)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今日(七月三日)出席「綠色香港•碳審計」周年活動時的致辭全文:

  歡迎大家今天出席「綠色香港•碳審計」的週年慶典。整個運動由特首2007年的施政報告開始,為了推動社會認識節能減排的重要性,並協助建築物的使用者及管理人員去計算其建築物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去年七月政府推出本港首部的建築物「碳審計」指引。我們邀請了37個團體或機構參加。你會問為甚麼要在香港推行碳審計,又為何集中在建築物或商業方面?其實有幾個簡單的數字可以說明一切。

  香港整體的溫室氣體或二氧化碳每年的排放總量約為4500萬噸,其中百分之63是來自能源,即發電方面,而百分之89則來自建築物,這些數字很清楚顯示,如果我們能在日常工作及居住環境,留意一下如何用電,如何處理排放,便可知道有何方法針對氣候變化問題。

  除以上數字外,第二個重要來源是交通運輸,約佔百分之16左右,所以,我們覺得若能透過企業或一些大團體合作以身作則,行多一步,香港是有條件,有能力為我們的城巿制訂應付氣候變化的策略。

  今日剛好是一周年,「綠色香港•碳審計」運動由去年七月至現在,短短一年間,我很高興可以給大家一個很好的成績表。去年,我們共有37個團體參加,短短一年間,增加至今年的107家企業、公司或團體參加。在數字方面,一年間增加了3倍。如果以樓宇面積來說,單單以物業管理界別的綠色機構在一年內對超過100座建築物進行碳審計,所得資料及經驗可以幫助它們管理超過5億平方呎,相等於大約250個維多利亞公園的樓面面積。

  以這個覆蓋面積來說,香港作為一個人煙稠密的都巿,我們如果在碳足跡方面想一想,便發現可以利用生活上的空間縮小我們的碳足跡。這107家參與團體,種類愈來愈多樣化。我記得我去年說過,有很多大學、政府機構、法定團體參加計劃,海、陸、空各處都有。今年,我們有更多機構參加,如大部分地產、物業管理發展商有參加,有財金機構,以至香港所有大學差不多都已參加,也有專業團體、法定機構,有地方上的綠色組織,還有不同公司。特別一提的是,我們今年新增了一、兩個界別,第一個是酒店業,今年,香港不少主要酒店都有參加這個活動,另外全港的四大主要商會也有參與。

  綜觀這107個機構,正好顯示它們在商界內,既是行內翹楚,也可說在我們的綠色運動中以身作則,行出一步。我們知道在商界美國有Fortune 500,這100家企業就是香港的Green 100。我相信大家的參與,不但見證了各位在行業內做得好,更希望為環保出一分力,我要特別多謝大家。

  我亦知道參加碳審計的公司都是自願的,雖然政府今年會騰出4.5億元替大廈作能源審計,但今天這107家公司全是出於自願,用自己的資源投放。更值得高興的是,在過往一年,我們做了好些工作後,我們在一些酒會上與有些公司管理層碰面時,當他們知道這個運動時,往往不需要我們講太多,已經樂意參加。我特別多謝大家,憑一顆綠色的心參與這個活動。

  在這方面來說,大家亦希望並要求政府以身作則,特首在施政報告內提到政府會以身作則去做。在今年的碳審計運動,政府單以產業署管理下的樓宇,已有新增44幢樓宇加入碳審計運動,包括灣仔3幢政府大樓,即環境局及環保署處身的地方。其實,大家可能亦留意到,較早前政府宣布了在新建的政府大樓內一定會做碳審計,此亦包括在復修現有樓宇時,我們亦會按照綠色建築標準做碳審計,達致高或優質的標準。因此,我相信在碳審計一周年時,其實是證實到香港是有能力邁向更綠色的城巿,從而制定一個好好的應對措施,應付氣候變化問題。

  我相信如果能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香港可以更好應對這個問題。第一,當然是在座的商界朋友,能身體力行參與碳審計工作,或以不同方式減少碳排放。第二,政府有責任引領工作,所以會以身作則將政府大樓及有政府部門參與,第三,當然是社會的廣泛投入。我們相信近期投入的4億5千萬元的碳審計計劃裡,短短兩個月之間已有超過500個申請亦都見證了香港的整個社會希望是朝向這個目標,因此我在藉此多一次多謝大家的參加。



2009年7月3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0時01分

圖片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