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陳圳德今日(六月二十二日)表示,香港已為日後發展生物科技及納米技術奠定穩固的基礎,政府會繼續投放資源推動科研,並促進產業的蓬勃發展。
陳圳德在意大利和中國合辦的生物科技及納米技術研討會Sino-Italian TechX致辭時指,經濟機遇委員會提出香港具有優勢發展的六大產業,創新及科技就是其中一項。
陳圳德說:「香港在生物科技和納米技術方面建立了優良的上游研究,我們的大學在教學和研究方面在亞太地區數一數二。我們的科研達到世界級成就,包括成功研製全球最細、直徑為0.4納米的單壁納米碳管。而在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中,香港就與內地團隊共同擬定出2%的人類基因組合。」
陳圳德說,除了透過學術渠道投資外,香港政府亦透過資助計劃以及基建網絡支援,鼓勵應用研究及發展。政府於一九九九年撥款50億元設立創新及科技基金,目的是支援應用研究及發展等項目,以提升香港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他說:「到目前為止,該基金共撥款約40億元支援約1,400個項目,其中生物科技和納米技術項目佔資助金額超過百分之十二。在生物科技方面,基金資助的項目包括生物信息、分子診斷、藥物和治療技術的開發,傳統中醫藥的現代化,以及生物藥品製造。」
「在納米技術方面,基金資助的項目包括納米材料、納米電子、環保納米科技、紡織及製衣業的納米科技應用,以及醫療保健業的納米科技應用。」
有關基礎建設的支援,陳圳德說,科學園特別設有生物資訊中心及兩幢生物科技實驗室大樓,提供共享設施予從事生物科技的公司使用。現時已有超過二十間生物技術公司成為科學園租戶。
陳圳德說,估計現時香港約有300家生物科技公司,主要從事藥物、中藥及保健產品、醫療設備和診斷業務。當中約70家更在香港交易所及創業版上巿。
陳圳德說:「我們期待有更多香港與意大利及中國內地的合作研究項目。我們亦預期這些合作研究機會能演變為企業商機,為社會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
他補充說:「長久以來的法治,以及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上優良的國際業務和金融基建,使香港成為生物科技和納米科技研究機構及企業建立業務的理想地,有利它們開拓區內商機,站在科技前線,並鞏固市場地位。」
完
2009年6月22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2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