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政務司司長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全文(附短片)
*********************

  以下為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今日(四月二十日)下午在維多利亞公園視察政府部門在管理樹木方面的工作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全文(中文部分):

政務司司長:大家知道,行政長官已委派我帶領有關部門,就樹木管理進行檢討。我們已經成立專責小組,成員包括相關的政策局及部門。

  專責小組已經展開工作,我們的目標就是在三個月內完成這項檢討,提交一個檢討報告,亦即是說我們的目標是在六月底完成有關檢討。

  今天我們看了幾個地方,聽了幾個不同的簡報,我們亦有機會比較全面深入地了解政府在管理樹木的工作。主要是五方面,第一,是綠化工作;第二方面是郊野公園,我們現時有大約百分之四十的地方是郊野公園,樹木數目方面據估計絕對超過一千萬棵;第三方面,就是牽涉私家地的樹木,我們看到有一些樹木是生長得相當好的,這當然是好現象,但亦構成一定的挑戰;第四方面就是路旁的石牆樹,石牆樹我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這些石牆樹好的時候是很好,但在打風落雨時是否會構成對公眾的危害,對公眾有潛在危險,我們亦需要進一步評估,但當然主要是保育;第五方面,就是古樹名木的保育,剛才我們看過他們在這方面的展示,就是透過tomograph(聲納探測儀)及resistograph(微型鑽探器)測試樹木的健康情況。

  在考察過程中,我們比較關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當然是各部門如何各司其職,在其專責範疇內管理樹木;第二,就是涉及多個部門時如何互相協調和互相配合;第三,就是如何處理日常工作中比較棘手和難以處理的問題;第四,就是前線員工認為現行的樹木管理制度和安排可以改善的地方。

  今天的考察很有用,我有幾點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政府的同事們和市民一樣,都希望香港有好的綠化環境,亦會盡心盡力地做好綠化和保育樹木的工作。

  第二點,香港是一個市區和人煙稠密的地方,所以樹木可能構成人身安全,我們是絕對不能夠掉以輕心的。

  第三,樹木好像人一樣,是會有生老病死的。對於有病的樹,我們現時的指引是要盡力醫治,救回樹木,因為我們的原則是要保育。我們會盡一切的努力去治好那棵樹,但有時在盡力後仍然不能治好一棵樹,我們才會考慮砍伐。

  至於專責小組未來的工作,我們會特別就死因庭陪審團的意見,在以下幾方面積極研究和跟進。第一點,就是考慮如何加強樹木風險評估的工作,例如,是否應該成立樹木專責辦公室來協調樹木管理工作和重點處理一些特別複雜的個案;另外一點,就是考慮應否設立樹木專家小組,邀請本地及海外專家,提供樹木風險評估及管理的權威意見;第三方面,就是考慮到前線員工的人手、培訓及設備器材方面的需要,我們研究如何透過增加人手和加強培訓來強化這個團隊,以及完善配套;第四點,我們亦要考慮如何改善各樹木護養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多謝各位。

記者:全港有多少樹木患病?大概要多久才知道有多少樹患病?

政務司司長:我們現時已經有一個很完善的制度以定期檢查樹木,全世界檢查樹木的制度都很類似,首先是用眼睛去看,如一棵樹是否有部分已經枯萎,或是有些地方是黃了或裂了,或是有樹洞出現。第二步,如果覺得那棵樹有問題,我們才會使用儀器去探測。所以我們目前的制度在檢視方面,已經有一個相當有效的制度。

記者:司長,現時以單一部門統籌樹木管理工作的可能性大不大?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甚麼呢?

政務司司長:我們正考慮很多方案,目前還未有一個定案,因為我們現時正在做初步的工作。但我們覺得,現時在香港有很多地方都有樹木,用一個甚麼辦公室的形式使到它有權威性呢?即是說哪一棵樹生病,或是哪一棵樹要醫治,或是哪一棵樹已經盡力醫治後需要考慮砍伐?我們希望有一個核心的專家小組使到這個做法,使到我們判斷具權威性。至於實際上的運作,我們要考慮進一步如何去完善協調,我們在檢討報告中會作出考慮。

記者:那麼私家地方面,有沒有考慮引用一些法例作出監管?

政務司司長:我們現行的法例,就是如果一棵樹對途人構成危險時,現行的法例已經足夠可以處理。所以我們覺得這並不是欠缺法例的問題。

記者:但是有些契約並沒有規定一些私家地的地主要保育古樹,這是否需要做一些措施或是修例去保護私家地的古樹?

政務司司長:我們的原則是希望能夠保育每一棵古樹,亦可以保育每一棵健康的樹,所以在私家地方面,我相信有很多業主都希望保育那棵樹,因為樹可以遮蔭,亦能增加園景的美感。我並不覺得需要考慮立法要求每位業主一定要保育他們的樹木。你所說的情況都是一些很舊的契約中才會有,因為我們在最近幾十年,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我記不起有多少年,已經在地契中引入條款,要求地主保育樹木。對於一些很舊的地契中沒有這些條款的話,我們當然會與業主大家一起攜手合作。我們有時亦看到一棵樹未必一定在私家地中,但因為經過多年已經長得很茂盛,會伸延進入私家地,這些就是我們需要處理。

記者:司長,會否在風季前成立這個專責辦公室?

政務司司長:我們會盡快做的,我們現時用三個月的時間做這個檢討報告,時間上是相當短的。大家不要以為我們做這個辦公室前沒有工作,其實正如我剛才回答另一位傳媒的問題時表示,我們本身已經有一個有效的制度,我們知道樹木哪一棵可能有病,我們的制度是相當有效。當然,資源是永遠不足夠,人手亦是永遠不足夠,如果我們可以增加多些資源和人手的話,巡查的次數可以增加。但我們現時一直在工作中,我們亦會爭取在風季前能夠知道和處理那些有潛在危險的樹木。

記者:司長,可否講講另一個話題?你將會前往廣東考察,會否和汪洋會面,會否落實一些幫助香港經濟的措施?

政務司司長:我們今次前往廣東考察是在發改委頒布了《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後,經過了一次粵港合作工作會議,另一次是廣東省萬慶良省長帶隊來香港,大家溝通過、交流過。我亦承諾過,會前往所有《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的九個城市,主要是帶領工商界朋友一起前往,希望一方面可以加強大家雙方的溝通和認識;第二方面,有些大門已打開,有需要把小門也打開,我們今次會透過互訪,把一些小門的問題作詳細討論,以及希望可以加快處理。

記者:早前發現不同的部門各自為政,導致整件事沒有辦法解決,你今次發現這問題到底嚴重至甚麼程度?如果在這三個月中有甚麼事發生的話...?

政務司司長:我很有信心我與我的公務員同事大家都是盡心盡力地做好樹木保育以及檢查的工作。至於有時會發生意外,我們也不想,所以正正是因為今次死因庭作出一些結論,行政長官委任我作統籌。正如我剛才所言,在統籌之餘,做這份檢討報告,我們亦會檢討如何能夠進一步改善協調的機制。多謝。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09年4月20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1時14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