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六題:信貸評級機構的角色及功能
******************

  以下為今日(三月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國寶議員的提問和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梁鳳儀的答覆:

問題:

  金融海嘯的爆發觸發全球各地致力彌補現時金融體系的不足之處,務求重建金融市場的信心。有數名觀察員指出,國際信貸評級機構(信評機構)必須為是次危機負上部分責任。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在過去十二個月:

(一) 有沒有或者會不會,就信評機構在香港作為一個金融中心於未來的發展中所擔當的角色進行評估;

(二) 有沒有或者會不會與區內其他監管當局協調,以重新檢視信評機構的角色及功能;及

(三) 有沒有評估是否有空間在香港成立以亞洲為基地的國際信評機構;如果有評估,結果是甚麼?

答覆:

主席:

  信貸評級機構所作的信貸評級,代表有關機構對借款者或發行者承擔財務責任的能力的意見。因此,信貸評級是投資者賴以評估一項投資是否安全的主要參考工具。信貸評級機構以一個客觀和不偏不倚的方式為香港的企業和相關產品作出信貸評級,有助增加投資者的信心以及促進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後者是政府當局一直以來的一個政策目標。

  在去年的環球金融風暴中,巿場對信貸評級機構是否能適時下調其所作的信貸評級表示關注,尤其是在二○○七年對美國次按產品的信貸評級方面。具體來說,信貸評級的用家關注信貸評級機構本身有可能影響其所作的信貸評級的客觀性和獨立性的營運慣例及模式。

  香港的投資者和信貸評級用家主要倚賴三間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提供的信貸評級服務。它們是穆迪、標準普爾及惠譽。由於這些機構的服務屬環球性質,我們的監管機構,即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一直密切留意國際及區域層面有關促進適度監管信貸評級機構的倡議。

  不同的國際性及區域性平台,包括二十國集團、金融穩定論壇、國際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組織、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和東南亞國家聯盟加三,對信貸評級機構的企業管治也作出了熱烈的討論。這些討論著眼於如何鼓勵信貸評級機構達致國際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組織所訂定的最高標準,以避免利益衝突,增加對投資者及發行者的披露,及為複雜的產品作區分性的評級。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及適當參與國際性及區域性的有關研究和商議。我們會考慮有關研究和商議以及其結果是否及如何適用於香港。

  我們察悉巿場有成立一間以亞洲為基地的國際信貸評級機構的建議。考慮到更高質素資料的提供,對提升我們的金融制度的效率有所裨益,我們歡迎任何有助增加目前信貸評級巿場競爭的商業建議。雖然我們認同有關建議可能可帶來上述的好處,惟我們亦留意到新成立的信貸評級機構的可持續性,取決於有關機構能否迅速地建立業績以贏取「關鍵多數」用家,以及能否遵守國際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組織有關獨立性、專業性及客觀性的最高標準。我們期望能聽到巿場就這個建議的商業可行性方面的意見。



2009年3月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4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