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於二零零八年國際復康日開幕典禮暨慶祝聯合國《殘疾人權公約》生效及「十八區關愛僱主」嘉許聯合典禮的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十二月七日)於二零零八年國際復康日開幕典禮暨慶祝聯合國《殘疾人權公約》生效及「十八區關愛僱主」嘉許聯合典禮的致辭全文:

張主席(香港復康聯會主席兼國際復康日籌備委員會主席張健輝)、方女士(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方敏生)、十八區代表和各位嘉賓:

  今年是國際復康日十六周年,特區政府亦如往年一樣,積極響應,並贊助一連串活動,把「傷健齊心、萬眾一家」的信息向社會各階層廣為宣揚,而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殘疾人權利國際公約」及「殘疾人士就業」。

  要促進社會共融,讓弱體群體得享公平待遇,單靠政府力量並不足夠;這是需要整個社會群策策力。在這方面,香港復康聯會和社聯一直是復康服務的先驅,致力倡導及推動有關信息和服務,並已成為政府倚重的協作伙伴,推動社會移風易俗,建立傷健共融文化。

  說到「移風易俗」,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公約)自今年八月三十一日已適用於香港,而香港亦制訂一系列政策,切實履行公約規定。首先,本港早已設有康復專員一職,專責就殘疾人士的康復和福利事宜制訂整體政策;統籌和監察各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及非政府機構對復康服務的策劃和執行;以及籌辦公眾教育活動。

  此外,現有的康復諮詢委員會亦正切合《公約》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即「民間社會,特別是殘疾人及其代表組織,應當獲邀參加並充分參與監測進程」。康復諮詢委員會及其屬下小組委員會均由非公職人員出任主席,成員包括不同殘疾類別的人士、家長、殘疾人士自助組織和非政府機構的代表等,負責就殘疾人士權益的發展和本港康復政策及服務的推行事宜向政府提供意見。在過去三十年來,這個委員會已成為民間社會與政府商議康復政策的主要互動平台。我相信,委員會日後會繼續就康復政策提出寶貴建議,並監察有關發展。

  為促進殘疾人士就業,政府一向身體力行,積極鼓勵政府部門、政府資助機構和法定團體聘用殘疾人士,而殘疾僱員所佔整體公務員的人數,多年來亦一直維持在2%以上。

  至於宣傳方面,勞工及福利局和康復諮詢委員會已把「促進殘疾人士就業」定為本年度公眾教育的宣傳重點,並推展一系列新措施,向不同界別推介殘疾人士的工作能力,以及各政府部門和康復機構為促進殘疾人士就業所提供的支援服務,藉此鼓勵商界、地區、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建立多方協作伙伴關係,攜手推動各業界僱用殘疾人士,支持他們自力更生,全面融入社會。

  在當前金融海嘯衝擊下,本港的就業市場已進入寒冬,無論是傷殘或健全人士,都同樣受累。因此,今年的國際復康日以「殘疾人士就業」為活動主題之一,別具意義。我們會密切留意,在經濟放緩下殘疾人士的就業機會有何變化,並因應市場變化,不時檢視為殘疾人士提供的培訓課程和就業支援是否足夠和切合需要。

  此外,還有近來備受關注的最低工資立法,對包括智障人士等弱勢社群的就業機會是利還是弊?事實上,在明年七月提交主體法例草案予立法會審議前,我們必須處理的重點課題之一,正是有否需要及如何為殘疾人士制定特別措施作為配套。最低工資的課題甚為複雜,一方面既要為僱員提供工資保障,另一方面亦要確保訂立最低工資不會影響殘疾人士的就業機會。政府固然認同,當殘疾人士的工作能力沒有受殘疾影響,便理應收取市場工資。然而,對於工作能力受殘疾影響的人士而言,我們便須考慮如何平衡他們的就業機會和最低工資保障。

  為此,勞工處已於近月透過焦點小組諮詢殘疾人士團體的意見,而貴會代表亦有出席,提出意見。結果顯示,殘疾人士和服務團體對最低工資的意見紛紜,故我們定會在草擬法例過程中仔細研究。社聯和香港復康聯會在推動殘疾人士就業和融入社會上的經驗豐富,希望你們多就這課題向政府反映意見,使最低工資法例不會影響社會共融精神。



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4時4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