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行政長官談話內容(附短片)
*************

以下為行政長官曾蔭權今日(十一月十二日)考察東莞港資企業後於中區政府合署與新聞界談話的內容(中文部分):

行政長官:各位好。香港在內地的企業,尤其是珠三角的加工貿易企業,對香港的經濟及就業都十分重要。現在全球信貸緊縮及經濟不景氣,加劇了港資企業的營運困難,不少正面臨倒閉危機。特區政府特別關注這些問題。我們一直與這些廠商頻密接觸,了解他們現時的處境。同時,我和我的同事,亦都就金融海嘯對香港的衝擊,與中央政府及各有關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繫,商討應對方法。

今天早上,我與五大商會代表舉行早餐會議,聽取他們對企業方面的意見。下午,我到東莞實地考察當地港商的情況,與大約十七、八位港商代表座談,進一步了解他們具體所面臨的困難。特區政府會雙管齊下,積極推進協助港商的措施。一方面,香港可以單方面推行的措施,最近已陸續推出。例如增加銀行體系的流動資金、促請銀行放寬對企業貸款,以及在上月宣布的加強中小企業資助計劃的措施。另外,在兩日前我們宣布為中小企推出另一個信貸保證計劃,和加強出口信用保險局對企業的支援,提高出口的保障等等。

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在內地的業務亦面對不少營運上的困難。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部門一直積極商討,並就內地可以採取的措施提出具體建議,以協助港商渡過難關。這些措施包括以下四大範疇:

第一是加工貿易。隨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大漲,以及內地政策調整導致成本上升,削弱了港商產品的競爭力。再加上歐美經濟不景,令訂單劇減。因此,我們希望內地在出口退稅、加工貿易轉移轉型、台賬保證金實轉等方面政策有所鬆動,令企業能夠有喘息的空間。

第二是《勞動合同法》。港商普遍認為,《勞動合同法》大大增加了內地勞動力成本,同時降低了人力運用的靈活性,法律的可追溯條款也引起勞資爭議,令企業履行法律遇上很大困難。我們希望內地當局能採取一些紓緩港商困難的措施。

第三是如何協助港商進入大陸內銷市場。面對出口市場萎縮,不少港商希望當局能容許他們進入大陸內銷市場,並提供便利措施,例如一站式轉型服務、加速審批程序等等。

第四是融資問題。港商在內地面對融資緊縮的問題,我們希望內地銀行和有關當局能適度地放鬆銀根,協助港商渡過難關。

我們很高興知道,東莞市政府昨天宣布了一系列扶助當地企業的政策,與我們提出的四個範疇亦有很多相連及回應。這些政策將會有助當地港商,我知道有很多其他市亦會跟隨進行。我們會根據有關討論及建議,繼續積極跟進各項方案,一但獲得批准,會盡快公布和落實。

記者:內地推出四萬億的措施,如何為香港爭取令港商受益?關於中小企向銀行借貸方面,政府如何加強...

行政長官:我們有幾樣事情要做。第一是關於溫總理提出的十大計劃,我們現時想爭取多些資料關於這方面的詳情,特別是你剛才所說幫助企業在稅項上減輕負擔方面的具體情況。我很相信這些計劃在實施時,各方面的企業,包括我們港商在內地的企業都應該可以受益。

記者:你會否擔心立法會通過用特權法查雷曼事件會影響銀行回購和政府正進行的工作?

行政長官:我很希望立法會在處理這問題時,一定要使到現時我們為雷曼苦主所做的措施不會拖慢,我更希望在處理這件事,不要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帶來負面的影響。多謝。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英文部分)







2008年11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0時5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