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今日(八月二十二日)在總結奧運馬術比賽時表示,過去12日的13場賽事,是順利和成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
唐英年說:「天時是因為天公造美。賽事期間,即使在最後一晚有颱風逼近,但各場賽事仍能如期舉行,觀眾亦能夠在較舒適的環境下觀賞賽事。」
「地利是因為我們有世界一流的馬術場地,並有四通八達的對外和內部交通網絡,令市民和來自內地、海外的觀眾非常方便。」
唐英年認為最重要還是人和。他說:「42支參賽隊伍,數以千計的工作人員和義工,每一位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場內和全球觀眾奉獻精彩的賽事;超過十五萬名場內觀眾,在尊重場地規定的同時,全情投入,無分國界地為選手喝彩打氣,展示了文明、成熟的一面。」
「傳媒界朋友以高度的專業精神報道賽事和場內外花絮,令沒有機會入場的市民都能體會賽事的精華;而廣大市民亦十分支持奧馬賽事,對賽事期間的一些必要的臨時措施非常包容。」
「兩個星期前,當觀眾魚貫入場,健兒駿馬逐一亮相,我和同事們都有入場應考的感覺。今日,隨著比賽結束,我們可以鬆一口氣,說一句:“交卷了”。我們希望這是一份令大家覺得滿意的試卷。」
唐英年又說,很高興看到多支參賽隊伍以最強的陣容,上演一幕幕令人嘆為觀止的競賽,讓觀眾體會馬術運動的奧妙,感受奧運精神。同時,看到中國隊和中國香港隊在奧運馬術賽場上首次亮相,表現突出,也令我們倍感自豪和振奮。
他表示,奧馬比賽得以圓滿舉行,實有賴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他代表奧運馬術委員會和香港特區政府,向各機構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謝。
他說:「首先,要感謝國際奧委會、國際馬聯、北京奧組委、港協暨奧委會對籌備工作的指導和支持。」
「也感謝各參賽隊伍的合作、包容,以及他們的高水準表現。」
唐英年對香港賽馬會投入大量的資源,建造令馬術專家和參賽隊伍都讚不絕口的設施,為馬匹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表示感謝。他並感謝政府有關部門和馬術公司的前線員工和義工,在奧馬期間謹守崗位,以專業精神和發乎內心的熱誠,做好大大小小每一項工作。
唐英年又感謝海內外傳媒的報道。「特別是本地傳媒,可以看到你們下了相當苦功,很多報道非常專業,令市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比賽的精髓。」
唐英年說,奧運馬術比賽是香港首次舉辦的頂級大型國際性體育盛事,整個組織過程是複雜的系統工程。
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內, 218匹參賽馬安全、健康地抵港、離港,包括場地之間的轉移。
本港接待了運動員、技術和隨團官員、其他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共超過3,000人次;並接待了超過30位國際貴賓,及約650位媒體人員。
整個賽事安全進行,只有個別運動員和馬匹有非常輕微的傷患,但都得到及時妥善的治理;入場觀眾人數高達155,000人,每場賽事的平均入座率超過80%;並達到食物安全零事故的目標。
同時,賽事對社會整體正常運作沒有造成影響。
唐英年表示,總體而言,這次成功協辦奧馬賽事,國際奧委會、國際馬聯、北京奧組委、各參賽隊伍、海內外觀眾和媒體紛紛給予很高的評價。我們不負國際奧委會和祖國的信任,基本上做到令參賽隊伍滿意,令觀眾滿意,在奧運史上留下值得我們驕傲的一頁。
「更重要的是,我們再次以成績證明,即使面對經驗不足、時間緊迫、任務繁重的巨大挑戰,香港人仍然能夠迎難而上,發揮團結、拼搏的精神,向世人展示這個城市無比的幹勁和生命力。這是我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貢獻,也是奧馬留給我們最好的精神遺產。」
唐英年表示絕對不敢鬆懈。「9月7至11日,殘奧馬術比賽將會在香港舉行。我們將以同樣重視的態度,並針對殘奧的特殊需要,做好一切準備工作,舉辦同樣出色的馬術比賽。」
完
2008年8月22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7時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