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當提及人工智能,人們便會想起那些能隨意走動、可與人類互動和交談的高智能機械人或人造「人」。其實,人工智能 (英文簡稱「AI」) 是研究利用電腦處理一般需要人類智力才能勝任的工作的一種科學,經過過去半個世紀的研發,此科技已廣泛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包括網絡軟件、搜尋引擎、電子及家庭電器等。
為了讓市民認識有關人工智能的科學知識,香港科學館科訊廊由今日(六月十三日)起至十月十九日推出最新一期「科研焦點」,以「人工智能與鐵路工程工作調度」為主題,邀請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港鐵(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工程工作調度系統為例,介紹如何應用這門學科。
港鐵是世上最繁忙的集體交通運輸系統之一,為確保持續提供高質素的可靠運輸服務,所有工務和維修工作必須適時進行、準時完成。而整個港鐵鐵路系統的工務工作規劃和調度,均由ETMS系統(「工務行車管理系統」)負責。
ETMS系統內有多處地方使用了人工智能引擎。首先,其中的專家系統會自動檢查有關人員所提交的工務或維修工程是否合理,資源是否足以應付所需,以及新工程是否與任何已經確認的工程互相抵觸等基本問題。
其次,專家系統與遺傳算法互相協作,編製出每周工作計劃,供規劃人員審核。系統懂得如何智能地把工作合併,在確保所有規則(包括安全規則)、條例和指引均獲遵守的前提下,編製出資源運用最優化、可切實執行的工務工作數量最大化的調度計劃。
第三,人工智能引擎可自動解決任何因新的改動引發的工作項目之間的衝突,並提出經修訂的調度建議供規劃人員重新批核。最後,人工智能引擎也用於長期的季度規劃。
ETMS系統的先進科技,為港鐵制訂出資源運用最優化並確保工作安全的理想工作安排,亦大大簡化及加強了維修工務的效率和計劃程序,使列車能夠暢順運作,讓市民可以享受安全便捷、穩妥可靠的旅程。該系統曾獲美國先進人工智能學會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獎」,以及香港電腦學會的「亞太區資訊通訊科技獎」和「資訊科技優越大獎」。
除上述展覽外,科訊廊內的「科學視窗」亦將播放一套短片《機械人的未來》,同時「科訊網」也搜羅了與是次專題有關的網站,方便參觀者汲取相關的資訊。
為配合是次新展覽,科學館將於八月二十三日(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在該館演講廳舉行「人工智能與它在香港的應用」講座,由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副教授陳漢偉博士主講。講座以粵語進行,免費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科學館位於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三及星期五下午一時至晚上九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九時,逢星期四休館(公眾假期除外)。入場費為二十五元,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可獲半價優惠,星期三免費入場。
查詢請電二七三二 三二三二或瀏覽科學館網址http://hk.science.museum。
完
2008年6月13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8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