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食物及壎竻膚蔽矕N「立刻改善本港醫療服務」議案辯論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為食物及壎竻膚蔽攭P一嶽今日(五月二十九日)在立法會議案辯論就郭家麒議員提出的「立刻改善本港醫療服務」議案的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首先多謝各位議員就議案所發表的不同意見。

  我們今次醫療改革諮詢與以往多次諮詢最大的分別,是今次我們以服務改革為主、融資改革為輔,更加嘗試在公營市場之外,在私營市場作出發展空間的方向。基於五大方向,提出一整套建議改革目前的醫療制度和市場架構:

(一) 加強公共醫療作為全民醫療安全網,集中於主要服務範疇,令市民有更大的醫療保障;
(二) 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以人為本的基層醫療和預防護理,改變現時以治病為本的模式;
(三) 以公私營合作落實錢跟病人走,提高中產人士的選擇,同時提升市民對私營醫療的信心;
(四) 通過電子病歷打通公私營醫療,令病人可以真正自由選擇服務;及
(五) 增加政府對醫療的承擔,同時改革醫療融資安排,推行配合服務改革的輔助融資。

  大部分議員今天所提出的改善醫療服務措施,很多都屬於我們第一至第四項服務改革方向的範疇。到目前為止,社會各界對各項服務改革建議的反應都相當正面和積極,雖然有不少人士提出對推行細節的具體意見,但整體上市民都期望政府可以盡快落實服務改革,以繼續提高目前的醫療水平和質素。在這方面,我們清楚聽到市民的訴求,今天的動議辯論,亦表明對改革醫療服務我們已經有了一定共識。

  我在諮詢期內已多次表明,會利用政府經已承諾增加的醫療撥款,即是到二○一一至一二年每年多100億經常開支,在現屆政府任內推動各項服務改革、改善現行服務水平,而不少改革的試驗亦正陸續進行。我不打算就議員所提出的各項措施逐一回應,但有很多措施都會作為改革的一部分推行。而我們亦會因應改革所需,調整醫療人力資源策略,以及醫療服務的管理和組織架構,包括輔助醫療專業的監管。我們亦會陸續研究個別醫療服務,包括精神健康、牙科護理、中醫藥、復康和長期醫療護理等的發展。

  但醫療改革是一項複雜而長期的跨代工程,需要全面兼顧各個環節而不可以單看其中一面。除了改革整體服務和市場架構外,我們亦必須推行第五個改革方向,解決醫療資源的問題。正如我剛才提到,改革需要持續穩定的財政來源。正正是因為社會有共識要盡快改革醫療制度、改善醫療服務,我們更加需要盡快就融資問題取得主流共識。

  剛才我指出,今次政府提的是輔助融資問題,政府在今次改革中承諾會繼續為公共醫療提供最主要的經費來源,這個責任政府會繼續肩負。但在醫療開支不斷高速增加,速度快於經濟增長,而政府開支按《基本法》必須量入為出,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而收入限於稅基狹窄會隨經濟周期而波動的大前提下,輔助融資安排便有其必要,能推動服務改革之同時,亦為醫療經費起長遠的穩定作用。香港人在過去10年都親身經歷過經濟盛衰的周期,艱難時政府無可避免要加稅和削減開支。輔助融資的安排正正就是希望能針對醫療服務的長遠發展需要,而在不穩定政府收入及支出之外,作出妥善的輔助融資安排,令醫療服務得以持續和穩定的發展。

  在融資問題上,政府經已表明現階段對所有方案沒有既定立場,在誰要供款的問題上亦沒有既定取向。我們希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再制訂具體方案進行下一階段諮詢。我們唯一指出的是,「低稅制、小政府」是本港經濟繁榮的一個基石,而容許公共醫療開支不斷膨脹,將會動搖這塊基石。而且經濟有周期,政府的財政狀況亦有起伏,未來工作人口比例下降,單以稅收支付醫療開支並非一個可持續的融資安排。

  所以我們提出各個不同的輔助融資方案。不同方案在財富再分配、風險分擔、積穀防饑這些社會價值觀上有不同安排。對於推行那種方案以及方案的具體細節我們還可以再討論,但我們必須處理融資問題。當第一階段公眾諮詢在六月十三日結束後,我們會繼續研究和分析收集的意見,並制訂下一步的具體方案,在明年進行第二階段的諮詢工作,凝聚社會對醫療融資的共識,屆時我們亦會提出建議如何運用預留的500億元推動改革。

  有議員提出政府在醫療開支推算上誇大數字,謂人口老化只會帶來0.6%開支增長,而醫療成本上漲則是子虛烏有。但我們的諮詢文件,以及網上供下載的研究報告摘要,已經將所有研究數據和推算假設列舉出來。我希望認為政府誇大數字的人可以拿出真憑實據,指出那些地方誇大,而並非只是不停地講政府誇大數字。

  我試列舉一些例子,說明我們並無誇大。

(一) 一九九○年至二○○四年的公共醫療開支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8.9,比同期經濟增長高4.7個百分點。而同期老年撫養比率則由124增加至167。

(二) 按人口結構和醫療成本上漲推算,二○○四年至二○三三年的公共醫療開支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5.7,比同期預測經濟增長高2.2個百分點,其中人口老化佔1.2個百分點,醫療成本上漲佔1個百分點。而同期老年撫養比率則由167增加至428。

(三) 在先進經濟之中,現時老年撫養比率最高的有日本303,比利時268,英國242,芬蘭239,瑞士236,遠比香港167高。到二○三三年根據推算數字,香港老年撫養比率428雖然仍低於日本515、芬蘭470、瑞士438和比利時437,但香港人口老化的速度卻遠比這些地方高得多。

  主席女士,最後我必須重申,不論醫療制度如何改變,政府不會改變三項基本原則:

(一) 政府會繼續維持一貫的公共醫療政策,確保不會有市民因為經濟困難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服務。

(二) 政府會繼續照顧低收入家庭和弱勢社群的醫療。這一點,政府責無旁貸。

(三) 公營醫療系統將繼續是全體市民,包括負擔能力較高的中產人士的醫療安全網。這即是說,當醫療改革經諮詢得以落實後,即使在新的融資安排下,我們的政策是會繼續容許所有市民,包括經濟條件較好的市民繼續使用公營醫療服務。屆時,每次生病時,市民可自行決定選擇使用公營還是私營醫療服務。

  因此,醫療改革只會增加市民的選擇,不會減少原有的保障。我們更需要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改善公營醫療安全網。

  主席女士,我謹此陳辭,多謝大家留意,亦希望大家在討論之中發表意見。我們的諮詢設有網站,希望大家和你們的選民可以多給我們意見,我們在六月十三日開始作總結分析。多謝主席。



2008年5月2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4時3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