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十三題:改善新建建築物的能源效益
*******************

  以下為今日(四月三十日)立法會會議上劉慧卿議員的提問和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的書面答覆:

問題:

  不少新建的政府建築物(包括文康設施)都在地下設置空間廣闊的入口大堂,為這些空間提供空氣調節需耗用大量能源。最近本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和工務小組委員會會議審議新建築物的工程項目時,本人促請當局在設計新建築物的入口大堂時,盡量採用自然通風的設計,以省卻提供空氣調節,從而節約能源。關於改善新建建築物的能源效益,行政機關可否告知本會:

(一) 現時是否有以公帑興建的建築物的入口大堂採用了自然通風設計;當局會否考慮在以公帑興建的新建築物盡量採用該設計;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 會否鼓勵地產發展商對工商業樓宇和住宅樓宇的入口大堂採用自然通風設計;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 會否規定新建建築物須安裝指定的節能裝置和可再生能源設施,例如移動及日光感應器和引入天然光的太陽採光導管以減低照明需要,備有回風裝置的雙層玻璃幕牆以減少空氣調節系統的能源消耗,以及太陽能光伏板以提供輔助電力;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香港政府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節約能源,並在近年積極探求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在政府部門中推廣使用具節能效益的裝置和再生能源設施,更是我們的政策,為此,有關部門已經制訂技術指引,落實相關政策。政府已就立法強制執行「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的建議,完成公眾諮詢,旨在從不同層面推行建築物節約能源措施。市民和私營界別普遍對有關建議表示支持。政府會參考收集到的意見,制訂落實建議的細節。

  就問題的三個部分,現答覆如下:

(一) 政府樓宇的大堂,除學校外,如非具備非常適合的場地條件,單靠自然通風,不足以在全年不同天氣情況下,滿足使用者的期望和訴求,故此大部份政府樓宇的節能重點,側重於提升空氣調節系統的能源效益。

  能夠採用自然通風設計的地下大堂,一般為新建學校,其他祗有個別建築物,例如即將興建的小西灣市政大廈大堂,具有很好的場地條件,才可以採用自然通風取代空氣調節。

  至於其他使用公帑資助興建的建築物,其有關設計考慮,情況和政府樓宇相若。

(二) 基於上文(一)段所述的設計考慮及限制,政府現時並沒有規定地產發展商在建築物大堂採用自然通風設計。然而,為推廣建築物能源效益,政府早於一九九八年就建築物機電工程系統,發出「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並於二零零四年推出「建築物能源效益及節約指南」,就機電裝置、持續資源、及相關建築設計提供節能建議。此外,機電工程署在網站中介紹有關用於建築物上的可持續資源,其中包括自然通風的概念,供業界參考。

(三) 政府發出的技術指引,規定新政府建築物,在實際情況許可下,需採用節能裝置及安裝可再生能源設施,其中包括移動和日光感應器及太陽能光伏板等。我們會定期檢討指引,考慮引入其他有效可行的裝置或設施。

  至於私人建築物,現時並沒有法例規定安裝指定的節約能源裝置或使用可再生能源設施,但由機電工程署發出的「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內,已經定下能源效益的基本要求,以供業界參考。



2008年4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