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工業貿易署副署長談進口內地大米登記措施(只有中文)
*************************

  以下是工業貿易署副署長魏永捷今日(四月十四日)在工業貿易署大樓與傳媒的談話內容︰

  早晨,各位。我先說幾句說話。

  今天很高興有業界約70多位香港入口商參加我們今天的簡介會。其實簡介會的目的很清楚。今年年初,內地在供港糧食及製粉出口方面的管制安排,這些糧食及製粉包括大米及麵粉,內地出口安排方面基本上也講得很清楚,出口給香港的大米、受管制的製粉不得轉口。為了配合有關安排,工貿署與內地進行磋商。早前我們已就麵粉和大米粉進行登記制度。現到了第二階段,我們亦為大米進行登記。今早我們的簡介會是向業界解釋登記制度的情況。其實這登記的安排已於上星期四開始。有關登記安排很簡單,現時在香港根據食米管制方案已登記的食米貯存商約有100位,其中在2007年從事實質進口米的商業活動(的食米貯存商)都有資格。即是說,這些貯存商登記後便會列入名冊內,這些名冊我們會公布,亦會交給國家商務部。而內地的管制措施,是內地出口商出口米給香港時,相關的進口商要在登記名冊內,出口商才能取得相關批文。我們這次登記制度的主要精神是配合內地出口管制制度,因為此制度是規定在此情況下才可出口(米)給香港。我們相信此登記制度能配合內地有關的安排。我先停下,看大家有甚麼問題。

記者:登記是否不確保米商或進口商以認可價格取得一定數量,登記之後的安排如何,可否解決現時米的緊張情況?

工業貿易署副署長:這安排在麵粉方面也有,實際上入口商去哪裡、用甚麼價錢買米,基本上都是商業考慮,所以登記制度只是幫助他們可以從內地進口大米,登記制度不涉及進口數量或價錢。

記者:現時的配額制度是否確保可以取足?

工業貿易署副署長:內地在這方面講得很清楚,溫總理也說過,關於供應香港的糧食和製粉,香港的供應是穩定的。

記者:以往有否類似的登記制度,登記措施…?

工業貿易署副署長:有關食米商的儲存量我們一向有制度,即食米管制方案,剛才已提到我們現時有100個食米貯存商。新的登記制度主要配合內地關於出口來香港的糧食和製粉的安排,是配合作用。如果做了登記後,他們可確保起碼在程序上來香港無問題。

記者:以前從內地進口食米來港是否無須登記?只要是正常儲存商便可以從內地進口米?

工業貿易署副署長:以前的做法,比如說上年的做法,今年2008年1月未有出口管制之前,以前香港無需要這個限制,但因內地在2008年初推出出口管制措施,清楚說明香港的(糧食)是給香港用的。

記者:上年大米入口是否已用盡配額?有了登記制度對於用盡配額會否有影響?

工業貿易署副署長:內地出口食米有內地的配額制度,基本上配額方面,香港不存在用不用盡的問題,因為我們見到過往一直有從內地入口(食米),沒有所謂不夠配額。


記者:上年入口了1萬5千幾噸,是否用盡了配額,現在的配額是否5萬噸一年;有了登記制度是否可確保能用盡配額?

工業貿易署副署長:我們的登記制度是確保內地給香港的大米或麵粉的供應渠道,沒有問題,他們可以透過出口管制措施,這措施是有這樣的要求。登記制度可以滿足這方面的要求,實際用額如何視乎供應及需求的情況。

記者:有沒有見到本地進口商取米的數量因而增加?

工業貿易署副署長:本地進口商會否進口多了,視乎整體供求情況,但我們相信登記制度,如本地進口商覺得因需求增加,需從內地進口多些大米,他們可以這樣做。

記者:如果登記額多於5萬噸,會否繼續接受登記?

工業貿易署副署長:登記制度可令進口商從內地進口,跟配額沒有直接關係。至於內地有多少配額,我相信如果配額用得差不多時,有這情況時,內地也曾向我們表示,他們會保證香港這方面的供應,相信配額方面他們會考慮調整的。

記者:現時每年5萬噸配額是否往年都是這水平?今年多了還是少了?

工業貿易署副署長:據我們所知,上年香港入口內地大米約2萬噸。至於5萬噸(配額),內地今年會否調整是內地方面的決定。

記者:往年有否配額?配額是多少?

工業貿易署副署長:內地配額情況不太清楚。我知道香港去年大概用2萬噸。今年暫時給港澳的配額是5萬噸。

記者:香港的登記制度是確保他們(進口商)可以從內地入口大米,但實際上,是否可以用盡配額,可以入口更足夠的米?

工業貿易署副署長:我們的登記制度是配合內地的登記制度。我相信進口多少(米),是進口商自己的商業決定。



2008年4月14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00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