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四題:學士學位學額
************

  以下是今日(三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楊森議員的提問及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的答覆:

問題:

  自1994/95學年以來,受公帑資助的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學額一直維持在14,500個。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新加坡、上海、美國、澳洲及英國的適齡人口升讀大學的百分比目前分別是多少;

(二)鑒於本人知悉本港適齡人口升讀大學的百分比一直低於鄰近地區,政府有沒有評估大學學額不足會否導致人才外流,以致影響香港朝向知識型經濟發展的速度;及

(三)鑒於持有學位的人士在去年第四季的失業率只是百分之1.9,反映現時市場對該等人才的需求殷切,政府會不會逐步擴充受公帑資助的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學額;如果會,擴充計劃的細節及推行時間表;如果不會,具體的困難是甚麼?

答覆:

主席女士:

(一)根據新加坡教育局公佈的資料,在2007年該國適齡組別入讀三所公費資助大學的百分比(university cohort participation rate)(註一)大約為23.5%。另外,根據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的資料,2005年有關澳洲、英國及美國的「純入學率」(net entry rate)(註二)分別為82%, 51%及64%。我們沒有上海的有關數據,但根據國家教育部的資料,2007年內地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註三)為23%。

(二)及(三)每個地方提供專上教育比率的計算方法不盡相同。再者,各地的經濟情況、教育制度、歷史背景、人口結構、文化、人力的需求,以及發展需要都有差異。因此,單憑比較不同地方所用不同方式計算的專上教育比率而作出任何結論必定是有所偏差。

  政府在釐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界別以公帑資助的核准學額指標時,會考慮教育、社會及經濟等各方面的因素。這包括未來適齡學童的數目、入學學生的質素、公帑的資助及自資高等教育界別的發展、政府的財政狀況及香港人力的需求及經濟發展趨勢等等。

  雖然自1994/95學年以來,公帑資助的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學額維持不變,但其他方面的發展亦有增加了適齡學童接受專上教育的機會。例如教資會資助的院校提供公帑資助的高年級學額,為副學位畢業生及其他擁有相同學歷的學生提供升學銜接的機會。教資會資助院校在2008/09學年將會提供總共2,894個公帑資助的二年級及三年級的學士學位課程學額。此外,政府鼓勵發展自資專上教育界別,包括發展私立大學。目前,自資專上教育界別合共提供約2,500個第一年級學士學位課程學額以及1,600個銜接學位課程學額。除了上述課程外,現時亦有超過21,000名人士修讀非本地學士學位課程。

  此外,自資副學士課程近年亦發展迅速,課程的數目由2000年約20個增加至現時的270多個,每年的新生人數亦由2,600人增加至現時約2萬人。因此,現時有機會接受專上教育的年青人的比率已超過有關年齡組別人口的六成。

  除了關注學額的數量外,我們亦非常重視課程的質素。事實上,現時提供14,500個公帑資助的一年級學士學位課程的學額,已經能夠照顧大部分在高級程度會考中獲得符合基本收生要求成績的本地學生入讀專上課程的需要。

  政府當局會繼續密切注視高等教育界別的發展,並且會不時檢討公帑資助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學額,以確保該界別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及香港的人力需求。我們亦會研究適當的措施,以繼續支援自資界別的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專上教育機會。

註一:「大學組別入學率」指每一個小學一年級組別內的新加坡人及永久居民每年入讀大學的百分比。

註二:「純入學率」指進入專上教育的綜合年齡組別的比例,不受人口改變及經合組織國家之間開始接受高等教育年齡的差異影響。

註三: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某學年全國高等教育在學人數/某年全國18-22歲人口數〕x100%



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15分

列印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