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宣傳畫在中國肩負起記載歷史、文化以及印證時代足跡的重任。一項闡述宣傳畫在中國的發展史展覽 ─ 「從年畫到宣傳畫 ─ 中國版本圖書館宣傳畫藏品選展」,於明日(三月十二日)起至六月十六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部長張延軍、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文物及博物館)吳志華博士、中國版本圖書館館長艾立民、和平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于濤及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梁潔玲,於今日(三月十一日)為該展覽主持開幕典禮。
吳博士在開幕典禮上致辭時提及宣傳畫的重要性。他表示:「宣傳畫見證了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加上它的表現手法獨特,具有濃厚的藝術特色,因此,宣傳畫的歷史和收藏價值越來越得到認同,近年來更備受國內外人士的重視。」
於一九五○年成立的中國版本圖書館是中國唯一專門徵集、收藏以及管理建國以來全國出版物樣本的機構,並獨家收藏了兩萬種、五萬張建國以來出版的宣傳畫版本。是次展覽是其首次在港舉辦。
六十一幀展品包括中國版本圖書館提供的四十七幀宣傳畫,以及從本地博物館館藏挑選的十四幀年畫及月份牌廣告畫。
宣傳畫在中國的出現,可追溯至清末民初一些以時事為題材的木板年畫。它與中國人民抵禦外侮、介紹新事物的努力相伴而生,開始時已帶有很強的社會性。一九四九年以前,中國宣傳畫的表現形式主要是民間以年畫為基礎的「時事年畫」和「改良年畫」、以擦炭水彩畫技法為主流的「月份牌廣告畫」以及抗日戰爭時期以木刻為主的版畫宣傳畫。
自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在群眾中有廣泛影響力的新年畫首先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蘇聯的宣傳畫深深影響了五十年代中國的宣傳畫創作。特別是在藝術形式上將延安時期的那種比較簡樸鮮明的宣傳畫風格,轉化為以西畫為背景的樣式,畫面既豐富又講究藝術性。從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從事油畫、國畫等不同畫種的畫家轉向了宣傳畫的創作,因此出現了一批優秀的作品。
另一方面,於二十世紀五十、六十年代,中國的宣傳畫的作用是基於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和國家在各時期的政策,直接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藉以提高群眾對有關資訊的認識。故此,宣傳畫在社會上擔當了重要的角色。題材包括農村生活、婦女形象、工業及國家建設、閒暇及節慶、保衛國土、革命歷史,以及國家領導人肖像等等。
香港歷史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香港科學館旁)。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逢星期二休館(公眾假期除外)。「從年畫到宣傳畫 ─ 中國版本圖書館宣傳畫藏品選展」展覽免費入場。
有關展覽詳情,可瀏覽香港歷史博物館網址http://hk.history.museum或致電二七二四 九○四二查詢。
完
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7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