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為食物及壎竻膚蔽攭P一嶽今日(三月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黃容根議員的「重建本地漁農業」動議辯論的總結發言:
主席女士:
我要多謝各位議員的發言和提出的寶貴意見。今天的動議辯論,議員的發言主要集中在兩方面。首先,是如何協助本地漁農業持續發展。第二,是有關香港食物供應的策略。我會先就漁農業的發展作出回應,然後稍為回應有關食物供應方面的事宜。
推動漁農業發展的策略
──────────
我在第一次發言時說過,特區政府一直致力制定適切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推動本地漁農業的發展。我們的策略,可以分為以下五部分:
(一) 推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 與內地和鄰近地區的政府協調和聯絡,反映本地漁農民的關注和意見,使他們可以繼續在其他地方投資;
(三) 為業界的技術提升、人才培訓和資金方面提供支援,現時的漁農業的競爭越來越大,如果我們不引進新的技術,便無法在全球性的競爭下生存;
(四) 協助業界建立優質品牌和推廣他們的產品;和
(五) 在有需要時(例如:天災)為業界提供緊急援助。
以下,我會簡單介紹幾項我們在推動本地漁農業發展的重點工作。
推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
──────────
在推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們在2006年底成立了「漁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由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署長作主席,以研究長遠的漁業發展策略。今日提出動議辯論的黃容根議員、方剛議員和李華明議員都是委員會的委員。我了解到,委員會已就漁業可持續發展的大方向取得初步共識,並正就存護、保育和恢復海洋生態和漁業資源,以及協助漁民轉型至可持續發展方面,研究可行的方案。黃議員在議案中提出的建議,包括協助本地捕撈業向外發展、推動本地水產養殖業和發展水產物流業,以及李議員在修正案提出的「漁業保護區」和「禁捕區」都是委員會正在研究的措施。我們對這些建議持開放的態度。我相信3位議員和其他委員,會繼續積極提出意見,以期委員會可在本年年中提交一份全面的報告,供政府考慮。
在禽畜養殖業方面,巿民大眾對環境和公共壎耵熄D求日漸提高。為數不少的禽畜農場因而自願選擇了參加自願退牌計劃。現時本地仍有43個豬場和50個雞場。我們會為選擇繼續經營的農戶制定工作守則,提高他們的飼養水平,以邁向可持續發展。為雞農制定的工作守則,已經在2003年2月推行。漁護署亦會在下星期二向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壎籵が委員會,介紹擬議推行《豬隻飼養工作守則》的最新進展。大家要明白香港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城市,亦不可當一個國家或一個大的地區來考慮。在國家的策劃中,亦有分地區不同發展的方向,以廣東省而言,他們將一些養殖業已搬到北方,遠離城市的地區和縣城,所以我們亦要注意到這方面的發展,配合香港將來特別是禽畜養殖業方面應採取甚麼地位。
黃議員建議研究將特定的地區規劃為漁農業專區,並擴展本地有機耕種事業。現行的《城市規劃條例》其實已將面積不少的土地劃作農業(包括塘魚養殖業)用途;除非先徵得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否則不可擅自將這些土地改作其他用途。因此,在土地使用規劃的層面上,香港已有相當多可供農業使用的土地。在海魚養殖方面,根據《海魚養殖條例》,已在香港水域劃定26個魚類養殖區。我們會繼續仔細研究黃議員有關設立漁農業專區的建議、評估業界的需求以及項目的可行性。
就擴展有機耕種方面,自2000年開始,漁護署一直積極協助業界發展有機耕種,向本地有機農場提供技術支援,協助他們解決病蟲害、園藝、土壤管理和留種等技術問題。現時有106個菜場參與計劃。漁護署亦透過蔬菜統營處(菜統處)協助業界開拓有機市場。目前銷售經菜統處批銷的有機蔬菜零售點超過30個,包括超級市場、健康食品店等。此外,菜統處亦透過資助非牟利的香港有機資源中心訂定一套適用於本地的有機農產品的標準,提供認證服務和推廣認證商標。我們歡迎業界進一步向我們提供意見,推動有機耕種。
與內地及鄰近地區政府反映業界意見
────────────────
特區政府亦積極向內地和鄰近地區的政府反映業界的意見並就內地及鄰近地區漁農政策對本地漁農民所帶來的影響,不時與他們溝通。因應早前有豬農有意在內地設立豬場,我們特別為此聯絡中央和有關地方政府,並取得他們的同意讓本地豬農到內地開設豬場。現時,已有6家由港人經營的豬場在內地投入運作。此外,我們亦一直與內地和鄰近地區的政府和漁業公司聯絡,索取有關當地的捕魚和養殖業,以及相關巿場銷售的資料供漁民參考。
技術支援及人才培訓
─────────
至於在技術支援和人才培訓方面,除了協助本地漁農民引進新產品外,漁護署亦經常舉辦技術講座、實地示範和派發單張,向漁農民介紹新的種植和養殖技術。為加強漁農民的國際視野,以及讓他們對其他地區漁農業發展更加了解,菜統處亦會不時為他們安排外地考察。今年,香港菜農將會前往馬來西亞與當地農民交流心得。而為幫助捕撈漁民轉業和提升現時水產養殖的技術水平,漁護署亦現正推動廣東海洋大學開辦一個適合本地情況的一年制水產養殖課程。漁護署現正就課程的安排和內容諮詢業界及海魚獎學基金顧問委員會,並為有意修讀的人士制定獎學條件。如有需要,漁護署會與其他教學機構商討舉辦其它如遠洋漁業、休閒漁業、加工、物流的課程。藉此培訓本港漁農業方面的專業人才。
李議員的修正案建議政府應成立基金協助本地漁農民轉型及發展非開採性的生態及休閒活動。現時,漁民和養魚戶可以向「漁業發展貸款基金」申請低息貸款,以轉型至可持續發展的漁業相關業務。此外,魚類統營處(魚統處)、菜統處以及「嘉道理農業輔助基金」亦有提供低息貸款,協助漁農民作生產和發展用途。因應漁農民的意見,我們會不時檢討各項貸款基金的貸款條件。不過,由於不同貸款基金的目的、貸款金額和風險不一樣,而貸款基金涉及公帑的運用,我們認為一刀切以劃一利率來管理各項貸款基金並不是最恰當的做法。
建立品牌和巿場推廣
─────────
剛才我提到,本地漁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於出產優質及安全的鮮活食品,以建立良好的聲譽,並開拓巿場。為此,漁護署推行了「優質養魚場」和「信譽農場」計劃,以推動良好養殖和種植方法,以利便巿民辨識優質安全的漁農產品。自推出以來,兩項計劃都得到漁農業界的支持。現時,全港共有193個農場和70個養魚場自願參加了這兩項計劃。其中不少新人加入這行業,成為農民。魚統處和菜統處亦會繼續協助推廣本地優質的漁農產品。今年初舉辦的第2屆「本地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我記得主席和好幾位議員都有參加,我希望明年有更多議員參加,一共有146個本地漁農產品商參加,吸引了超過12萬人次參觀,部分產品更在會期完結前早已售罄,可見巿民對本地漁農產品有甚大的需求。此外,漁護署亦推動新界蔬菜直銷合作社,在大埔開辦農墟及安排農戶直接銷售新鮮蔬菜給消費者。這兩項直銷渠道亦深受巿民歡迎。
提供緊急援助
──────
二月初的寒流對部分漁農民的作物造成影響,尤以養魚戶所受的影響最大。政府對受自然災害影響漁農民的緊急援助,已設立了有效的機制和程序,按公平原則,對受災的農戶和漁民提供緊急援助,協助他們及早復業。針對寒流的情況,漁護署已立刻啟動「緊急救援基金」,為受影響的養魚戶,提供一些經濟紓解。截止2月29日,漁護署共接獲794宗海魚養殖戶和89宗塘魚養殖戶的申請,並已於2月22日開始向合資格養魚戶發補助金。我同意李華明議員的意見,認為政府應在有效運用公帑的情況下,審慎地援助受災害影響的業界。為此,我們會詳細研究所有可行的方案,包括黃容根議員和養魚戶早前提出的建議,以協助受影響的漁農民盡早復業。
內地供港食品的機制和管理
────────────
今天的動議辯論,議員亦有提到食物供應和內地供港食品的機制和管理措施。我想在這裡稍作回應。
主席女士,香港自行生產的食物不多,絕大部分食物包括鮮活食品都是來自世界各地進口。內地固然是進口食品的主要來源地,但其他地區,包括歐美、南美洲以至亞洲各地也有不同種類的鮮活食品進口。
特區政府在食物方面的政策,主要是保障食物安全和供應平穩。早前部分鮮活食品(例如蔬菜)或食用動物(例如活牛)因為內地嚴寒天氣影響下,供應和價格出現波動,政府當局已迅速採取有效的措施,保証供港食品穩定。長遠而言,我們鼓勵業界能在保障食物安全的大前提下,採取靈活的採購策略,令進口食物更多元化,將能在個別地區出現食物短缺時,減輕對本地食物供應和價格的影響。
我們亦會監察各種食品的供應情況及與主要食品供應商保持緊密聯繫,在有需要時採取適當的措施穩定食物的供應。香港屬高度開放的經濟體系,對食品進口也秉承開放貿易的原則。我們相信透過巿場機制,可以令香港巿面食品的種類和價格多元化,供應不同消費能力的巿民享用。
結語
──
主席女士,本港漁農業界的朋友在過去不斷努力,以刻苦耐勞、創新和堅毅的精神,積極尋找機遇和克服挑戰,創造出優質的香港食物的品牌。政府會繼續透過制定可行的措施,協助業界作可持續發展。我感謝各位議員今天的發言,並會審慎研究各位的建議的可行性。
主席女士,我謹此陳辭。
完
2008年3月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0時12分